文 / 忆昔

全文约 4500 字,阅读需要 10 分钟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

齐白石(1864—1957) 图/网络

一、来自西安的两封信

1902年农历十月初,一直生活在湖南湘潭老家的齐白石,收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西安的一封信。

写信的人叫夏午诒,是齐白石五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刚刚调到西安为官。他专门写信邀请好友齐白石来西安教他的如夫人姚无双学画,并且随信寄来了路费。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2)

夏午诒 图/网络

当时齐白石的另一位老乡郭葆生也在西安,怕他不肯去,也寄来了一封长信劝说:

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观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古人云“得江山之助”,即此意也。作画但知临摹前人名作,或画册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兄能常作远游,眼界既广阔,心境亦舒展,辅以颖敏之天资,深邃之学力,其所造就,将无涯淡,较之株守家园,故步自封者,诚不可以道里计也。关中夙号天险,山川雄奇,收之笔底,定多杰作。兄仰事俯蓄,固知惮于旅寄,然为画境进益起见,西安之行,殊不可少,尚望早日命驾,毋劳踌躇!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是说:你不能老待在家里,应该多出来看看,见见世面,这对你画画很有帮助。西安这边山好、水好、风景好,很适合你画画。别犹豫了,快早点来吧!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3)

清末的西安城墙永宁门 图/网络

接连收到两位好友的来信,齐白石犹豫了。

这一年的四月,齐白石的夫人又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压力使齐白石不敢轻易抛弃时刻需要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就像他本人后来在《齐白石回忆录》中写的那样:

我在四十岁以前,没有出过远门,来来往往,都在湘潭附近各地。而且到了一地,也不过稍稍勾留,少则十天半月,至多三五个月。得到一点润笔的钱,就拿回家去,奉养老亲,抚育妻子。我不希望发什么财,只图糊住了一家老小的嘴,于愿已足;并不作远游之想。

本来“不作远游之想”的齐白石经过再三犹豫,最终还是在朋友的督促和家人的支持下,决定离开烟波浩渺的潇湘云水,远赴千里之外的古都西安。

齐白石没有想到的是,他迈出去的这一步,不仅是他生平“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更是开启了他人生和艺术的一个新境界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4)

湖南湘潭齐白石故居 图/网络

二、一路上边走边画

十月初,齐白石告别了妻儿老小,离开湘潭,前往西安。

当时的水陆交通很不方便,所以走得很慢。这为齐白石在沿途写生和搜集素材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特别是途径的风景名胜更是令他眼界大开。一路上他勾画了许多写生画稿,搜集了大量创作素材。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每逢看到奇妙景物,我就画上一幅。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的画谱,造意布局,和山的皴法,都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其中齐白石最得意的画作有两幅。

一幅是路过洞庭湖的时候画的《洞庭看日图》。齐白石后来在《白石诗草》曾写诗追忆此事,并在题下自注曰: “余壬寅之长安,道出洞庭,即画此图。”

另一幅是快到西安时画的《灞桥风雪图》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5)

齐白石《借山图之灞桥风雪》,30cm×48 cm ,1910年。图/网络

这两幅作品后来都列入了《借山吟馆图》。这是齐白石在1902年到1909年期间,经过八年“五出五归”的远游所积累的画稿。他曾自豪地说:

吾有《借山吟馆图》,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皆中国风景,为山水写照。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6)

齐白石题写的《借山图册》图/网络

十二月中旬,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齐白石终于抵达西安。

当经过西安东郊的灞桥的时候,大雪纷飞,一片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激发了齐白石的创作欲望。他拿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就地描绘起眼前迷人的景色,《灞桥风雪图》就是在这时完成的。

此外,后来收入到《白石诗草》中的《灞桥题画诗》也是在这时构思而成的。齐白石在诗中写道:

名利无心到二毛,故人何苦远相招。蹇驴背上长安道,雪冷风寒过灞桥。

这首诗不仅描述了他当时的心情,而且还真实记述了他西安之行的动机。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7)

齐白石印章“曾经灞桥风雪” 图/网络

三、齐白石在西安都干了什么?

到了西安之后,齐白石见到了邀请他的夏午诒郭葆生,还见到了老乡张仲飏,认识了长沙人徐崇立。夏午诒的夫人姚无双跟着齐白石学画,当时的情形,他后来回忆道:

无双跟我学画,倒也闻一知十,进步很快,我门下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弟子,觉得很高兴,就刻了一方印章“无双从游”,作为纪念。

在西安期间,齐白石还与郭葆生、张仲飏、徐崇立等人一起游览了碑林、大雁塔、牛首山、华清池等名胜古迹。在游大雁塔时,他曾题诗一首:

长安城外柳丝丝,雁塔曾经春社时。无意姓名题上塔,至今人不识阿芝。

齐白石原名纯芝,家里人叫他阿芝。长安自古就有“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这时的齐白石自知没有多大名气,因而“无意”在大雁塔题名留念。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8)

清末的大雁塔 图/网络

这一年的年底,快要过年的时候,齐白石经夏午诒的介绍认识了樊樊山

樊樊山名增祥,号云门,湖北恩施人,不仅是当时的名士和诗人,还担任陕西布政使。樊樊山是整个大清朝除了乾隆之外,写诗最多的人。从十几岁开始到八十多岁去世,写了70多年,一生共留下诗词30000多首。

以齐白石当时的身份和地位,不可能和樊樊山攀上关系,极有可能是夏午诒介绍的。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9)

樊樊山(1846-1931)图/网络

齐白石第一次去拜会樊樊山,到了臬台衙门后,没有给门卫递“门包”,门卫不给他通报,害得他白跑了一趟。后来还是夏午诒跟樊樊山提前打好招呼后,齐白石才见到了樊樊山,并且送上了自己专门刻的几方印章作为见面礼。

樊樊山收下了印章,不仅送给了齐白石五十两银子作为刻印的润资,还亲笔写了一张刻印的润例交给了齐白石。润例是这样写的:

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

古代将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为“润笔”或“润资”,而将所定的标准称为“润例”或“润格”。

齐白石后来在回忆录中特别强调这份润例“是他(樊樊山)亲笔写好了交给我的”,可见内心的激动和骄傲。

能得到这样一位在学界和政界都有很大影响力的名人所写的润格,那可不是一般的待遇。因为这意味着樊樊山对齐白石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将自己的名气送与齐白石运用,可以说为齐白石的人品、画艺做了一个最好的广告,一时传为画坛佳话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0)

除了画家的身份之外,齐白石还是一位撰刻大家。这枚印章是“吾画遍行天下伪造居多” 图/网络

在西安的湖南老乡看到齐白石得到了樊樊山写的润例,一致认为齐白石得到了陕西布政使的认可,可以就此抓住机会进入官场。

比如他的朋友张仲飏认为机会不可错过,劝他要积极去经营谋划,“直接去走臬台门路,不难弄到一个很好的差事”。

而齐白石则认为张仲飏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劝他要“悬崖勒马”,并且认为“一个人要是利欲熏心,见缝就钻,就算钻出了名堂,这个人的人品,也可想而知了”。

他们两人谁也没有说服对方,以至于从此之后“有点小小隔阂”,并且“他(张仲飏)的心里话,也就不跟我说了”。

齐白石没有像朋友建议的那样,依附樊樊山进入官场。在西安的几个月中,齐白石与樊樊山过从甚密,他们一起评论书画,一起探讨诗文,后来樊樊山还推荐齐白石作慈禧太后的御用代笔画家并且为齐白石选定诗稿

齐白石的几个朋友收藏着大量的名人字画,因此经常邀请齐白石前去鉴赏。他也借此机会见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绘画珍品。

他对于每件作品都仔细研究,得之于心而寓之于笔。他曾临摹了石涛、黄慎、八大、徐青藤、 金冬心等人的作品。在来西安之前,他的画,不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翎毛,都深受当时湖南当地崇尚的工细着色画派的影响。

自从他在西安接触到古朴浑厚的汉唐文化,见到了大量明清诸大家的写意画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从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他变前人的笔意为自己的笔意。从此,他的画逐渐走上了写意花卉翎毛一派

据齐白石的老友书法家黎戬斋先生所写的《记白石翁》中说:

翁作画,先学宋明诸家、擅工笔,晚乃独出匠心,泼墨淋漓、气韵雄逸。

可以说,齐白石的西安之行,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的形成和确立,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1)

齐白石八十五岁时画的虾 图/网络

四、进京途中创作《华山图》

第二年(1903)三月,夏午诒之父夏时由陕西升任江西巡抚,要晋京办理政务,因此夏午诒再次邀请齐白石一起前往北京。

樊樊山也计划五月进京。他诉齐白石,慈禧太后喜欢绘画,宫里有一位云南籍的寡妇缪素筠,给太后代笔,吃的是六品俸。因此他想在慈禧太后面前保荐齐白石做宫廷画师

听到进宫任职的消息,齐白石笑着说:

我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叫我去当内廷供奉,怎么能行呢?我没有别的打算,只想卖卖画,刻刻印章,凭着这一双劳苦的手,积蓄得三二千两银子,带回家去,够我一生吃喝,也就心满意足了。

夏午诒劝他说:

京城里遍地是银子,有本领的人,俯拾即是,三二千两银子,算得了什么!濒生当了内廷供奉,在外头照常可以卖画刻印,还怕不够你一生吃喝吗?

齐白石听到他们两人“都是官场口吻”,因此,“不便接口,只好相对无言了”。

三月初,齐白石随同夏午诒一家,离开西安前往北京

路过华阴县时,齐白石登上了万岁楼,面对巍峨的华山,放眼望去,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风景之美,为生平所仅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了晚上,齐白石在灯下画了一幅《华山图》

齐白石后来在《自题闲看西山》诗中自注云:

余出西安,道过华阴县,登万岁楼看华山,之暮,点灯画图,图中桃花长约数十里。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2)

齐白石1903年作的《华山图》,26cm×24cm,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图/网络

他在陕西画的这幅《华山图》,连同来西安途中画的《洞庭看日图》,由西安赴北京途中画的《嵩山图》,是他此次西安之行“自画所游之境”的代表作品。

特别是这幅《华山图》,很为齐白石所珍爱,自题诗云:

仙人见我手曾摇,怪我尘情尚未消。马上惯为山写照,三峰如削笔如刀。

五、赚了2000多两银子

到了五月,听说樊樊山已经从西安启程将要来北京的消息,齐白石担心樊樊山会推荐自己去做宫廷画师,少不了会惹出许多麻烦。

因此,齐白石辞别了夏午诒,带着夏午诒原本打算帮他捐一个江西南昌候补县丞的钱,连同在西安北京卖画刻印章的润资,一共二千多两银子,离开北京,从天津坐海轮,到上海后再坐江轮,转汉口回到家乡湖南湘潭时,已经是六月了。

离开北京之前,齐白石还专门买了北京的土特产又在李玉田笔铺,定制了六十支画笔,并且每支画笔上面,依次刻着号码,自第一号起,至第六十号止,刻的字是:白石先生画笔第几号。

樊樊山在齐白石离开后不久,也到了北京。听说齐白石已经走了,对夏午诒说:

齐山人志行很高,性情却有点孤僻啊!

……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3)

晚年的齐白石 图/网络

从40岁到48岁,齐白石以西安之行为开始的“五出五归”,在八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陕西、湖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江西、广西、广东、香港等地,跋涉过洞庭湖、长江、黄河、渭河、漓江、珠江,登临或路过华山、嵩山、庐山。

在此期间,他增长了见闻,结识了朋友,品鉴过著名画家的作品,领略过大好河山的绝美风景,对其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齐白石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画家和诗人,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如他在《自石诗草自叙》中所写:

壬寅至己酉,身行半天下,虽诗境开阔,益知作诗之难。多行路,还须多读书!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名璜,别号白石山人等。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大师。在其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里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诗歌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大众之间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齐白石一生保持平民本色,其人品和画品为他赢得了普遍的尊重与爱戴,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称号,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国际和平奖金,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的人生经历(四十岁的齐白石第一次出门远游)(14)

——END——

作者:忆昔

部分图片已注明来源

其余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齐白石回忆录》

《齐白石的西安之行》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源于微信公众号 “京兆府”,欢迎搜索关注!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