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杨建伟

最新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专业(注入技能培养超能量)(1)

5月25日,中国深圳,华为ICT大赛2018~2019全球总决赛落幕,郑州财经学院代表中国出征,从全球30个国家49支代表队中突出重围,捧走企业网络赛道全球二等奖。

荣耀背后是郑州财经学院产教融合的价值绽放:从专业建设到课程体系,从师资队伍到实训室,再到认证、实习、就业,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走到哪里,毕业生们都能亮出属于自己的技能“敲门砖”!

企业进课堂

输送技能培养超能量

作为校企合作模式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於勋表示,产教融合既是平台也是管道,企业的需求、资源、体系在校园中皆能带来丰富的就业机遇与技能资源。

“去年12月,我们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战略,建立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中,将华为ICT课程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华为ICT认证,1年内,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HCIE认证人数20人,HCIP认证人数47人次。

像信息工程学院这样,把企业请进课堂,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合力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参与专业建设、开发实践训练课程;在电商学院,企业一线人员与高管人员走进课堂,“手把手”讲解实践操作环节;在会计学院,校企共建财务云产业基地无缝衔接企业,用企业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登录企业自主研发的办公平台,就能够接到来自真实企业的财务处理需求。

教师进企业

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掉线

走进社会,如何让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郑州财经学院做出回答: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送教师到企业“镀金”,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状态,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这里,教师到企业当“实习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土木工程学院都会选派4名专任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不低于6个月的顶岗学习,在一线“真枪实弹”练习的经验,将在课堂上原原本本传授给学生们。

而在现代物流与管理学院,教师实质性参与企业兼职,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零对接,加快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教学改革。

学生进岗位

深度对接企业用人需求

为与企业用人需求深度对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全省首个财会商圈仿真综合模拟实训大厅在郑州财经学院应运而生。

在这里,仿真生产企业、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物流企业构建成完整产业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一应俱全,学生们需要完成整个产业链以及企业内部跨部门间的业务流转。

不仅将模拟真实场景引进校园,郑州财经学院还将学生带出校园,带进岗位。

郑州市地铁2号线施工现场,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基路输送电工程的沉降监测、常西湖新区下穿隧道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郑州高铁南站西广场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的专项设计评审、郑州市惠济区城中村拆迁面积测绘等工作,受到合作企业的高度好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习,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实行“分段轮换、交替穿插、半工半读”的柔性顶岗实习,使得企业用人不间断,学校教育不中断,实习教学不冲突。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李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