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文(必有我师焉中的)(1)

我们读过《论语》的都知道,《论语》中有这么一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为什么是“三人行”呢?为什么不是两人行,四人行或者八人行,十人行呢?其实这个“三”是个虚数,不代表具体就是三个人,或者说不是具体是几个人,而代表是极多的意思,也就是很多人。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用道“三”数字: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数三声,就如何如何;还有在电视中会有听我“三”声号令;还有在古代战争中,号令“三”军。

在《左转: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有这么一段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边这个“三”应该是个实数了,就是具体指三次击鼓、三次进攻了。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文(必有我师焉中的)(2)

而我们很多文言文,及成语当中的“三”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就比如:举一反三,火冒三丈、挑三拣四,三令五申等等。有一些俗语当中的“三”也不是指具体的数字,比如:此地无银三百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寸不烂之舌;等等

但是,很多成语中和俗语中的“三”可以理解为具体数字,比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事不过三;三山五岳;三教九流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数字“三”就有特殊意义了。就比如“小三”。“小三”这词我没有具体深究过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它代表的就是破坏家庭的第三者,一般多指女人。其实,这个也不具体指示第三者,有可能是第四、第五者,甚至更多者,都泛指小三。

因为,感情这个东西,本就是只能容下两个人,多了就不稳定,不和谐了。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全文(必有我师焉中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