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上高中的时候听说橡胶厂有一台电视。什么是电视呢?就是能放在桌子上看的小电影,有的小伙伴还看到了。这让我觉得太神奇了,居然还有这么小的电影?电影那么大电视那么小屏幕能清楚嘛,满满的鼓弄。可是七六年的一天所有有电视的商店都把电视机放在柜台上播放那个历史的场景……我终于看到了电视,它不就是那么小嘛,人啊场景啊东西啊居然可以那么清楚,太神奇了。有时候去商场就是为了看电视,虽然播放的都是同一个历史场景……

没过多久姐姐有一天领我去她同事家看电视。她同事离我家很近,就在顺河街南头往王大路一拐弯的地方,一间非常小的平房。原来姐姐同事会捣鼓无线电,自己组装了一台九时黑白电视。那天播放的是古装戏曲片《凤求凰》。我们坐小板凳观看,一直看到电视台说再见。电视也稀罕、片子也好看,给我莫大的满足感。从那我就迷上了电视,每天羡慕着姐姐这个同事家,恨不得叫人家也给我家组装一个。

七七年大杂院的王家时来运转,走资派局长官复原职,搬走了,房子留给了儿子住。而且还出国访问给儿子带回来一个十九寸的超级大的黑白电视。也是我们大杂院第一家拥有电视机的。电视机虽然是放在屋里的,但是是直对着门,于是每天他家门口都围有一群人站着观看。我每天都去观看一会,虽然都是新闻联播也看的津津有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拖拉机在农田里收割的场面。

不久我家也托人买了一台徐州无线电厂生产的12吋黑白电视机,是我们院第二家拥有电视机的。这个时候我家经济条件应该是好点了,买的时候几乎没有纠结没有商议的。开始电视画面不好,经常需要去调电视机上的天线。都是我大哥调。我大哥调电视可有意思了。喜欢把左右效果最差的角度找出来,然后在中间找最佳。因为是第二家买电视的,又比那家亲民,我家就成了迷你电影院,每天都坐得满满的。记得最清楚的是《加里森敢死队》,但是看了那么多集,都不知道演的啥,只记得里面的士兵总是喊一个人“头”。

我爸特别细,总是把当天的节目单用很大的字抄出来,冲门挂着。院里的邻居就经常进来看看今天演啥。有天是演朝鲜电视剧《妯娌仨》,邻居男孩常州来看了节目单说:“今天演由里仁。”三个字全念错,让我爸那个笑啊。当时也没给他纠正,但是从那以后我爸在家都喊人家“由里仁”。最难忘的是陈冲主演的《海外赤子》,当时已经看过这个电影,能够在家再看一遍电视,感觉那个奢侈啊!再后来陆陆续续张三家也买了、李四家也买了,我家的观众越来越少,让我很是失落。

徐州最值得去的小吃街怎么走(徐州顺河街大杂院的记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