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舞蹈的来源

蒙古族舞蹈是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它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邝的气质。传统的舞蹈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等,在这里我主要分析“筷子舞”以及盅碗舞,它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着重要的位置。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1)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古至今喜庆佳节时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始,都是由一位年长者咏“朝奥尔”领衔,众人伴唱(无词)。如果是体育活动,就开始射箭、摔跤;如果是狩猎,就骑马上路出走;如果是宴庆,那就唱祝福歌饮酒欢乐。在这种情况下,群众跳娱乐性集体舞到处可见。少数民族中有好多是生活用品在舞蹈中充当道具,如;筷子、酒盅、扁担、竹竿、雨伞、板凳等,凡是能抒发情感的,他们都用来跳舞。蒙古族的“盅碗舞”和“筷子舞”也具有这样的心理渊源。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2)

2 “盅碗舞”及“筷子舞”的发生

“筷子舞”流传于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和乌审召旗,“盅碗舞”则主要流传于鄂尔多斯一带。从前,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和宫廷的清规戒律,席间不准敲击碟,碗和酒盅。也不准敲打大把筷子,因为这是被认为不吉利的举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不断出现变化,后来的一些人不受古代风俗习惯的约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些与古代风俗相抵触的现象。节目仪式的目的和内容也和过去不完全相同,人们把过去那种受宗教仪式和封建道德限制的节庆,改变为群众娱乐活动。在喜庆佳节时,人们热情奔放,宴庆欢歌跳舞时,情不自禁地敲碟,敲碗,击盅,击筷子,流露出欢悦的情绪,以致把碗,碟,盅,筷子当作了舞起来的道具,筷子和盅碗舞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的。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3)

民间原始筷子舞与酒盅舞,是在人们过年过节或举行婚礼时跳的舞,最初的形式是边歌边舞。多半是人们聚在一起,老艺人在人群中间双腿盘坐,在欢乐的高潮中,老艺人带头唱歌跳舞。后来发展到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4)

2.1 盅碗舞的产生及发展

盅碗舞属于礼仪舞蹈,多出现在庆典酒宴上,内容包括请安,敬酒等仪式。过去由男性艺人表演,后演变为女子舞蹈。舞者头顶一只碗,双手各持两个酒盅,用食指,无名指夹住上面盅子的边缘,中指扣于盅内,大拇指托住下面的盅子,两盅之间留有空隙,可以敲击作响。表演开始,随着音乐和身体的动律,盅子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或双臂伸展曲收,在胸前环绕,或碎抖双肩,或原地旋转,具有高难度的技巧性和十分丰富的表演艺术性,盅碗舞的动作风格舒展流畅,柔美端庄,给人一种精湛典雅的美感。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5)

2.2 筷子舞的产生及发展

筷子舞是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在弦乐及人声伴唱下,由男子表演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一把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等处,同时配合以耸肩,踏地或下腰等动作,情绪热烈欢快,节奏鲜明,风格粗矿强健,表演往往是由慢转快,或原地或行进,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蒙古舞呼格泰阿都沁(蒙古族舞蹈的来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