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1)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2)

本文约28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2020年7月16日,柳云龙监制和主演的电视剧《胜算》悄悄的播出了。

但播出之后的收视率并不高,不敌咬牙切齿的张一山和说话有气无力的潘粤明主演的《局中人》,收视率在全国卫视排行中,大多仅仅是五六名之间徘徊。

素有“谍战片之王”之称的柳云龙尚能饭否?

其实我们知道,柳云龙的片子开局的节奏都不快,他的片子不是靠暴力厮杀、不是靠突突突的枪战场面,他靠的智慧、沉着,和敌人斗靠的是脑瓜子。

《胜算》不是柳云龙导的,但要相信,这是他监制和主演的,错不了。就像《风筝》开始也节奏缓慢,不太像谍战剧,后来如何呢?柳云龙的谍战片有典型的柳云龙烙印,很真实,很深刻,不只是喊口号,不是莫名其妙的自我牺牲,显然,柳云龙的谍战片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这部《胜算》过审了5年,据说是51集硬生生剪成了40集,既然这样,你得有心理准备,很多情节接不上、很多人没有原因的走得匆忙,很多场面不符合逻辑,这就正常了。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3)

一句话,大家能看到这部电视剧,就算幸运了。

导演不是他,演员换了,剧情修改了,柳云龙的特工形象也在自我颠覆,关键是五年前的剧情和节奏,以前没有看过柳云龙的《暗算》《风筝》等谍战剧的观众未必会买账。

柳云龙的谍战片要用心看,他的谍战片要带脑子看,他的谍战片很多精彩就在他与各色人种的对话里。

《胜算》是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谍战片。

抗日战争期间,苏共搞了一个几无胜算绝密的“穆丹乌拉计划”,同时启用了代号为“瓦吉姆”的高级苏联间谍,最后粉碎日军惊天阴谋的故事。

光从故事梗概看,这就是一个老套的谍战片。

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这“老套故事”的瓶子里装上“新酒”。

我们说直白一点,这部谍战片成败关键看柳云龙如何操刀了。

从目前播出的10集来看,所谓的“瓦吉姆” 这个高级苏联间谍其实就是柳云龙扮演的警察局刑事科科长唐飞。

作为一个主角,在演到剧集的四分之一处就身份曝光,接下来身份被电视观众知晓的唐飞如何见招拆招就是关键了。

推动剧情靠什么?演技、节奏、合理的剧情。

没有精彩的开局,如果中间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推动,估计会烂尾。

《胜算》成色如何,直接关系着柳云龙“谍战教父”的名声。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4)

2017年12月9月,导演兼演员柳云龙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他在剪片室侧躺在沙发上睡着了的照片,并配上文字“没有岁月可回头”。

这条微博是离他第一次开微博“呵呵,大家好,我也有微博了”的2011年已有6年之久。

这是在为“风筝”开播作预热。

而这一次没有。

柳云龙的微博没有因为《胜算》这部剧集更新,而继续停留在5月10日。

微博上只有“今天是个需要记住的日子”这几句话。

在本剧中,柳云龙演绎的主角唐飞说不上颠覆,但创新是有的。

魔性的东北方言、说话结结巴巴、毛茸茸的耳包……这一届不是你熟悉的钱之江、也不是你熟悉的郑耀先。

这是在谍战片中少有的带喜感的谍战主角。但是中国的谍战片又不能走二战开始就投降的法国二战电影中“敌人沙雕我也沙雕”的套路,看惯正气凛然,大义灭亲的英雄人物的中国观众,还得有适应的过程。

从以前广角仰拍,军装、墨镜、白手套的男主设定,到现在结结巴巴说话不利索的男主设定,甚至有人怀疑,柳云龙如果不能在这个角色上出彩重生,那么就会用力过猛从“教父”祭坛上跌落下来。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5)

对于这个角色,柳云龙怎么看?

“我觉得现在的观众更喜欢看有意思、有色彩、有点喜感的人物,所以我把这个人物设计成了结巴,别从一开始就很沉稳、很装,让这个角色承载一些笑料,元素也能更丰富些。”

“让看似不靠谱的结巴成为特工的一种保护色,同时还能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后面还有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剧情,观众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抽丝剥茧,发现原来结巴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

结巴的设定,也是柳云龙在剧本之外摸索加工得来的,这样一种调整尝试,也蕴含了他的层层深意。

这是柳云龙的一种尝试,至于喜欢他的观众能不能接受,就看后续的演绎了。

《胜算》一出来,很多人都把它和柳云龙的《暗算》和《风筝》作比较。

个人认为,没有可比性。

《胜算》是中苏两国特工对抗日寇,而《暗算》和《风筝》主要写的是国共之间的事情,无论从上面角度来看,《胜算》也许是一个合格的谍战片,但绝不可能到思想很深刻,看后震撼无比的那种片子,比如《风筝》。

《风筝》,其实想告诉你那个疯狂的年代和撕得血淋淋的人性。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6)

这一点《胜算》做不到。

《胜算》和《风筝》唯一相似之处在于,前者被禁5年,否则被禁4年。

《风筝》把军统、中统的那些特务还原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是突破,这是真实。

只有柳云龙才能如此深刻刻画出一个人的信仰与人性如此撕裂。

其他谍战片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

当时在剧中饰演高君宝的演员裴兴雷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柳云龙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风筝》顺利播出了,我们要说:这是我们经过反复修改,反复修改,反复修改后得以面见观众。

用来3个“反复修改”,可见心酸和悲愤。

刚播出《风筝》的时候,我的确不觉得咋地,感觉和他之前的《暗算》差远了。因为该剧的前半段就是在为他塑造的角色郑耀先不断地加主角光环,无论是军统的、中统的还是地下党的,都在不断地说着他的传奇,都在惶恐中想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前半段在造神。

柳云龙是中国最有思想的导演,最有思想的演员,我不知道还应不应该加上“之一”。他总是在超越,总是在片中注入一种思想、一种力量,一种欲罢不能。

柳云龙是一个思想与勇气、才智与情怀兼具的导演,这是没有疑问的。

“风筝没能飞上天,也没有折戟地上,只能在空中不上不下地乱扑腾,在路上,没方向。”,最适合目前的社会语境。

从目前《胜算》的风格和对应的大环境看,它不会涉及《风筝》的年代和内容,也就谈不上深刻和有思想了。

《胜算》不是柳云龙导的,他说想表达和阐述的东西,导演未必能接受,即使不涉及敏感话题,这部片子仍然被禁5年,我一直在说,能播出就是胜利。

我有一种奇怪的错觉,柳云龙的片子不禁,估计就不是好片子。

柳云龙在不断尝试新的角色、新的节奏、新的人设,但他毕竟是柳云龙,“谍战之父”不会浪得虚名的。

相信柳云龙。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7)

《追风筝的人》的作者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低着头去看它。可是时光不会掉头,自己尽力的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

问题是你试图去拯救过吗?很少人能做到自我拯救。

鲁迅先生在《野草》题词中写道: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

还是鲁迅先生最深刻。

当然,没人比他更深刻。

不要轻易展现本职技能(胜算不深刻应该可以合格)(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