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鲁佳
你第一次注册QQ是什么时候?还记得你的第一个QQ名吗?你的第一个QQ秀是什么样子?今天,QQ23周岁了。
1999年诞生的QQ,经历了中国互联网整整23年的更迭发展,却被很多代人同时称为青春的存在。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QQ陪伴他们度过整个青春,QQ空间、QQ秀、QQ群等是他们的快乐源泉。而现在,QQ依旧是00后们的网上“乌托邦”,“一代人终将老去,只有QQ永远年轻。”可能没有一个产品能比QQ更有资格套用这句歌词。
去年,#QQ为什么没有被微信淘汰#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不少网友留言点赞QQ许多功能,比如空间存照片和传文件方便、动图大小不受限、文字识别好用等。从互联网1.0时代到2.0时代,QQ持续推出了许多独创性的功能,如2002年开发群聊功能(即QQ群),2003年推出的QQ秀,2005年推出的QQ空间,近几年推出各种年轻人喜爱的功能如厘米秀、语音进度条、一起听歌等,使得QQ仍然是仅次于微信的中国第二大社交软件。
今年春节期间,QQ测试了新产品“超级QQ秀”,一款靠虚幻引擎4驱动的3D升级版QQ秀,因为3D美术表现和沉浸式的社交互动玩法,更是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
更精致细化的虚拟形象,让虚拟社交更有代入感
超级QQ秀在虚拟形象创建上,不仅强调独一无二、展示方式从单一趋向全面,更是从“展示自我”到展示“我们的关系”。
首先在形象建立上的“高度定制化性”:用户可以选择一个初始形象进行自由地缩放拉伸等捏脸调整,尽可能避免“撞脸”尴尬。甚至,还可以选择用AI自由捏脸,再加以辅助调节,扩展出更高的自由度。
最为直观的体验是超级QQ秀里的形象正面以及侧脸,有50 个调节点,从眉毛、脸型、眼睛到嘴巴,每个细节都有足够的细节调节点以支撑“捏脸”的个性化,规避了“正面侧面”不统一的外观桎梏,相较于其他仅能以正面为核心的「捏脸」产品,拥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在用户虚拟形象的成品上,也会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
不仅捏脸如此,外观配饰上选择更是丰富,不断更新的发型和服装等,都让用户可以在这个次元紧跟时下潮流,装扮出理想的自我形象。
这也是QQ秀一贯以来的做法——让用户可以在个人形象上发挥最大的创造性。所以当年我们才能看到QQ秀上孕育出的“非主流”审美,甚至打破次元壁,从虚拟审美到现实潮流。
捏脸大功告成之后,除了静态展示,更多了“舞蹈直拍”式的视频化展示,在这种沉浸式的自我展示中,身份信息传达更加有效和真实,也进一步放大用户的自我炫耀感。同时,还可以约好友一起拍摄视频,让展示也成为社交触点,展示“好友关系”的新玩法。
同时,根据观察可以看到,超级QQ秀还能做到比如“生气”和“吃惊”等表情和情绪上的更多变化和表达——这是目前类似产品中较少考虑到及实现的。
虚拟形象是虚拟社交的大前提,也会是自主个性化表达的大前提。更精致细化的虚拟形象让虚拟社交更有代入感,也让用户的自我表达更可知可感。
深度的场景化体验,让虚拟社交更真实
人和人的社交通常依附于不同的场景,群聊或好友分组就是将特定的社交关系进行场景设定。比如“社畜茶水间”、“老废物乐园”、“吃瓜小分队”等等依附社交场景来进行互动,帮助用户带入社交氛围。
在超级QQ秀,不乏各类精心为用户编织的虚拟社交场景。
比如小窝,也可以说是3D版QQ空间。用户可以通过去不同的家具商店购物,打造自己的专属空间。这个空间可以完全由用户自己DIY,可以是一个舒服温馨的家,也可以是彰显个性品味和爱好的展厅。甚至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小型游乐场,邀请好友到你的小窝游玩体验。
在现实的生活和房间里做不到的奇思妙想,你可以完全在小窝里实现你的“梦想改造家”。
而想象空间更广阔的,是滨海音乐广场。这是一个音乐属性的社交场景,来自天南海北的用户可以在同一个赛博空间聚会、听音乐,并实现即时交流。
滨海音乐广场的沉浸感令人感到尤为惊喜。一是高精度的虚拟建模,在场景的设计上兼备整体感和细节性。例如其中,滨海音乐广场给用户带来了真实的光影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当用户的超级QQ秀在广场上行走和游玩的时候,地面的影子会随着当时的光线和动作而变化。这种沉浸感高的逼真场景,也体现在了布景之上,高度还原真实生活。
二是社交场景下的兴趣匹配度,让更多人可以遇到更多同好,社交友好度max。我相信以后也有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专场,甚至线上live在这里实现。而QQ群里不同的音乐圈子,也能找到一个契合度高的社交场景,体验更丰富多彩的社交内容。
而未来也许不只有音乐广场,书店、学校、跨年倒计广场等或许完全可以在超级QQ秀上实现互动,通过更丰富的虚拟人物装扮获得更沉浸的体验。
从QQ秀到超级QQ秀的升级,本质是帮助网友创造出“更像自己”的虚拟形象,并用不同的社交玩法让用户更能够代入自己设定的虚拟形象,在虚拟世界里展示自我并获得真实的身份感和认同感。在超级QQ秀,仿佛看到了一个有生命力的虚拟世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