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环境提升后的徐汇区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北广场开放啦!不仅有花草景观、喷泉灯光,还有许多步道坐凳,十分适合休憩散步。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1)

这片区域北侧为徐家汇体育公园、南侧紧邻3号线漕溪路地铁站,原是内环立交桥下的一片空地和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内部广场。如今这里已全部向市民开放,华丽蜕变为一片超10000平方米的绿化公共空间。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2)

据了解,上海数字文旅中心以北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由徐汇区建管委实施,工程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结合现有建筑,利用高架环境打造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景观。通过对桥下空间品质的整体更新,人、广场和花园有机串联了起来,上海数字文旅中心打造成为具有徐汇特色的城市开放交流“新门户”、城市健康活力“新核心”、城市更新改造“新亮点”。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3)

与之前相比,广场的主入口进行了位置调整,增加了水景、绿植景墙以及呈现灯光景观的“浪涌”廊架,连高架桥下的水泥顶都重新刷上了暗纹,让整个空间更具美感。目前,北广场已经与周边环境打通,市民可从马路直接步入这一开放空间。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4)

广场内部也是大变样,原有水泥地面铺装了放射状花岗岩,正对入口的地方增设了一处喷泉。广场及桥孔下绿化区域进行了综合提升,树池、阳光草坪、绿植墙等绿化景观达到了3000多平方米,还增设了大理石和仿木坐凳、花坛水磨石坐凳,方便市民和游客休憩。白天一派花园广场风光,晚上,精心设计的景观灯光又别有一番味道。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5)

“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景观和海绵城市的设计。”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除了上述景观提升之外,广场还以透水混凝土铺设环形步道,通过多种方式收集部分桥面雨水、阳光草坪雨水以及透水混凝土雨水,再经过层层过滤后用于绿化灌溉、水景补水的循环利用。入口和中央水景也设置循环水泵,提高水的利用率。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6)

布置成河道景观下面藏起了海绵城市的装置,可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水景补水

施工过程中,入口处的改造提升是比较难的部分。“浪涌”廊架钢结构重达50吨,又是在高架桥下作业,无法采用大型设备散装或整体顶升就位。为此,项目组紧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装方案,最终采用两台50吨吊机位于桥跨两侧双机抬吊的形式完成吊装。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7)

由于白天高架桥车流量比较大,吊车不能占路施工,只能在晚上完成。而从地面提升到指定标高就位、钢柱就位安装、钢柱与廊架对接焊接等,所有操作施工精度要求高,这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和操作衔接是一项很大考验。为此,项目组提前演练了两次,还通过专项方案评审等组织和技术措施,确保了廊架安装的顺利完成。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8)

上海风情街效果图(超一万平方米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9)

从徐家汇到徐汇滨江,中心城区寸土寸金,但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就来自于钢铁水泥森林中的“空隙”。未来,这片区域还将集聚文旅、体育、商业等多功能。

–END–

资料:上海徐汇

编辑:周慧怡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