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离不开棉衣,如今的棉衣式样种类多得数不胜数。有的人一个冬天都要买好几件棉衣,有的大半新的棉衣就不穿了。看到这些就不由自主的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穿的棉衣。

我们那个年代都是用自家种的棉花加工成柔软的成片状的絮花,然后请裁缝回家用布裁剪缝制,便就是可以御寒的棉衣了。

我十八岁以前是没有做过棉衣的。都是哥哥姐姐穿小了的给我穿,那时候家户户差不多都是这样。一件棉衣一家孩子全都穿过了,还是好好的没破。有的也只是袖口衣边破了一点而已。

小棉袄的冬天(棉袄的记忆)(1)

棉衣容易破的地方就是袖口和衣领以及衣边,母亲通常都是用不穿的旧衣裁成条状将这些容易破损的地方包上,包的布条磨破了再包上,棉衣穿的时候,外面还要蒙上一件外褂,洗的时候只洗外褂,一件棉衣穿一个冬天都不用洗,到了不用穿棉衣的时候,才洗好晒干收起。

我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流行买来成品的滑雪衫了,滑雪衫颜色鲜艳,造型美观。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孩子都买了。其实我也很想买那漂亮的滑雪衫的。

一贯比较守旧的父母觉得那衣服轻飘飘的很薄不暖和还很贵,硬是坚持用棉花给我做了一件棉袄,这是父母为我做的第一件也是唯一的一件棉袄。

棉袄做得很厚,不到三九天特冷的时候我都不穿,不太冷的时候我情愿穿毛衣,因为穿上这么后的棉衣就像pudong一样的臃肿,活动不太方便。

小棉袄的冬天(棉袄的记忆)(2)

穿过滑雪衫的人们,觉得滑雪衫好看但不太暖和。于是又流行活胆式的棉袄,仍然用棉花做成活胆,洗的时候只洗面料,里面的胆可以卸下来然后再装上去,这种样式的棉衣我觉得挺好的,里面的胆不下水洗,保暖效果不会改变,面料破损了或者不喜欢了可以换,这设计方便实用,还大大的增加了衣服的使用价值,延长了衣服的使用寿命。

可不知为什么仅仅几年之间这种样式的棉衣就被淘汰了。我不由得一声叹息,真是时代的潮流如滚滚车轮啊!不管是好的不好的统统都一碾而过。而我这个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常常也因为一些老套的行为,被人嘲笑为老古董或者不入时的人。

小棉袄的冬天(棉袄的记忆)(3)

那是因为结婚时,婆家买了一件秀红色带金丝的软缎面带驼绒胆的棉袄,这件棉袄是我自己选的,无论花色样式,质量在当时都算得上是一流的,这也是我平生最喜欢的一件棉袄,年轻时舍不得穿,只是走亲戚时偶尔穿一下,外面还要蒙上一件外褂,生怕不小心弄破了。我把这件具有纪念意义的棉袄当宝贝一样的收藏着。

直到2000年以后,看到各种不同款式的棉袄,穿在别人的身上是那么的靓丽夺目。我才意识到被我放在柜子里一直珍爱的棉袄,已经被时尚的潮流淹没了,它在不经意间就悄悄地过时了。管它呢?反正我喜欢就好。

当我把它拿出来穿着,认为它穿在身上依旧是那么的好看的时候,有人拉着我的棉袄说:“结婚时买的吧!舍不得穿,现在不入眼啰”。我毫不客气地回答道:“我的衣服不需要入别人的眼,我喜欢就好”。

话是这样说了,可心里一直在问自己,我这个人为什么这么没有出息呢?一件衣服都舍不得穿,到舍得穿时,怎么就跟不上时代了呢?

看到现在多种多样的服饰,我想起了我的父母那一代人生活,母亲生前说她一生只做过两个棉袄一个是结婚时父亲给她做的黑咔叽的面料,蓝色花绒的里子,是过去那种大襟布扣的样式。

那件棉袄母亲一直穿到五十多岁,只是袖口和里子破了一点补了,母亲说不太暖和了,才做了一件新的,也是黑咔叽的面料,黄格子的里子,仍然是过去的样式。

虽然有了新棉袄,但旧棉袄母亲一直舍不得丢,在家还是一直穿着,那件新棉袄母亲到去世时一共也就穿过两三次。有时候想想我们父辈的生活,眼泪不禁潸然而下。

小棉袄的冬天(棉袄的记忆)(4)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人生活好了,吃穿用铺张浪费的过多。如今要是再对孩子们讲老一辈人的节俭,他们是听不进去的,因为时代不同了,他们没有经历过过去的艰难岁月,所以无法接受。

写这篇小文,我想说的是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生活怎样变好,我们都要记住先人说的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请记住节俭不仅是兴家之道,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