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傻人有傻福”。

所谓“傻人”通常指的并不是真正存在智力问题的人,而是那些性格天真、单纯的,或者做事一丝不苟、不肯投机取巧的,诸如此类在某些人眼中是“犯傻”的人。而这些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使他们往往可以收获内心的喜悦或者辛勤的回报,也就是所谓的“傻福”。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傻人”能够收获“傻福”,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位刘玉书。

郭德纲曾经在某档栏目中讲述过这个故事,导致不少人以为这是老艺人们杜撰的故事之一,但事实并非如此。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1)

这个故事收录于《清朝野史大观》一书的第十二卷中,原名《刘玉书巧遇》。

该书虽为野史,但编纂十分严谨。作者不仅将史料来源一一列出,对内容采选也较为严格,“凡隐怪荒唐之说,及偏激虚构之谈,趣味虽饶,无关信史,概不采录。”即便故事再精彩,只要与史实相冲突则一概不予采纳。

因此,刘玉书的故事存在着很高的真实性——虽然情节很荒唐。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2)


刘玉书其人

刘玉书的智力确实是有问题的。

启蒙之时教他认字,十个字读一天都念不流利,十四五岁也没有将基本的汉字认全。因此其父对他的评价并不严苛,反而十分客观:

“蠢成这样,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

好在家庭和体制救了他。父亲花钱给他买了一个公务员候补——老爷子当然没有望子成龙的心,只希望儿子将来可以混到一个职务,有口饭吃也不至于饿死。

捐官制度从战国时代就开始出现,到了清代较为兴盛,著名人物如李卫和岳钟琪等人都是捐官出身。因此刘家并没有非法行贿,走的是正规程序。

既然是正规程序,花的钱自然是上交给国家的。而候补转正这种事,不让经办人员有些额外收入的话,事情是不会很顺利的。

大家都懂的。

但刘玉书不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情况也越来越糟糕——不仅愈发愚笨,说话也口齿不清,好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而且性格也异常迂腐,为了保持仪态庄重,他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走路上, 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规规矩矩,生怕出了差错。

这种人自然不会知道正规程序里还有隐藏规则,只会老老实实地等——真正意义上的傻等。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3)

皇天不负傻等人,二十年后,终于有一个广东某县的巡检职位落到了他的头上。

巡检是从九品,是清代官职里的最低品级,相当于派出所所长。

于是三十四岁的刘玉书在饿死之前总算登上了仕途的末班车。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上的这趟车,竟是一班高铁。


谢恩奇遇

朝廷有一个规定,下级官员如果是补缺上任的,需要到皇宫午门外谢恩。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4)

然而皇帝既没时间关心县级领导干部的上任情况,也没工夫派人跑到皇宫外去检查他是否谢恩——如果真的有人报告这种事情,反倒可能会挨骂。

皇上可是很忙的,汇报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做什么。

因此午门谢恩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要求,实际上很少有人照做。

但对迂腐的刘玉书来说,规定是一定要执行的。

于是第二天早晨,他将朝服衣冠穿戴整齐,天未亮便从家中出发,只身来到午门外。

平常的日子也就算了,今天还下着瓢泼大雨。

刘玉书并没有受到天气的干扰,他毕恭毕敬地朝着宫门行三跪九叩大礼,每一个动作都十分标准。

任何人看到这一幕都会吃惊,王爷自然也不例外。

彼时他正准备进宫面圣,乘轿路过午门时撞见了雨中跪拜的刘玉书。

觉得奇怪的王爷派人前去询问,结果询问的人回来时都快笑哭了——或许他已经哭了,只是在大雨中看不出来而已。

“新选广东某县某司巡检刘玉书叩谢天恩”。

王爷听到后都要笑岔气了。

带着这份愉悦,王爷来到朝房候旨,恰好遇到了同样在等候皇帝召见的两广总督。

两广总督是管辖广东和广西两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不仅管理政务,还总领军务,权力要远超如今的省长。

见到总督后王爷马上想起了他的快乐源泉,于是叫住这位总督,喜笑颜开地对他说:“你辖下某县某司有个叫刘玉书的人……”

但此时皇上召见的旨意突然传来,皇命不敢怠慢,王爷急忙转身离开,留下总督在原地一脸懵圈。

刘玉书?王爷为何特地提起此人呢?


意外顺利的升迁

之后总督没能再见到王爷,面圣之后便回到了广东。刘玉书也在随后到达,前往总督府报到。

总督仍在思考王爷的话。

由于没有机会问清原委,他只能凭借自己多年的官场经验进行分析。

堂堂的一位亲王,为何会认识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只能解释为他是王爷的旧识。

为何王爷会特地向自己提及此人?当然是希望他能够获得自己的照顾。

王爷的面子,怎么可能不给?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5)

得出结论后,总督十分亲切地接待了刘玉书,并对他说:“王爷身体还好吗?公事在身离京匆忙,也没来得及拜会他老人家。”

刘玉书听不懂总督的话,但他平日里能听懂的话也并不太多,因此早就学会了应付这种情况的方法——点头称是。

总督认为自己转达了对王爷的问候,刘玉书觉得自己成功敷衍了领导,大家都很高兴。

总督心想这下可算是与王爷有了联系,不能让这层关系断绝,于是在其授意下,刘玉书一年后便升任了县令。

但总督并不满意,王爷的重托不能如此敷衍。于是刘玉书一路升迁,几年之内竟做到了监司——相当于省纪委书记的职务。

天知道他能监督些什么,但总督满意了,他觉得自己回应了王爷的期待,是时候向他老人家汇报了。

于是他派遣刘玉书进京办理公务,同时准备了礼物和书信,让他捎给王爷。

刘玉书老老实实地带着东西上路,如果他真的进了王府递交了东西,事情可能就露馅了。

但他的愚笨再度救了他。


阳错阴差

京中的公务完毕后,刘玉书带着礼物和书信到王爷府上求见。

他知道午门谢恩的规则,却不知道府门求见的规矩。

想求王爷办事或者拉拢关系的人每天络绎不绝,为了能够快速获得王爷的接见,很多人都给守门的家丁一些好处。

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个潜规则,想要守门人传话,是需要跑腿费的。

但这毕竟是潜规则,守门人也不好明说,于是面对企图免费求见的刘玉书,他们便设法进行刁难。

守门人说,王爷的预约满了,排到明早的四更天了。

换做一般人就该明白了。别说王爷,一般人也不可能在凌晨1到3点之间来接见客人。

但刘玉书并不是一般人,他说那好吧,我四更天再来。

于是他又像当年那样,天未亮便从家中出发。

又像当年那样,偶遇了王爷的小轿。

因为王爷又像当年那样受到皇上的召见,又像当年那样乘轿准备入宫。

这简直是命运的安排。

于是刘玉书成功地将礼物和信件送给了王爷,而王爷也来不及问清原委,收下东西后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在轿上,王爷拆开了信件。总督在信中除了常规的问候之外,还对刘玉书大加赞赏,称赞他工作能力强,做事勤勤恳恳,是一个难得的优秀干部。

王爷早已经将当年的午门之事忘得一干二净,对于总督在信中反复提及的刘玉书,王爷感到十分懵逼。

刘玉书?总督为何特地提起此人呢?

郭德纲的故事都是在哪来的(傻瓜也能当大官)(6)

朝堂之上。

皇帝未必会知道县级官员的空缺,但对于道台这种高级官员的空位,他还是比较关心的。

于是在议事完毕后,他便要王爷推荐合适的人选。

王爷很为难。他对那个级别的官员十分陌生,甚至连熟悉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说不出来恐怕会被皇帝责备,干了这么多年工作居然一个能办事的人都找不到。

猛然间,王爷想到了总督的信。按照总督所说,这个刘玉书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这封信,简直有如神助。

于是在王爷的力荐下,这个字都没认识全的傻瓜刘玉书,最终成为了朝中的四品大员。


记述这个故事的作者在文末评论到,世人升官发财靠的都是机巧迎合,而刘玉书居然因为蠢笨迂腐升官,实在是奇事一桩。

但收录这个故事的《清朝野史大观》作者则认为,虽然刘玉书没有机巧迎合,但总督为其升官却是为了迎合王爷,因此刘玉书的发迹仍旧是靠机巧迎合。

而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关于傻瓜的故事——三个傻瓜之间的荒唐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