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滚筒印章上5000年前的中文字“贝”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前言:

伊拉克苏美尔人印章上遗留的中文字数不胜数,今天来识读“贝”字,讲述西亚地区5000年前由中国“商贾”人主导的货币体系。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

「貝」佚835合11432

{上图1为伊拉克苏美尔人的滚筒印章文字,材料为水晶 · 乌鲁克晚期 / 捷姆迭特那色时期,距今5100年前后,藏于大英博物馆.图2为甲骨文“贝”字}

在距今5000年前伊拉克的每一块泥板文物上,都能发现可以识读的中文字。

“贝”字,表现出伊拉克苏美尔人所建立起的环地中海金融体系,是由来自中国的“商贾”人移民所主导。

今天,我们在考古学的指引之下,由中国浙江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东海岸出发,寻找“贝币”的起源和贝币在全球发行流通的这一段“上古金属史”。

一:于距今8000年前后,由中国浙江河姆渡人营建起了全球统一流通的货币体系“贝币”,中国人在全球地区发行货币的锚是:“丝苗”商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

{上图为苏美尔人滚筒印章上的“贝”字}

在每一块大陆,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亚,于新石器时代都有贝币的发现。被最广泛的用作货币的贝壳是货贝(Monetaria moneta),这一物种广泛存在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区。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4)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5)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6)

{上图1,2为浙江省宁波余姚的井头山遗址,图3为该遗址出土的各种太平洋贝壳,距今8000年前后}

【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为“责”。

《尔雅》词典解释,浙江河姆渡人将各种原生于太平洋的贝壳统称为“鱼{河姆渡有鱼山文化遗址}”,词义是指“税虫”,发音为“水虫”。

井头山遗址靠近杭州湾,河姆渡人如是将体量很大的贝类,叫做“魧háng”。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7)

{上图为浙江绍兴博物馆展出的贝币}

井头山遗址和浙江海岸出土个头很小的贝壳,河姆渡人把它叫做“责”,拿它用作货币,称为“贝币”。

(1)(责: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cì)声。( zhài )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ask for;demand]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8)

「責」乙39合21327

河姆渡人向外族人发行的市场流通贝币,是对债务和债权的对称, 是指债的法律关系中,债务人依法对债权人所承担的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 如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有将出卖的物品交付买受人的义务,这就是为一定行为的债务。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9)

{上图为井头山遗址出土的藤编器物,距今8000年前后}

【書·禹貢】:厥篚,織貝。

例如:假设有一个来自东北地区的外族人日本人,要向浙江河姆渡的女性们购买一个藤编的筐子。双方的价钱谈好,日本人20斤猪肉可以换一个河姆渡人的筐子。可是,日本人说,我现在没有20斤猪肉,我3个月以后支付给你。河姆渡人说,可以成交。如是,河姆渡人就给你一个有“数字加密”的贝币,自己也保留一枚同样的贝币作为以后结算债务的凭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0)

{中国贝币,带有穿孔的海贝,于日本货币博物馆展出}

【說文】贝:海介虫也。

这位持有中国河姆渡贝币的日本人,他就自然地接受了河姆渡人发行的市场债务,也是河姆渡人后期向他索取财物的凭证。

贝币,在新石器时代俗称为“介虫”,是中国人在全球地区建立起国际市场商业交易的媒介。

中国浙江河姆渡人8000年前在整个旧大陆发行的贝币,是远程跨时期货贸易和远程远期收款的商业凭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1)

{上图为新石器时代的贝币}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司农注:“贝:称责,谓贷子。”

中国商周时期将浙江河姆渡人发行的贝币,称之为“贷子”,词义是指在商业市场贷款行为的凭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2)

上图中第一行的第3个海贝,它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条纹码”,即成为了“数字加密”的货币。

《说文解字》责:从贝,{刺}聲。

河姆渡人也可以人为地在海贝上刻画刺绣不同的数字,为货币进行加密。

看到这里,或许有个别的读者在动歪脑筋,心里在说,我拿了河姆渡人的货物,就不履行债务了,她们一群女人,奈我何?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3)

{上图为井头山遗址出土的骨针}

你可知道,河姆渡负责商业交易和贷款发行贝币的女性,她患有麻风病,具有让人恐怖的传染性,任何人都不敢靠近她。你若赖了她们的账,从此你就被列入了黑名单。

浙江宁波市井头山出土的骨针,是河姆渡女性们治疗麻风病的针灸用具,详情请看《黄帝内经,麻大风》篇章的记载。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4)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5)

{上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贝币,图2为伊拉克的“贝”字}

中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三星堆出土的贝币是产自于印度洋热带海域的海贝{(主要是孟加拉国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地区)}。三星堆贝币,就是中国“商贾”人族群在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阿拉伯半岛,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环地中海地区发行的货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6)

{上图为德国柏林西亚细亚博物馆藏伊拉克出土萨马拉彩陶碟 (Samarra Plate),直径27.7厘米,年代约公元前年5000年,遗址位于今天巴格达北部96公里处。}

伊拉克彩陶盘里描绘的“鱼”,是暗指河由中国姆渡人在西亚发行的贝币,它是“税虫”。

彩陶盘上描绘的凤鸟{雄性的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绿孔雀},是指河姆渡人生产的麻布丝线,丝绸丝线,葛布丝线在伊拉克销售,商品名为“凤货”,即原产地中国宁波“奉化{凤化}”的地名。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7)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8)

{上图1为中国麻花状的丝线,图2为中国来自南方的傣族少女在伊拉克织布壁画,距今5000年}

中国往中亚土耳其外贸出口丝线的最早历史证据,在距今1万年前的哥贝力克遗址。

例如:假设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往伊拉克出口的丝线为1万吨,就相应发行和市场交易量相对应的贝币数量。中国往伊拉克输出织布女工,在当地三来一补,营建作坊和工厂,生产布匹和衣裳,将市场当地化。“丝苗”,则是中国商贾人族群在西亚地区发行贝币的货币锚。

国际储备货币,实际上要有个“锚”,就是一个基础,比如现代美元的“锚”是黄金。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在全球地区发行贝币的锚,是“丝线”和“丝绸”数量的储备。在距今4500年之后,逐渐由丝线储备转化为“铜”和“黄金”。三星堆遗址出土近20万吨的铜和数不清的黄金,就是中国全球国际化海贝贝币发行的“货币锚定”现象。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19)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0)

{上图为商代青铜器“庚姬尊”及其铭文}

商代青铜器“庚姬尊”的铭文,详细记载了距今8000年-3230年前后,中国在全球地区发行贝币的历史。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1)

中国由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于商代于全球地区发行的贝币,叫做“商币”,词义是指中国人从事全球化贸易而发行的商业货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2)

铭文识读:徒,丝苗。

“徒,丝苗”中国往全球地区出口产自中国的丝线原料,并输出苗族的纺织女工,在各地开设织布学校,培训荒蛮部落的人们学会织布。有了市场,中国人就有了在当地发行贝币的信任基础。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3)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4)

{上图为青铜器铭文“朋”字,图2为南美大陆易洛魁联盟和阿尔冈昆部落的贝币,距今35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全球发行的货币{贝币}单位为“朋”,图2在美国加州3500年前发行的贝币,其外形结构就是“朋”。

“朋”字,词义解释为,中国商王朝政府发布告示,地球上的人类,无论你们居住在哪里,只要接受和使用由中国商王朝发行的贝币货币,双方保持经贸往来,双方就是朋友!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5)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6)

{上图1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贝币,图2为居住该地区的黑人土著}

在距今5300年-4300年前,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直是中国南方商贾人群体往南美大陆跨越南太平洋远航的启航地,南太平洋的洋流将该岛与对岸的墨西哥链接起来。中国距今1.4万年前的云南人,就是在这里启航往墨西哥迁徙,成为了玛雅人的祖先。

西周时期之后,中国内陆战火四起,中国与墨西哥的往来航线停滞了。然本有麻布衣裳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黑人,再也看不见中国人了,他们{她们}只能穿草裙了!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7)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8)

{上图1为云南省出土的青铜器储存贝币的容器,图2为云南省晋宁石寨山6号墓出土的贝币}

至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云南人放弃了海路漫长的南美大陆市场,将布匹和茶叶贸易放在了近海的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等地区。云南省考古出土的贝币,是中国人在印度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地区发行的热带海贝货币。

二:5000年前由中国浙江河姆渡人后裔和南方女性们们在西亚以及环地中海地区发行的贝币,叫做“西,贝”,合起来叫做“贾币”,发音为“夏,币”。

上文讲述了流行于东方和美洲太平洋地区的贝币“东,币”。

5000年前中国人在伊拉克和环地中海地区发行的贝币,则称之为“西,贝”。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29)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0)

「賈」後2.18.8合28195何組

“西,贝”,组合在一起,则是一个现代的中文字“贾”字。

甲骨文的“贾”字,部首为“宁”字,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宁波河姆渡人织布机外形的写实。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1)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2)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3)

{上图1为伊拉克泥板上的女性织布图。图2为中国老奶奶坐在地上纺纱,图3为中国黎族妇女坐在地上织布}

伊拉克的泥板上,刻画有5个妇女,坐在地上,在织布。

于距今5500年-5000年前后,大量的中国南方妇女们往伊拉克迁徙,在本地从事织布业。她们在本地纺织的麻布,叫做“夏布”,她们发行用于购买麻布商品的贝币,叫做“贾”,发音是“夏”字音。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4)

【集韻】夏:舉下切,音賈。

5000年前由中国商贾人族群在伊拉克发行的贝币“贾贝{西,贝}”,发音是“夏贝”,是由中国夏人{西夏人}女性集团发行的货币。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5)

{上图为和伊拉克印章在同一个遗址捷姆迭特·那色出土的女性项链,距今5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时期,是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一个考古学文化时期,时间为距今5100年至4900年,以捷姆迭特·那色台形土墩标准遗址命名。

捷姆迭特·那色遗址考古出土火红色{赤色}的宝石项链,是中国夏人女性们的专用色,夏季烈日炎炎,是对“夏”字的表达!

三:新石器时代诞生的“夏,商,周”,不能断代。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6)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7)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8)

丝”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上图1,2为土耳其哥贝力克遗址出土的“丝”字,图3为甲骨文“丝”字}

哥贝力克石碑上刻画了“丝”字,证实了中国南方的“夏人”在距今1万年前后就在生产麻布{夏布}的丝线,并出口到了中亚地区。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39)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40)

{图1为伊拉克底格里斯河支流小扎卜河“萨迈拉文化彩陶,距今8000年-7000年。图2为商代青铜器《商尊》铭文“商”字。}

7000年前伊拉克彩陶上的3个“商”字,是对中国人在西亚卖麻布衣裳的历史记录。

“商”字,发音为“常”字,词义是指“衣裳”。

伊拉克彩陶上身穿麻布衣裳的3个模特,是最早的“商”字。

战国货币的流通(伊拉克5100年前的贝)(41)

{上图为伊拉克距今5100年前滚筒文物的局部}

伊拉克的滚筒文物上,刻画有一个妇女在织布,在她的屁股下面,还刻画着一个甲骨文字体的“舟”字,词义是指她纺织的麻布,将通过地中海的航运,将商品运输到欧洲和非洲大陆销售。她本人,也可能坐船离开西亚地区,往别处移民,继续在异地从事纺织和商贾行业。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舟:音周,义同。

新石器时代的“舟”字和“周”字,字义相同,词义是指中国纺织手工业的全球物流,是通过航运实现的!

“夏{贾}”字,是指距今1万年前在中国从事麻纺业的南方女性群体。

“商”字,是指麻布衣裳{常}。

“周{舟}”字,是指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全球地区实现纺织业覆盖,其物流体系为“舟”的运输!

这3个几乎同时并行的中文字,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历史的浓缩,不能断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