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首发于公众号“青眼读书”,作者:尘飞的尘。

人到中年,突然一下觉得生活难过了许多。

昨天还在发愁房贷的问题,今天却又不得不请假陪老人去看病。最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每天围绕着孩子的就是“学习”二字,所有的教育内容都简化成了作业加考试。

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孩子。标准如此简单,比小时候区分电视剧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更为方便。这样所谓的教育,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东野圭吾的《红手指》,就讲了一个孩子杀人的案件。案子很简单,但是背后透出的家庭、养老、亲子等诸多问题及人性的变化,让人深思真正的家庭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存在。

如何改善孩子咬手指(我们究竟需要教给孩子什么)(1)

这是一本把东野圭吾姐姐看哭的小说,它在东野圭吾近百篇小说中多次名列前十,是《周刊文春》推理榜的年度十佳,“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的年度十佳,东野圭吾粉丝网站的“五星图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红手指》的世界,体验良知的浮沉和人性的复杂。

1

儿子杀了人

如何改善孩子咬手指(我们究竟需要教给孩子什么)(2)

前原昭夫是普通三口之家的家主,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妻子八重子在外打工,儿子直巳正在上初三,家里还有一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娘。

一个星期五,昭夫接到妻子的电话,惊惶失措的妻子让他感到不妙。他匆匆赶回家,发现了院子草坪上用黑塑料袋盖着的尸体,才知道十四岁的儿子失手杀了人。

儿子从小被妻子溺爱,娇生惯养,每天一回到家就知道玩游戏、看色情杂志影片,性情暴躁没耐心,发起狂来连父亲都敢打。

死掉的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据儿子交待,是来家里看他收藏的玩偶,两人在饭厅准备喝果汁时,不知为什么发生了争执,结果小女孩被儿子失手掐死。

小女孩被掐死时小便失禁,儿子怕弄脏饭厅地板,把她弄到了院子的草坪上。

昭夫听完气得头晕目眩,第一反应就是报警,无奈妻子以死相逼,求他把尸体处理掉。说就算儿子去自首,一家人也得不到大家的原谅,一切都完了。

对于妻子的为人,昭夫实在是无话可讲。当初结婚不是因为什么爱情,只是双方没有合适对象,也没有分手理由。三年后他们生了儿子,妻子便将重心全放在儿子身上,因为婆媳关系不好,七年都不去看望公婆。

后来,父亲生病去世,母亲摔断了腿,昭夫一家人搬到了母亲家,但是八重子与婆婆的关系并没有什么改善,甚至想把婆婆送到养老院。昭夫妹妹春美坚决反对,宁愿自己每天带饭来照顾母亲。

现在妻子是这样的态度,懦弱的昭夫毫无办法。为了保护家人,他只好拿纸箱子装好尸体,用自行车驮着扔到附近公园的男厕里,伪装成变态杀人案件。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一切好像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昭夫慌慌张张清理掉女孩身上沾着的杂草,又匆匆擦掉现场留下的轮胎痕迹和脚印,逃离了现场。

昭夫心情沉重地回到家,却看到妻子在做肉饼,她说儿子饿了。昭夫愤怒到极点,但是在妻子的强势下,他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公园出现命案,警察们迅速查清了死者的身份,名字叫优菜,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趁家长不注意跑出来玩,结果却死在银杏公园的厕所里。大家分配好工作,开始到周边了解情况。

来前原家调查的刑警叫加贺,他先让这家人看了受害人的照片,就在昭夫以为事情结束时,加贺突然问他家草坪种的是什么草。

昭夫不由感到心虚,这时他的痴呆母亲走出来,翻出昭夫昨晚作案的一只手套,拿给加贺看。这一举动让昭夫浑身冰冷,他又想起小女孩身上的草,心里一片绝望。

案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尸体身上沾有一种草坪里的杂草,但优菜家住高层,没有院子,银杏公园也没有草坪,需要去附近人家对应检查一下草坪情况。

前原家很快迎来两个警察,一个是上次那个叫加贺的,另一个叫松宫,他们采集草坪标本时,正巧听到昭夫的母亲在发疯,而加贺注意到前原家旁边的一辆自行车。

虽然警察只是采集草坪标本,但昭夫已经感到事情再不能这样拖下去了,他决定主动出击。

2

老娘杀了人

如何改善孩子咬手指(我们究竟需要教给孩子什么)(3)

前原家的门铃又一次响了,每一次响起都让昭夫心惊肉跳,但是这回不是警察,是妹妹来了。春美带来了老娘爱吃的三明治,并告诉哥哥老娘最近对化妆品感兴趣,就像以前老爷子用口红涂手指那样。

昭夫的烦恼好像又多了一层,他对妹妹说母亲这两天很好,不麻烦她再来照顾了,连哄带骗终于把妹妹打发走了。

昭夫想起儿子对自己的态度,又想起母亲现在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记起自己一家三口搬进这个家门时,那时母亲在门口欢迎他们,拐杖上的铃铛也在欢快地响。

可是没过多久母亲便不再跟他们一起吃饭,再后来出现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到了现在,甚至不记得她自己是谁了,认为自己是寄人篱下的小孩,把春美当作自己的妈妈。

侦查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鉴定,警察发现小女孩身上沾着的白色颗粒是泡沫塑料,推断出凶手是把尸体装进纸箱运走的。

加贺和松宫分析,纸箱不算轻,并且留有受害人小便,一般人不可能抱着走,也不愿放进汽车。结合现场被擦掉的痕迹宽度,他们得出凶手用的工具是自行车。

凶手住处周围有草坪,有一辆带后座的自行车,这些特征前原家正好符合。而且还有一个情况也让人怀疑,那个痴呆老太太拿给加贺看的手套,上面有轻微的尿臊味。

松宫也回想起前原家四个人的情况,谁会是凶手呢?整日为生计奔波的昭夫、外出打工的妻子、正读中学的儿子,还是痴呆的老娘?

加贺确定地说,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涉案人。他拿出一张照片给松宫看,上面拍的是受害人优菜的脚,问题是两双鞋的鞋带系法不同。鉴定报告说两只鞋都有脱下的痕迹,现在系法不同,说明涉案的显然不是一个人。

加贺和松宫询问前原的邻居,得知昭夫的妹妹每天都来照顾母亲,偏偏这两天没来。于是,他们向春美调查她母亲的一些情况,回答说最近很好,听说人也很安静。

警察又来了,还是那两个人,这回问的是一家人在家的时间,关键是还问到了儿子那天是否在家,回来晚是去了哪里。随后春美打来电话,说警察找过她了。

昭夫反复考虑,终于下定了决心,但他又被这个决定搅得心神不定、睡不好觉。

加贺他们还在疑惑,优菜为什么会跑到别人家去。他们去优菜家调查。优菜妈妈奈津子说,优菜经常一个人溜出去,一般是和朋友约着玩,但星期五好像没人约她出去。

是什么人约见优菜,又是怎么约好的呢?优菜并没有手机啊。加贺来到优菜的屋子里,发现了一些线索:书架上有一大排超级公主的玩偶,小学名签后面有爸妈的手机号和邮箱。

正在这时,前原昭夫报了案,说凶手是母亲。

3

隐瞒的真相

如何改善孩子咬手指(我们究竟需要教给孩子什么)(4)

加贺和松宫再一次来到前原家,八重子说见过小女孩几次,拿着婆婆的玩偶玩耍。星期五她回来发现小女孩倒在地上,已经没有呼吸,好半天才搞清楚是小女孩弄坏玩偶,惹怒了婆婆,才发生不幸。

加贺在老人屋里找到了被弄坏的玩偶,松宫发现居然跟优菜收藏的是同一系列,他想可能小姑娘没有这个玩偶,所以才进了别人的屋子。

昭夫说,母亲虽然上了年纪,但很有力气,小女孩根本没有办法反抗。他痛苦的脸、颤抖的声音以及垂头丧气的样子,让人丝毫看不出是在撒谎。

但是加贺却认为前原夫妇在说谎,他吩咐松宫一定要详细追问直巳所有的细节,自己却去了春美家。

昭夫很困惑,不明白警察为什么反复确认儿子的不在场证明,问他去了哪里,问他有没有自己的电脑,难道自己的说法哪里出了问题。

这时门铃又响了,加贺带着春美来了,因为春美是最熟悉母亲的人。

母亲就要被带走了,加贺允许她带上珍藏的东西,春美拿出一本相册。加贺拿给昭夫看,正好是自己小学毕业时和母亲的合照。母亲笑着,一手握着儿子的手,一手还拿着一个小木片。

昭夫心里五味杂陈,自己要把这样的母亲送进监狱,可她明明什么都没做啊!他忍住泪水,把相册还给加贺。忽然看见母亲的指尖是红色的,他想起多年前父亲的手指。

妹妹接过昭夫默默递过来的拐杖,递给母亲,拐杖上的铃铛响了,昭夫看着铃铛上的小木片,那上边刻着“前原政惠”四个字,正是相册中母亲手中拿着的,自己当年送给母亲的礼物。昭夫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跪倒在地,终于承认自己说的全是假话,妈妈并不是凶手。

案件开始还原:优菜看见直巳背包上的超公钥匙链,跟他聊起来,然后他们约好,直巳将拍好的玩偶照片通过邮箱发给优菜,如果优菜发现自己没有的玩偶,便来直巳家看。在直巳家,优菜看完玩偶要回家,直巳认为她是嫌弃自己,便冲动地掐死了优菜。

案情终于真相大白,但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春美告诉昭夫,涂手指的口红是妈妈自己的,她给妈妈买了手机,她只是按妈妈的要求来取走藏着的口红。说妈妈玩化妆品,也是妈妈的意思,希望昭夫听了会去检查手指,然后她就可以装疯卖傻地反抗,迫使昭夫放弃计划,可惜昭夫根本没有注意到。

妈妈希望昭夫能够自首,春美提议用拐杖唤醒良知,她知道挂在铃铛上的那个小木片是母亲一直珍藏的东西。如果哥哥看到相册和小木片都无动于衷,那整个事情也就无法挽回了。

昭夫如梦方醒,母亲原来一直没有患老年痴呆症,她苦口婆心用种种方式暗示着自己,想让自己走上正途。

加贺正是在看到昭夫母亲红手指时,才知道老人并没有痴呆,因为对方正在用眼神跟自己交流。他问昭夫:“你认真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

这句话将昭夫击倒在地上,他的泪水又一次汹涌而出。

讲到这里,整本书的内容基本讲完了。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却让我们陷入沉思:一个普通的家庭,最后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来分析一下,前原一家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事情的起因是儿子杀了人。儿子为什么要杀人?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小女孩的离开,刺激了敏感的他。

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敏感?原因有二:

一是在家中,母亲溺爱,父亲则是无爱,父母从来没有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交流过,他在家中始终是孤独的,只好整天在游戏和色情媒体中寻求刺激。

二是在学校里,从六年级起他就一直被同学欺负、孤立,心智水平、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受到了严重影响,自身有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受到外界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报复行为。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几位妈妈:奈津子爱优菜,但女儿死于非命;八重子爱直巳,但儿子杀了人;前原政惠爱昭夫,儿子却要把她送进监狱。

她们都深深地爱着孩子,可为什么最后却事与愿违?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教育不只是作业和考试,想一想“东方神童”魏某康、“北大天才”吴某宇、复旦大学被开除的三名学生,还有自杀的那些学生们。

相比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在考试中得一个高分,我们更应该教给他们的,是责任、善良和感恩,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是在未来无往而不胜的豪迈志气。

我是尘飞的尘,爱自然,爱人生,爱平凡世界;以秃笔,游人世,记斑斓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