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电影能够让我期待半年,《波西米亚狂想曲》就是这么一部。

很遗憾因为同性敏感题材院线没有能够引进,我只得找了资源(后台有哈)看完了这部电影,看完就一个字,“爽”

整个成语,那就是“酣畅淋漓”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

我相信很多人看见电影名字的时候是一脸懵逼的,其实但凡听点摇滚乐的,都知道著名的摇滚乐队——皇后乐队的一首歌《Bohemian Rhapsody》,翻译过来就是本片的名字“波西米亚狂想曲”。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观看前是需要那么一丢丢的相关了解,在这我就尽量长话短说一下。

摇滚乐发展的脉络:

受到黑人布鲁斯、美国民歌的影响,早期的摇滚乐诞生了。但那个时候美国种族歧视还很严重,来源于黑人老哥的音乐品种自然不受待见。

但这种音乐传到了英国之后却迎来了不同的局面。英国的年轻人们以前哪听过这啊,新奇!好听!够酷!一下子都喜欢得不得了,开始大胆地引进改造,就这样成就了摇滚乐的第一次盛世。也随之诞生了诸如the Who(谁人),The Beatles(披头士),the Rolling Stones(滚石),The Kinks(奇想)等等一大批知名乐队。

完了没成想,这批乐队在美国迅速火爆无比,形成了摇滚史上的“第一次英伦入侵”。但英伦摇滚并未因此固步自封。

时间来到七十年代,我喜欢管这个时代叫做“百花齐放”。经过“盛世”的铺陈,七十年代的摇滚界可谓是风起云涌:

华丽,乡村,艺术,古典,前卫等风格的摇滚乐大行其道,“哲学摇滚”平克佛洛依德,“双性太空人”大卫鲍伊,我们的皇后乐队就是诞生在这股“狂流”之中,并且成为了整个七八十年代摇滚乐中的王者。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2)

主唱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

吉他布莱恩•梅(Brian May)

贝斯约翰•迪肯(John Deacon)

鼓手罗杰•泰勒(Roger Tylor)

那么这支皇后乐队到底牛逼在哪里呢?

皇后在西方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经典乐队,拥趸无数,但在国内不感冒摇滚乐的人可能从未听说过,不过有这么两首歌,大部分人肯定都能跟着哼哼两句:

①《我们都是昌平人》(we are the champions)

就是那个“佳能,感动常在”的广告歌。

当年为了这首歌,佳能可是付了很大一笔的授权费用。事实证明,买得很值,深入人心。因为主唱弗莱迪(因为他有一口龅牙,国内乐迷习惯性称他牙叔)是双性恋,这首歌也常常被误解为同性恋者的“圣歌”,甚至去年的彩虹游行(一场同性恋大游行)的时候德国满大街都在放这首歌。

《we will rock you》

这首太有名了,我放一句歌词,你肯定要说:你怎么可以发语音?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电影中介绍了当时的灵感来源于大家想要一首“能够和台下观众形成良好互动”的歌曲,于是有了这首仅仅需要一双手就能伴奏的神曲。

牙叔绝对是舞台表演的大师,你看这风骚的走位,精简的装备,自信的表情,饱满的步伐,还有那鲜艳的红领巾!电影中的这一段也是神还原。

皇后应该是摇滚音乐史上学历水平最高的乐队之一。

牙叔毕业于西伦敦大学设计专业,Queen的Logo就是他画的;迪肯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主修电子学;泰勒则是医科与生物学双修。吉他手梅爷,他除了是世界顶尖吉他手,还是个天体物理学家。那个80年代前其实很多摇滚乐手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点名气的比如平克佛洛依德乐队出过一个顶尖的物理学家,唱迷幻摇滚的大门乐队全部出身艺术名门。

差不多该收一收,讲讲电影本身了:

2018年末杀出来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可谓来势汹汹,截止到目前,全球的票房已经累计到8亿美元。作为一部传记类电影,这是个相当厉害的数据了,而且既叫座又叫好,全球范围内更是拿奖拿到手软。

最有分量当然是金球奖,自从黑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让我明白政治正确大过一切,我就觉得看奥斯卡还不如看金球奖。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3)

豆瓣8.8的高分: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4)

电影主要讲了皇后乐队和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在业界打滚十五年的传奇故事。

电影的主角牙叔弗雷迪(主唱)出生于东非,因为战乱举家迁移到了英国,他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个双性恋。宗教传统和社会偏见让他的父母难以接受这么一个怪胎。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5)

这时候音乐给了他救赎,他常去的一个酒吧有个叫做“smile”的驻唱乐队缺主唱,牙叔便毛遂自荐。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6)

并借此开启了自己传奇的摇滚人生。

他们像大多数摇滚乐队一样,走得是驻唱—被星探发掘—出专辑—巡演的模式,并且开始爆红,一时风头无两,英美人尽皆知,成为真正的Queen。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7)

这时候弗莱迪结识了他一生的灵魂伴侣玛丽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8)

但天才这个词语伴生的除了天赋,往往还有偏执古怪的性情。

佛莱迪敏感易怒,虚荣而表现欲过盛,童年的创伤让他极端不信任人,与乐队成员的矛盾越发激烈,再加上他挑选的男伴也算不上什么好人,带着他一起堕落,结果染上艾滋病,皇后乐队也因此解散了一段时间。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9)

他孤高也脆弱无比。私生活的混乱,滥用药品、毒品,让他遭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弗莱迪陷入了人生低谷。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0)

好在这时玛丽拉了他一把,昔日的伙伴也愿意开始原谅他。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1)

在电影的最后,是皇后乐队在“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会的表演,全球有15亿观众注视着这场音乐慈善演出,这时的牙叔已经得知自己染上了艾滋病,命不久矣。

那是一场用生命演绎的歌唱。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2)

电影的最后也介绍了牙叔的生平: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3)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4)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5)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6)

摇滚不死演唱(皇后再临摇滚不死)(17)

仅仅四十五岁,这颗巨星便陨落了。尽管天妒英才,但弗莱迪把他最灿烂的部分留在了舞台,留在了音乐里,这就足够了。

tips>>公众号:电影火车站 后台回复“波西米亚狂想曲”进行观看!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