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次守着广告也要追完的一部剧是什么?

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耐心去看完一部电视剧了?

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去看,是现在电视剧的内容和演技一直在走下坡路,让我们觉得不值得浪费时间了。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

很多演员拿着天价片酬却拍不出一部让人叫好的作品,

真的是剧本的问题吗?我想很多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答案。

有人十年磨一剑,有人却连十页的台词都不想背。

还记得当初杨颖晒出自己光洁崭新的台词本,想证明她在认真拍戏,有人立刻拿出孙俪满是笔记的台词本做对比,高下立见。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2)

想必,刘佩琦在看到网络上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时,他心中一定是欣慰的,

明明自己都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偏偏在这浮躁的社会特立独行,

到最后他终于明白凭一己之力也做不了什么,

该是他拍的戏用心拍好就是无愧于观众无愧于自己的心。

01 因为热爱而坚持

刘佩琦出生于1958年,他是天津人,

父母都是有些文化的,从小没吃过什么大的苦难,

从5岁开始就跟着姥爷习武,尽管练功很累,刘佩琦也能坚持下来,

他天生就像个皮猴子,浑身有用不完的劲,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3)

就这么一直学习到了13岁那一年,

几次跟着大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让他对大荧幕上载歌载舞的舞蹈演员产生了崇拜之情,

他把对武术的喜爱转移到了舞蹈上。

一开始父母都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一个男孩子学什么跳舞,学武术有阳刚之气!”

刘佩琦不这么想,他说“武术跟舞蹈都是我喜欢的,跳舞跳得好将来也代表国家出去表演,一样能争口气!”

父母见他这么认真,就没有再阻拦,叮嘱他“不可半途而废,做事情要坚持,就像挖井,坚持下去肯定能挖出井的!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4)

刘佩琦把父亲这句话一直记在心里,他学会了做事情坚持不懈,

跳完民族舞,他又去学习了蒙古族等等多个少数民族舞蹈。

看着这个方脸,浓眉,一脸糙汉子形象的人,似乎很难让人把他和优雅的舞蹈联系在一起。

而刘佩琦最终还是凭借自己出色的舞蹈功底考入了天津文工团。

这一次,作为刺头兵的刘佩琦因为不服从管理,他被分到了炊事班揉馒头,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刘佩琦把馒头揉得花样百出,受到班长的夸奖。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5)

有人觉得,坚持很难,比坚持更难的是坚持过后重头再来,

没有人知道刘佩琦下了怎样的决心,

他看到话剧演员们在台上表现出来一幕幕可歌可泣的镜头,他的内心受到了震撼。

1978年的一天,他向往常一样去舞蹈厅排练,

那时他发着高烧,对着落地镜垫脚,旋转,忽然头一阵眩晕,

刘佩琦知道他的身体很不舒服,他坐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脸“舞蹈还能走下去吗?”

诚然,刘佩琦没有其他人那样上镜的外形,

他在队伍中经常处在边缘化的位置,想到这些他心中一阵阵失落,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6)

第一次对自己的坚持和喜爱产生了质疑,他想改变这个困局,不愿意再这样消沉下去。

02 转变,为了艺术的道路

正巧,话剧《于无声处》正在彩排,他们需要一个看上去老成一些的演员来饰演女主角的父亲,

听到这个消息,刘佩琦摸了摸自己的脸,他的机会也许就在这儿。

这次演出的成功也成为了刘佩琦从舞蹈演员转为影视演员的一个契机,

慢慢的,他开始留意类似的角色,只要有机会他都会积极地登台。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7)

直到很久以后,有人问他“假如说重来一次,舞蹈和话剧,你会怎么样选择?”

刘佩琦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使重来一次,我也会选择表演,因为表演的路比舞蹈长”

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认知清晰,刘佩琦没有一直钻牛角尖,一个方向不对那就及时止损。

没想到有的人因为演几次龙套遇见伯乐一飞冲天,也有人在龙套生涯里反复挣扎,始终没能等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8)

1979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来招生,

刘佩琦被选中了,还是领导推荐的,

因为在部队不安分,领导准备让他这个刺头离得远远的。

考入军艺的第二年,自卫反击战打响了,军艺组织学生准备前去慰问。

刘佩琦主动打报告要求去往一线,他和战士们同吃同住,

有时候敌军的碉堡就在眼前,能够清楚地看到重机枪的枪口。

感受到这些年轻的生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刘佩琦心里为他们感到敬佩,

每次表演不管唱歌还是跳舞,他都充满英勇无畏的精神。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9)

虽然光荣的回国了,但是刘佩琦因为在学校谈恋爱被老师约谈,

后来不听从管教,又被发配新疆,

在新疆的两年时间,刘佩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加上这里演出机会匮乏,他毅然决然地去往北京,真正成为一名“北漂”。

刚到北京的刘佩琦太苦了,想进影视圈没有领路人,只能靠自己扶着栏杆过河,

那时候他做梦都梦见自己蹲在北影门口等着别人找他拍戏,可惜事与愿违,他不但没戏可拍,还身无分文。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0)

赶上下雨天,浑身淋个透湿地回到出租屋里,

外面下大雨里边下小雨,被褥,衣服没一件能够幸免于难,

那天晚上他和同在出租屋的朋友去菜市场捡会烂白菜,就着一口最便宜的白酒,就这样躺在地上睡了一晚。

他继续起个大早,在北影厂门口等机会,

偶尔得到机会跑个龙套,等戏的空挡,刘佩琦就在剧组给大家载歌载舞,

不为别的,就希望有导演看到他多才多艺,能给他一两个镜头。

他的一举一动被传到陈佩斯的耳朵里,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1)

陈佩斯跟欣赏刘佩琦这种自我展示的精神,

于是在《二子开店》里给了刘佩琦一个小角色,

角色的镜头很少,但是陈佩斯一天给他五块钱的补助,加上盒饭,这已经是改善生活了,

刘佩琦异常珍惜这次机会,视陈佩斯为自己的恩人。

03 吃的苦中苦才能对的起自己

那时候,为了节省几毛钱的车费,他宁愿早起两个小时徒步去片场,走在路上天还是黑的,可是刘佩琦心里是明亮的。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2)

这一次龙套开始,刘佩琦一股脑扎进去,在底层整整挣扎了六年。

这六年的时间里,他靠舞蹈沉淀自己的心性,靠拍戏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这么一个飘忽不定的工作和一个不知何年才能熬出头的男人,后来也遇到了心仪他的姑娘。

1986年,他拍摄《无悔追踪》开始有了一些知名度。

张艺谋看到他的演技,主动联系他,邀请他拍《秋菊打官司》,在戏中他要饰演一个木纳的老实人,刘佩琦觉得他不光要演,更要是

一开始知道只有一场戏,他没气馁,

跑到村子里花钱买来村民的衣服鞋子,穿在身上坐在黄土坡上,

从村子里的窑洞顶上一遍一遍地走过去,他的身上已经满是尘土。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3)

刘佩琦、巩俐《秋菊打官司》剧照

蹲在村口,望着远处的大山,数着一个一个过往的村民,

他把生活慢了下来,地里的粮食要浇水,门口的鸡鸭得有人喂,

他思考的不再是挣钱,而是怎么生存

当他换上戏服的那一刻,张艺谋看到的是一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没有理想目光呆滞的老实人,

张艺谋现场为他改本子加了6场戏,

而刘佩琦也不负所望,他演绎出了一个男人软弱无能的一面。

刘佩琦开始走红了,戏约也终于越来越多,没有太多主角的戏,小配角也让他演得很出彩。

1994年的电影《二嫫》,让刘佩琦一举拿下了洛加诺国际电影节上的四项奖项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4)

刘佩琦《离开雷锋的日子》剧照

1996年一部《离开雷锋的日子》创下当年的票房纪录,让刘佩琦获得了双料影帝的称号。

拿到影帝的这一年,刘佩琦已经38岁了,真的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戏骨。

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刘佩琦眼含热泪,

获奖之后他最为感谢的是自己的夫人,

多年来在外漂泊拍戏,家中里里外外都是孟天娇在操持,

刘佩琦形容孟天娇的生活是“守活寡”。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5)

他的实力得到最好的证明,同时被调任中央话剧团。

随后在2000年的一部《大宅门》让人们记住了白三爷,就这么一个又痞又坏的角色。

也让人们看到在民族大义面前,白三爷宁死不做卖国贼的气节。

这部剧真正让刘佩琦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他一向冷静自持,

他说“我会驾驭我能力范围内的角色,在这个范畴里不断拓宽我的戏路,不适合我的我不会接。”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6)

所以刘佩琦经常在仔细研读剧本之后才会开始考虑要不要接下这个戏,后来的《红色娘子军》

《强制执行》能够火起来,也离不开刘佩琦对角色和剧本的认真。

04 低调拍戏,低调幸福

早在1990年的时候,刘佩琦就和他的妻子在一起了,两个人还上演了“偷户口本”的大戏,

孟天娇经人介绍认识了刘佩琦,那时他很清瘦,脸颊瘦的都有些凹陷,

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这么个大小伙子如果不是生活困难,肯定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刘佩琦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对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他总是严阵以待,这些看在孟天娇眼里都是一个成熟男人可靠的表现,不自觉的她就芳心暗许了。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7)

刘佩琦与妻子

刘佩琦更是早已对青春貌美的孟天娇动了心,可是女方的家人根本不同意,

刘佩琦没有稳定的工作,连个住处都没有,该怎么生活?

女儿嫁过去干什么?跟着一块儿过苦日子吗?

哪知孟天娇是铁了心,趁着妈妈出去买菜,她偷了户口本就出去和刘佩琦领证了,

拿到结婚证那一刻刘佩琦还有些恍惚,他紧紧握着孟天娇的手告诉她“这辈子我一定不会负你”

女方父母看到生米煮成熟饭,想阻止也没用了,只能点头答应。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8)

婚后他们生下一个儿子,刘佩琦对妻儿更是疼到骨子里,他卖力寻找拍戏机会,一心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哪怕为了演戏需要,他要零下十几度的冷水里泡着,他都咬牙坚持下来。

导演一开始劝他“用替身吧”

刘佩琦说“这要是替了就不像了,那还怎么演”

就这样,刘佩琦坚持实事求是,该怎么演绝不弄虚作假,骗得了观众,可是骗不过自己的良心。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19)

每当他带着大大小小的伤口回来,孟天娇习惯的拿出跌打损伤的药给他擦拭上,刘佩琦握住孟天娇的手“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孟天娇不以为意“嫁给你,过什么日子我都心甘情愿

听到这话的刘佩琦心里酸楚不是滋味,唯有拼命挣钱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才能对的起她们为自己付出的一切。

在事业上他踏实勤劳,生活中与妻子相敬如宾。

多年过去,妻子孟天娇陪他从穷困潦倒走到影帝的位置,他也没有抛弃糟糠之妻,

改变的是生活品质,不变得是对妻子和家人的那份责任与爱护。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20)

2017年,《白鹿原》翻拍电视剧,刘佩琦在剧中演白嘉轩的姐夫,受人尊敬的朱先生。

同年上映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刘佩琦又出演了孙俪的父亲周老四。

为了角色需要,刘佩琦经常耍枪弄棒,

近60的年龄,每天做30组俯卧撑,把身子骨练习的更加硬朗,

坚持不用替身就是为了对得起每一位喜欢他的观众。

直到现在还有人提到刘佩琦时说“哟,这不是白三爷吗?”

殊不知,刘佩琦最不喜欢别人叫他白三爷,他说“我演过那么多角色,不止一个白三爷,可是没人看到,现在的电视剧,只要你连续拍几部戏都跟着播你就能火,这对不起那些有大制作用心拍戏的人啊!”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21)

敢说真话,却也是无可奈何的话,刘佩琦说的是事实,

类似他这样的老戏骨还有许多,可是属于他们的春天一直在推迟,

他们不断给流量明星们铺路,给他们做配角。

曾经的老戏骨门宁愿自己掏钱掏粮票去拍戏,

为了一个戏能够闭关学习3个月,吹拉弹唱跳舞样样行,

在看如今的娱乐圈里,只要有人气,不仅可以演主角,甚至能配角的人员也能被他们左右。

其实观众们想看到真正有演技会演戏的好演员,而不是只知道看脸的流量明星。

刘佩琦点评(白三爷刘佩琦的)(22)

说到底,优秀的人不会炒作,他们的价值会与日俱增,而不会演戏的人最终也会被淘汰,

如今63岁的刘佩琦依然活跃在荧幕上,他还在等待着,等待那个属于实力派演员的时代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