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及殖民地:(约)公元前15000 年 - 1775 年

一万五千多年前,古印第安人迁徙至北美大陆,16世纪时欧洲开始殖民北美。

随着大不列颠王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属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为实现独立而爆发战争。

一、美洲原住民:近万年前

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

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先,他们最晚在一万年前从东亚迁徙到美洲。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东亚后裔的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

其中文明程度最高的当属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语言众多,曾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

目前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语言约有350个,分属十几个语系,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

1.1、印第安人:近万年前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外的所有的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

为掠夺土地和资源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是美国罄竹难书的殖民罪行之一。

16世纪,到美洲的欧洲殖民者大量奴役甚至屠杀印第安人。

美国联邦法律称呼这些少数族裔时,将不再使用“印第安人”等具有“歧视性”的词汇,而由“美洲原住民”取代。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2)

1.2、爱斯基摩人:近万年前

爱斯基摩人(Eskimos or Esquimaux)是北美洲北部(包括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以及阿拉斯加西部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尤皮克人的总称,阿留申人与前两种族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两者使用很相似的语言,均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除爱斯基摩人外,其余的美洲土著居民则属于印第安人。这些美洲土著居民常被统称为美洲原住民。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3)

二、伍德兰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11世纪

伍德兰期Woodland Period)是一个专门名称,指称美国中东部地区前哥伦布时期的古代印第安人文化位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1世纪之间的阶段。又称疏林时代、林地时期。

在北美考古文化的分类中,“林地时期”一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的,是介于古代狩猎采集者和以农业为主的密西西比文化之间的史前遗址总称。

东部林地文化区包括现在的加拿大东部,在亚北极地区南部,美国东部,沿着墨西哥湾。

这一时期在短时间内没有任何大的变化,而是在石器和骨头工具、皮革工艺、纺织制造、种植和住房建设方面不断发展。

许多林地民族使用长矛和亚特兰蒂斯,直到这一时期结束时被弓箭取代。这一时期被引用最多的技术区别是陶器的广泛使用(尽管陶器制造业在一些地方出现在古代时期),以及陶器形式、装饰和制造方法的多样化。

三、维京人:10世纪末

维京人(古挪威语:víkingar),别称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不列颠岛屿,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个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Viking Age)。

在古英语中,“vikinger”是在海湾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盗,“vikingar”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

维京人的老家是挪威、丹麦和瑞典,开始只是打劫西欧沿海的修道院,后逐渐对其他欧洲国家进行有组织的入侵,从爱尔兰到不列颠,从法国到东欧,维京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而除了征战,维京人还是伟大的航海家,向西他们逐渐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并最终到达北美。向东他们一度到达了里海。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4)

四、密西西比文化:公元10-16世纪

密西西比文化,是疏林时代之后兴起的一个北美印第安文化,约位于公元10至16世纪。

这一时期的遗迹包括平台式墓葬、石雕等。

经济以玉米种植为主。阶级开始形成,父系氏族公社趋于解体。

这一时期兴起了墨西哥以北美洲最早的城市,最大的如卡霍基亚遗址、蒙德维尔遗址等。

4.1、卡霍基亚遗址:公元10-16世纪

卡霍基亚遗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科林斯威尔附近,是一座土著古城遗址,于密苏里州隔密西西比河相望。

遗址全地8.9平方千米,共有约120座人造土堆,现存约60座。

卡霍基亚是与在欧洲殖民者到来500年前所建立的发达的密西西比文明有关的最大的遗址。卡霍基亚曾经是北美洲最大的城市,公元1100年,人口达到3万。

卡霍基亚是在美国州政府保护下的国家历史地标遗迹,并且是美国仅有的21个世界遗产中的一个,卡霍基亚被美国Live Science评为世界十大古都之第十位。

同时也是墨西哥以北美洲地区最大的土制建筑。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5)

五、前哥伦布时期:1492年

前哥伦布时期Pre-Columbian)包括,在明显受到来自欧洲文化影响前,美洲的全部历史和史前史。

时间跨度上,从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迁入并居住于美洲,直到近代欧洲人殖民美洲。

就字面上讲,“前哥伦布时期”这个术语仅仅指西班牙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来到美洲大陆之前的历史。

但在实际应用上,这个术语通常还涵盖到美洲本土文化在哥伦布首次登陆美洲大陆之后数十年,或几世纪后的历史,直到这些本土文化显著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及侵略。

因此,也常常用到一些替代用语:“接触前的美洲”(Precontact Americas),“殖民前的美洲”(Pre-Colonial Americas),“史前美洲”(Prehistoric Americas),而在拉丁美洲,常常用到“前西班牙的”(Pre-Hispanic)

许多前哥伦布时期的文明都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永久性住宅、城市、农业、民用或纪念用建筑,大型土方结构、复杂的社会等级体系。

其中一些文明伴随着第一批欧洲和非洲的永久住民的到来(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早期)而消亡,只能通过考古调查和口述历史窥见一斑。

另一些文明则与殖民时期同时代因而被记载到欧洲当时的历史文献中。

还有一些,例如玛雅文明,留有他们自己的文字记录。

因为当时许多欧洲天主教徒把这些文字视作异端,一些人譬如迪亚哥·德·兰达虽然一方面试图保护当地历史,一方面却又烧毁了许多文献,只有一些秘藏的文献逃过一劫,另有一些则通过抄录或者口述转成西班牙语,现代历史学家得以一窥远古的知识和文化。

在前哥伦布时期以后,美洲本土文化还在持续发展中。

许多美洲原住民及其后代延续着他们的传统,同时又发展并且吸收新的文化和技术到他们到生活当中。

“前哥伦布时期”这个词常常在讨论新大陆的印地安文明时提到,例如中部美洲诸文明──阿兹提克帝国、马雅文明,以及位于南美安地斯山脉的印加文明及莫切文化等等。

5.1、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

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海权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是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

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

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6)

5.2、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2年09月22日-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当时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

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作“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而不是计划中的日本。

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逝世。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一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里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来了第一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几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这些对现代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影响。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7)

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15世纪末-19世纪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是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

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分地区、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

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

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

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8)

七、黑奴贸易:16-19世纪

大西洋奴隶贸易,或称为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指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也有人认为早至15世纪,并持续至20世纪),在环大西洋地区将非洲大陆人民作为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美洲大陆殖民地地区的一种贸易。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黑人被欧洲人通过贸易或袭击、绑架等手段抓获贩往美洲大陆。

这一贸易活动在近代也被称为黑奴贸易,然后实际上这一说法并不妥当,因为早在中世纪之前,就有黑奴的贸易活动出现了所以应当加上跨大西洋字样。

奴隶贸易者包括(根据规模排序):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美国人。

部分贸易者在非洲的海岸拥有前哨,前哨有他们收买的当地的部落首领为他们提供奴隶。

在长达约400年的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黑奴贸易中,目前估计约有1200万人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部分学者得到的数据相对更高,尤其是从非洲得到的,将航运死亡的一千万人计算入内后,非洲人口损失数据可以达到三千万。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9)

八、弗吉尼亚公司:1607年

弗吉尼亚公司,是由一些英国商人在1606年成立,由于西班牙贵族和皇室在中南美洲发现大量金子而变得极端富裕,使整个欧洲都相信美洲,特别是北美洲── 一个没白人定居的地方,是有许多金子。

九、新尼德兰:1614-1674

新尼德兰,1614年至1674年荷兰在北美洲东部设立的殖民地,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日美国的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部分地区。

1609年,亨利·哈德逊首次率船队对北纬38度至45度之间的北美洲海岸进行了考察,随后荷兰探险家绘制了这一带的地图,并以此为依据,于1614年声称占有这一地区,将其命名为新尼德兰。

根据国际法的要求,荷兰政府于1624年移民30户至该地区,完成了对这一地区的有效占领。次年,荷兰在曼哈顿岛上修建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堡,标志着纽约市建城的开始。

1634年,英格兰宣布占领鳕鱼角,将其划入新英格兰地区。

1638年,英格兰移民建造纽黑文城,对新阿姆斯特丹和长岛荷兰占领区形成了进逼态势。

1650年,荷兰被迫将康涅狄格河沿岸割让给英格兰。

1664年8月27日,在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新阿姆斯特丹向四艘英格兰军舰不战而降,标志着新尼德兰完全被英格兰占领。

1673年,在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荷兰一度收复新尼德兰地区,但是次年,遭受到法国、英格兰以及科隆大主教等共同进攻的荷兰无法继续支撑战争,被迫与英格兰讲和,将新尼德兰正式割让与英格兰。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0)

十、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

五月花号公约》,是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102名英国清教徒在上岸之前,其中的41名成年男子于1620年11月11日在五月花号船上签订的政治声明,同意创建并服从一个政府。

《五月花号公约》创建了一个先例,即政府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也创立了美洲殖民的主要思想之一,即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11月11日。

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1)

十一、哈佛大学成立:1636年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为一所本部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因历史、学术影响力、财富等因素而获评为世上最享负盛名的学府之一。

哈佛于1636年由当地的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为全美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并拥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员会。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学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哈佛同时拥有庞大的资产,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赠数目长期位列全球教育机构之首。

哈佛大学为全美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

学校的研究生课程较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则主要集中在文理学范畴。

哈佛拥有全美最古老的图书馆系统,这同时也是全球最具规模的私立及大学图书馆系统,馆藏量逾1600万册。

哈佛校友涵盖8名美国总统及多国领袖与政治要员;其亦培养了62名富豪企业家及335位罗德学者,人数均为全美最多,另也有13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现在或曾经在哈佛学习或工作。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2)

十二、英荷战争:17-18世纪

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由于英国颁发的《海上条例》使荷兰海上航运业遭到了很大打击,英国拒绝回应荷兰要求废除条约之后,荷兰对英宣战。

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不得不承认《航海条例》。

1665-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英国失败,双方签订和约,但英国在北美获得新阿姆斯特丹。

1672-1674年,爆发了第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签订和约。

第四次英荷战争发生于1780-1784年,荷兰在该战中被彻底击垮,一落千丈,英国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3)

十三、英属北美十三殖民地:1607-1733年

十三殖民地(Thirteen Colonies)是指英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76年(佐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

这些殖民地分别是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及普罗维登斯种植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

在18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经过一系列抗争,殖民地联合武装反对英国和英王乔治三世的统治,最终于1775年爆发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十三个殖民地宣布独立,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之前,十三个殖民地是英属美洲殖民地的一部分。

在独立战争期间,英属西印度、纽芬兰、魁北克省、新斯科舍、东佛罗里达和西佛罗里达保持了对英国的忠诚。

这些殖民地对美国革命都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但地理位置上的隔离和英国海军的强大使他们未能真正参与到斗争中来。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4)

13.1、无代表,不纳税:1750-1760年

无代表,不纳税”,起源于1750年代和1760年代,最早由Jonathan Mayhew提出。

此口号概述了英国十三殖民地人民的不满,这也是美国革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简言之,殖民地中的许多人认为,因为他们在英国议会中没有被直接代表,所以任何它通过的关于殖民地税收的法律(如食糖法和印花税法),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都是违宪的,这些法律同时也是对他们身为英国臣民应得权利的否认。

不过,美国革命时期,20个英国公民中只有1个人在议会中有代表席位,其中没有任何人是殖民地的一部分。

而在当下,关于相似争议,此口号也被不同国家的不同团体使用,其中还包括美国的一些地方(见下文)。

这句话抓住了英国内战中的核心观点,如John Hampden关于造船费(Ship Money)所表达的那样:“国王所无权要求的,即为臣民有权反对的”。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5)

13.2、不可容忍法案:1765年

不可容忍法案,当时英国政府称为强制法案,是用来形容一系列英国议会在1774年通过的法律,该法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有关。

这些法案引发了随后成为合众国的十三殖民地人民的愤怒和抵抗,同时也是引发美国革命的重要因素。

其中,有四项法案是对1773年12月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直接回应。

英国议会希望,通过树立马萨诸塞殖民地的榜样,让这些惩戒性措施可以扭转始于1765年印花税法案的殖民地抵抗英国议会权威的趋势。

第五项法案,魁北克法案,加大了当时魁北克省的边界,并且制定了有利于该地区法国天主教居民的改革。

虽然与其他四项法案无关,但该法案通过议会会议,并被殖民者看作是不可容忍法案之一。

许多殖民者认为这些法案是对他们权利的专断侵害,1774年,他们组织第一届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来协调抗议。

随着紧张局势的升级,次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使得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6)

13.3、波士顿大屠杀:1770年

波士顿大屠杀,是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国王街(King Street)的一个事件。

英国称之“国王街事件”,美国则习惯称之为“波士顿大屠杀”(Boston Massacre)。

事件由一名暴徒引起,英军士兵随之与民众发生冲突,最终有五名民众死亡。

这次事件由于殖民地民众的奋起反抗,导致事件恶化。

该事件和印花税条例、唐森德税法、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一系列导火索。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7)

13.4、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

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亦称波士顿茶会事件波士顿茶党事件,是1773年在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萨诸塞湾省首府波士顿发生的一场政治抵抗运动,由殖民地的民间反抗组织“自由之子”领导并行动,反对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征税并借此控制殖民地政府,以及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法案垄断北美的茶叶进口贸易。

1773年12月16日,在抗议的最后一天,亲英派总督胡亲森(Thomas Hutchinson)仍坚持拒绝遣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船,因此数十名或上百名自由之子成员趁夜色登船将全数茶叶抛入海水毁掉。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美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事件。

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引发殖民地的连串反抗行动,对抗接连升级,并导致1775年美国革命战争爆发。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8)

十四、英法北美战争:1754-1763年

英法北美战争,是1754年至1763年间大不列颠王国和法兰西王国在北美的一场战争。1756年,战争扩大至世界范围,成为七年战争的一部分。

加拿大英语区和欧洲使用“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称呼此战。印地安人在这场战争中与法国结盟,攻打英国。

1762年9月的信号山战役确立了英国对法属加拿大的控制,战事结束。同年,法国秘密签署枫丹白露条约,割让法属路易斯安那给西班牙。

1763年2月10日英法等参战国缔结巴黎条约,西班牙割让佛罗里达给英国,法国割让法属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东部分给英国。

这场战争是法国在北美势力的转折点,并确认了英国在北美东半部的控制地位。

美国现存殖民地(美国一)(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