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更是出神入化,“葵花宝典”、“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等等武林绝学,陪伴几代人童年梦想。但这些都是金庸小说里情节,不能说是全部虚构,但也缺乏考证。

霍元甲比黄元申厉害吗 董海川王五霍元甲谁是历史上真实的武豪(1)

今天我们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武林高手,董海川、王五、霍元甲等,哪位可为武豪,他们都是一代宗师,豪情无限。可我们在看看塞北另一位真实记载的武豪,再下定论。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臂力过人,擅长技击。他行走江湖,为不给家乡族人招惹麻烦,改名“海川”容纳江海百川之意。

董海川在安徽九华山艺成下山之后,这一天来到苏州。正在欣赏小桥流水的董海川,恰巧目睹了苏州知府强抢民女的恶行。为搭救民女,董海川夜闯府衙,一掌结束了苏州知府的命,从此过上了居无定所的逃亡生活。

大刀王五,1844年出生,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11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1900年年卒。

霍元甲,出生于1868年,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1910年病逝。

霍元甲比黄元申厉害吗 董海川王五霍元甲谁是历史上真实的武豪(2)

董海川、大刀王五、霍元甲这些虽然都有据可查,但年代渐远,版本繁杂。当然史上真实的武豪除了上述三位后,还有黄飞鸿、杜心武、王子平、李小龙等。我们先来阅读一下塞北武豪吴桐,再评说他们到底谁才是哪个真实存在的武豪呢?

吴桐,字子琴,回族,1899年出生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的一个以农为业的武术世家。其祖父吴英是著名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弟子。《绥远通志稿》载:“董海川。原籍直隶文安。光绪初年。出塞外,为某公府经营垦地。遂居绥东二道河子(原辖丰镇,现归兴和县)。暇辄教授生徒习拳术。托城(托克托县)吴英往师事之。传其八卦拳法。绥有此拳法。自海川始也。”

吴桐其父吴耀也是绥远颇有名气的拳师。吴桐的幼年是在武场中度过的,耳濡目染使他与拳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归绥中学读书时,他始终坚持练功,毕业时家传八卦颇具功力。

霍元甲比黄元申厉害吗 董海川王五霍元甲谁是历史上真实的武豪(3)

吴桐性情刚直,好打抱不平。一年元宵节,托城热闹非凡。在欢乐的人群中,却有几个警察在光天化日下调戏妇女,引起群众的愤慨和指责,他们恼羞成怒,用警棍在人群中挥舞。吴桐对这些恶棍的所为早有耳闻,今日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更是义愤填膺,便领着几位同学冲上去,夺过警棍狠狠地将这些恶棍揍了一顿。为避免麻烦,他们连夜跑回学校(归绥中学)。

归中毕业后,他考入北平体育专门学校深造,当时太极拳名师吴鉴泉在该校任教。经人引见,吴先生惜其功,破例地收了这位不能给师父磕头的回族徒弟。此后,吴桐每日傍晚去先生家中习练太极拳。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辛苦,尽得吴式太极拳的真谛,成为鉴泉先生的得意门徒。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国术国考(俗称“打擂”)。吴桐与宋标代表绥远省参加了比赛,并以三战三捷的优异成绩获甲等奖(宋标三战二捷获乙等奖),载誉归来,遐尔闻名。

在最后决赛局的比赛中,他抽签与一位山东选手结成对手。该人身高而壮,相比之下,显得矮了些。比赛时,经裁判介绍互相握手致意。对手轻音提示:“我们不要互相进攻头部,以免(像其他选手那样)出血难堪”,吴桐表示同意。可是就在开赛后,对方言而无信,抢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吴桐头面猛劈两掌。此乃无德之辈,他强压心中的怒火,以灵活的身步躲开其连环掌,随即连续进招,不给对手起手之机。从其进招手法,吴桐看出对手是硬功手,不可迎架,否则轻者伤筋,重者断骨。面对吴桐连续迅速的攻击,对方只有应招之势。当他快退至场边时,吴桐主动退让一步,这时他又得机进劈,又是一闪。在其劈下一掌时,在退步后,又速起腿猛踢一脚,正中其头部,顺落脚之势,向其胸再击一掌,对手当即仰身向后跌出(头部撞到了擂台上)。

​经检查,对手的眼睛受伤,流血不止。有人高声喊:“犯规了!”。裁判长立即出来解释:手,眼睛、脚踢裆部为犯规,而脚踢眼睛,这是没有想到的(不属于犯规)。赛后对手因伤势过重(脑震荡)不治身亡。这次擂台赛,伤残者很多。有评论曰:“这简直是一场悲惨的生命赌博!”不管怎么说,这条生命是消失在自己的手中,他非常懊悔。

霍元甲比黄元申厉害吗 董海川王五霍元甲谁是历史上真实的武豪(4)

擂台赛后不久,绥远省政府接到中央国术馆要求各省成立省国术馆的电令,决定成立绥远省国术馆,并开始筹建工作。经国术馆董事会一致推荐吴桐为馆长,并呈报中央国术馆批复。为提高国术声望,批复馆长应由省主席兼任(当时由李培基兼任;1931年后由傅作义兼任)。吴桐被任命为副馆长,主持馆内日常工作。

日本占领归绥(呼和浩特)后,回族青年学校有个日本顾问叫小村八二男(人们都叫他“小村”),平时在校园内专横跋扈,指手划脚,使人见而生畏。他爱好摔跤,平时常让学生陪他练习,回族学生不乏摔跤好手,但畏其野蛮报复,而不敢使绝招赢他,只是陪他练习。时间一长,小村觉得和学生摔跤不够刺激,一心想试探一下中国武术的虚实,于是便邀请吴桐来青年学校与他摔跤。消息不胫而走,围观的学生很多。一交手小村便抓臂转身,想把吴桐从其身前“背摔”下去,可就在其转身后,背摔前,吴桐用膝盖一顶其屁股,他踉跄二步,来了个“狗吃屎”。小村爬起来红着脸,还没悟出自己是如何趴下的,却又以饿虎扑食之势来抓拧。这次吴桐却来了一个顶膝压肩的招法,使其一个屁墩坐在地上。

为了给小村一个台阶下,顺手把他拉起来,让学生陪他练练。不料学生见有校长在场壮胆,亦没有给他面子。一个学生以利落的动作,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不知谁喊了一声:“扯活”(暗语,快跑之意)。该生应声而跑。小村惨败后,不知从这次较量中悟出什么道理,盛气锐减,从此没有了摔跤的兴趣。

霍元甲比黄元申厉害吗 董海川王五霍元甲谁是历史上真实的武豪(5)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他以绥远省回教协会理事长的名义在起义书上签名,从此走上了新生之路。解放后,他曾任绥远省政协委员,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体委办公室副主任,1962年10月去世。

真正的古代武术现代人无法直观了解,武术的实战搏击肯定在当时有出类拔萃的高手和事迹,体能等也会有人极具特长,武技突出。按时代社会变迁情况分析,古代武者高手有可能比一些现代武术高手要强,因为他们是在血汗中搏杀,但武技上看古武技不如现代武技科学和丰富,现代武技有很多力学、医学、科学辅助和支持,研究成果很多有机不断会研融合,技术发展更精准、精细、讲究和实效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