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与修养小故事(小故事大心理之八)(1)

汤姆是一个孤儿。2003年圣诞节,他在美国加州的塞尔西孤儿院给上帝写了一封信:“上帝您好!您知道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是,您昨天送给哈里一个爸爸、一个妈妈,而您连一个姨妈都不送给我。这太不公平了。”

这封写有“上帝亲收”的信,被转到神学博士摩罗-邦尼先生那儿。他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专门负责替上帝回信的特约编辑。

如何答复汤姆呢?邦尼博士经过深思熟虑,回了这么一封信:

我想告诉你,我的公平在于免费地向人类提供三件东西,即生命、信念和目标。您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免费得到的。到目前为止,我没让任何一个人在生前为他的生命支付过一分钱;信念、目标与生命一样,也是我免费提供给人们的。不论你生活在人间的哪一个角落,不论你是王子还是贫儿,只要想拥有它们,就随时可以得到。孩子,让生命、信念和目标成为免费的东西,这就是我在人间的公平所在,也是我作为上帝的最大智慧。但愿有一天,你能理解。

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成为上帝最著名的公平独白。

——刘燕敏《上帝的答复》

【小E有话】

每个人都有“求而不得”的时候,而且“求而不得”的东西不止一件。

有时我们悲哀地发现,尽管我们已经足够努力,但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拥有。

那么,在确定自己不可能得到某些东西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是自我怜悯?还是自暴自弃?还是想方设法从他人那里抢夺?

这些显然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这时,我们就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再关注自己的人生遗憾,而是看到自己拥有的资源。

不再追求表面上的“你有我也有”,而是找到自己的理想、信念与目标。

不再希望借助别人的力量飞上天,而是长出自己的翅膀。

生命、信念和目标,这才是我们生来具有、也可以伴随一生的东西。

(原创文章,分享请注明出处)

学术顾问:李不言

执笔:李慧芳

朗读:邓清华

心态与修养小故事(小故事大心理之八)(2)

欢迎大家赐稿(文字、音频)、留言和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