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省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截至2014年1月,山东省有2个副省级市(济南、青岛)、15个地级市。其中,就县级肥城市来说,历史上为肥城县,于1992年“撤县设市”,成为肥城市,人口超90万,为山东省人口较多的县级市。

山东人口最多十个县(山东省一县级市)(1)

首先,县级肥城市属于山东省泰安市,在地理位置上,肥城市东与泰安市郊区接壤,西与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为邻,南与宁阳县、汶上县隔河相望,北与济南市长清区以山为界。全境南北最长48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总面积1277.3平方公里。肥城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6000多年前,今肥城县一带就有先民在此活动。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今肥城市一带建立了“肥子国”。春秋时期,该地区分属齐国、鲁国这两个诸侯国。

战国时期,今肥城市一带属于强大的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肥城市一带属于齐郡所辖。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后,在该地区置肥城县。由此,肥城县的建县历史已经超过2200年了。东汉时期,撤销肥城县,今肥城市一带分属济北郡卢县、蛇邱县和东平国富城县。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三家争霸,今肥城市一带属于魏国的疆域。南北朝时期,今县级肥城市一带属济北郡、东平郡分辖。

山东人口最多十个县(山东省一县级市)(2)

公元527年,复置肥城县。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肥城县属济州辖。隋朝末年,废肥城县,境地属济北郡管辖。公元622年,也即唐朝建立后,复置肥城县,属东泰州辖,隶属河南道兖州。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撤肥城县,境地并入博城县。由此,对于肥城县这一建置,在历史上变化较大。宋朝建立后,今肥城市一带隶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朝这一历史阶段,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置肥城县,隶属山东东西道济宁路。

山东人口最多十个县(山东省一县级市)(3)

最后,公元1734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肥城县属山东省泰安州。一年后,泰安州升为泰安府,肥城县仍属之。1913年,肥城县属山东省岱北道。1914年,肥城县属山东省济南道。1928年,肥城县直属于山东省。1992年8月,撤销肥城县,设立肥城市(县级),仍为泰安市所辖。如今,作为山东省地级泰安市下辖的县级市,肥城市下辖3个街道,11个镇,总人口约为96.7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