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七下历史第三单元知识串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知识串讲(七下历史第3单元简答题汇总)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知识串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明朝建立的三要素:几世纪、人物、都城?

14世纪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2.朱元璋政治上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地方?在中央?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而分散行省的权力;

3.特务机构有哪些?目的?影响?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合称为“厂卫”。 强化皇权

这些特务机构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是明朝强化皇权的表现。

4.科举考试的变化?文体?目的?题目?影响?

八股取士 “八股文”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影响:弊:①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②不利于选贤任能,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③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利:明朝科举考试的标准化、规范化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作用:积极?消极?

①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②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

6.明朝经济农业引进哪些新品种?

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手工业方面的瓷器新品种?

青花瓷

商业发展的表现①②?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晋商、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

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主要原因);②先进的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指南针的使用;③明成祖的支持;④郑和勇于探索、吃苦耐劳。

目的: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几世纪)、最远到达?特点、影响?

1405~1433年(15世纪) 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

影响:利-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②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弊-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不计成本,给明朝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3.戚继光抗倭的功绩?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①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②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③前往福建、广东剿灭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

胜利原因:①抗倭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②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③戚继光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

4.什么时候谁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1553年; 葡萄牙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艺术

1.明朝时期的三大科技名著、作者、一句话评价?

李时珍--《本草纲目》-- 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宋应星--《天工开物》-- 农业、手工业--“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业---明末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清科技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重视科技②科举制日益僵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③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

2.明长城修建的目的?东西起点?

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到军事防御的作用。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3.北京城修建的时间、布局特点?

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

①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②沿中轴线对称,呈“凸”字形,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4.明朝三大小说的书名、作者、特点?

《三国演义》--罗贯中---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

5.明朝戏剧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汤显祖,他的代表作《牡丹亭》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1.明朝中后期的统治状况?

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大臣争权夺利),社会动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①②?口号?成果①②?

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严重;②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均田免赋”

成果:①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②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自缢,明朝灭亡。

3.努尔哈赤的贡献?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政权

4.皇太极的贡献?

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朝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

5.清军入关在谁的帮助下?

吴三桂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清朝入关之后的都城?

北京

2.台湾什么时候被哪个国家侵占?谁收复了台湾?收复台湾的意义?

荷兰 郑成功 ①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清朝如何确立对台湾的统治?意义?

康熙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光绪正式建台湾省。

意义:①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②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③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用史实来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②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隋唐宋三代一直称台湾为流求。

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⑤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4.清朝对西藏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

①册封: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形成册封制度。

②设置机构:雍正,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乾隆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③颁布章程: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④定制度:金瓶掣签制度

⑤修寺庙:乾隆时,为班禅六世修建须弥福寿庙。

用史实来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唐朝——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元——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③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

5.清朝对西北边疆--新疆的管理?

①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②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③乾隆时,吐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用史实来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①汉朝——西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②唐——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③清朝——平定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6.清朝对东北边疆的管理?

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发动了雅克萨之战;

1689年,中俄双方在签订了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7.对领土主权重要性的认识:

①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必须保证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如果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会造成国内局势动荡。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背景①②?表现①②③④?意义?

背景:①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重视农业生产。②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表现: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兴修水利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意义:①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繁荣;②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典型的例子?

①传统手工行业都有很大发展;②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如机户李扁担。

3.商业发展的表现①②③?

①农村发展为工商业市镇②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③大商帮,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4.人口增长的原因①②?表现?影响①②③?

原因:①清朝前期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②社会安定,人口快速增长。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世界人口的1/3。

影响:①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②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③增加了劳动力。

5. 耕地面积增长的原因①②?

①大力推广“垦荒政策”②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辛勤劳作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6.农、工、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军机处设置的原因?时间?影响?

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限

雍正设立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发生的目的?时期?危害?

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康熙、雍正、乾隆三期最残酷

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远超前代

①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 社会矛盾的表现①②③④?

①官场腐败;②军备废弛;③财政危机;④贫富分化。

4.“闭关锁国”政策含义?原因①②③④?影响?启示?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③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5.“闭关锁国”政策后期开设哪一处通商口岸?管理机构?

只放广州一处,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红楼梦》作者?原名?主要内容?

曹雪芹 《石头记》

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地位:思想性强,艺术性高,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2.清朝昆曲的代表作?

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3.京剧形成的时间?吸收那些地方特色?地位?

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

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形成“皮黄戏”;以后被称为“京剧”。

地位: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