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北京雾霾,天气预报说晚上还有沙尘暴,觉得还是不要出门的好。但是,看见朋友圈里的大家都在晒春游的照片,很想出门走走,散散心,在屋子里待久了有些心烦意乱了,而且想起去年这个时候因为新冠疫情湖北封城,我整日在家中,心里默默发誓,等疫情结束了,只要有机会就要出门走走、看看,于是,不管什么空气质量了,戴上口罩、骑上自行车就准备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去了。



鲁迅故居探秘(鲁迅故居探秘)(1)



我前年曾到绍兴的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博物馆去参观过,鲁迅笔下的许多人物雕像就活灵活现地在大街上,走在那里,你仿佛进入了书中的世界,那些小人物地悲欢离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鲁迅一生颠沛流离,除了故乡绍兴,还曾在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居住过。而北京阜成门内宫口西三条的寓所,是鲁迅亲自设计并改建的,他在这里住了两年多,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一直住在这里,直到去世。在此他创作和翻译了230多篇文章,《华盖集续篇》《野草》《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这个四合院不大,很普通的样子,中间是主人的房间,右边是佣人房,左边是厨房,但院子里面有许多鲁迅先生亲手种下的白丁香、碧桃、黄刺梅等,至今快100年了,盛开的花儿令小院显得十分优雅。还有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窗棂、郁郁葱葱的绿叶,真的好幽静。在我身边有一位老者说自己小学六年级来过这里,景致居然和当初一模一样,人却已经老了,老人唏嘘感叹着。

我想起鲁迅的散文《秋夜》中开头这样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便问这位老人枣树呢?老人指着院墙外的一棵光秃秃的枯树说:“就是这棵,另一棵早已死了”。树已经死了一棵,但文字还在,而且还将继续存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鲁迅故居探秘(鲁迅故居探秘)(2)



我只要到这些有鲁迅故居的城市,都希望去参观他的博物馆和故居,除了是因为鲁迅是我所敬仰的大文豪,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白话文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的许多小说、散文等我都非常喜欢,更重要的是他曾经也是学医的人,他原本的专业是西医。

我在他的文字中似乎看到了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去解剖人性、解剖灵魂、解剖社会,深刻剖析那个时代人们肉体上的虚弱、精神上的麻木,那个吃人的社会的残忍,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爆发的、燃烧的力量,像良药一样,激发了当时青年民众对于改良社会的决心和斗志。

鲁迅之所以学医,是因为他从小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卧病在床,被庸医误诊误治了,恨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以及“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他便立志,要成为一个医生,悬壶济世,于是他远渡重洋,1904年9月,鲁迅到了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故居探秘(鲁迅故居探秘)(3)



两年后鲁迅弃医从文,这是因为鲁迅在课堂上看幻灯片大受刺激。当时正值日俄战争,片中有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本人拿获砍了头,而周围的中国人却在看热闹。课堂上有的日本学生还高呼万岁,鲁迅先生备感屈辱:“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愤然退学。他突然明白了中国人没病,生病的是人心。心麻木了、死了,即使人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

我们相信,以鲁迅先生的智商和毅力,如果不中途改行的话,一定也会在医学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也一直对他寄予厚望,而他的“弃医从文”,虽然使医学界少了位医术高超的医学家,却让文学界多了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成就了现代文坛的一面旗帜,这可以说是医学界的小损,文学界的大幸。

虽然鲁迅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但并不代表鲁迅放弃了医学,相反鲁迅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药理知识,比如《药》中的华小栓,作为肺痨患者,病毒一直在蚕食他的身体,不仅咳嗽不断,而且甚至连吃饭都成为负担,“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贴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

鲁迅在文章中描写人物病态的时候将此病的症候描写的十分恰当,这也是得益于他的医学知识吧,所以说鲁迅并没有放弃医学,他将医学知识和文学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拯救国民性的战斗中。

其实,我一直觉得鲁迅先生虽然不是医治人身体的医生,但他是用文学来医治人心、医治灵魂,医治社会。医学和文学原本就不可分离的,每个人都有文学的一面,人们对文学的兴趣是天然的,中国文字是有灵魂的,文学就是灵魂凝集的人学。而医学也是人学,所以医学和文学是相通的。



鲁迅故居探秘(鲁迅故居探秘)(4)



俄国的文学巨匠契诃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医生。大学毕业后,他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镇行医。一开始写作只是为了挣稿费补贴家用。即便靠写作成名后,也没有放弃医生这个职业。从他的著作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作为医生作家的色彩,他曾经这样说过:“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医生职业不仅没有妨碍他醉心与文学艺术,反而成全了作家契诃夫,让他成为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学医的人往往表现出优异的跨界悟性。因为医学介于文理之间,医学科学的关联内容庞杂纷繁,任何一个分支激发了兴趣和灵感,只要勤奋精进,都有可能有大的造诣。医学生能够顺利通晓求学过程的各门课程,本身也是高智商的表现。医学和文学更是密不可分,医学有了文学的风韵便意味无穷,文学有了医学的底蕴便深情温润。

好多医生的作品充满着文字之美,文学之功,文化之妙。而好多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中描写医药的文字就散发着医药之仁,医药之善,医药之味。

喜欢学过医的鲁迅的文字,用解剖刀一般的笔去解剖“人吃人”社会的顽疾,去揭露反动派的丑行,去刻画当时国人麻木、丑陋的灵魂,用笔将无数小人物的人性血淋淋地剖开,摊在世人面前。他用文学拯救了那个时代的新青年们,拯救了他们的灵魂,他是文学界的大医!



鲁迅故居探秘(鲁迅故居探秘)(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