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1)

刘少奇女儿托毛主席为自己说情,毛主席致信王光美

1963年,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一起出访东南亚,这是刘少奇第一次以共和国主席的身份出访外国,也是建国后,中国元首第一次出访非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这件事在当时非常引人瞩目。

(注:1957年毛泽东访问苏联和1960年刘少奇出访苏联,都不是以国家主席的身份。)

外事部门很重视这次出访,对出访的相关事宜提了很多的要求,其中一项就是服装。

外交部礼宾司决定为刘少奇和王光美制作出国的服装,刘少奇认为:“我有穿的,就不要在做了,出国不一定非要穿新衣服。”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2)

不久后,周恩来让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和礼宾司司长余沛文到刘少奇家,看看他们现有的衣服行不行。王光美拿出衣服后,两人都摇头:“这些衣服不行,东南亚四国是亚热带气候,温度很高,这些衣服不能适合那里的季节。而且这些衣服已经穿过多年,太旧,还是要重新做。”

余沛文司长说:“王光美同志作为国家主席的夫人,出访更应该注意服饰。”

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刘少奇后,刘少奇才同意做一些薄的衣服。

王光美在前往上海做衣服前,她在春藕斋见到了毛泽东,王光美向主席汇报了要到上海做衣服的事,还问主席有没有信要带给在上海休养的江青。毛泽东随后就把一封信交给了王光美,让她代为转交。

江青看到信后第二天,就把王光美叫到了自己的住所,她把信拿给王光美,说主席的信中有一句和王光美有关的话。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3)

王光美看到主席信中写道:“跟光美说一下,她称李讷为同志,这不妥,因为是子侄辈。”

王光美为什么称呼李讷为“同志”呢?这要从刘少奇家里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刘少奇的女儿刘涛在读书期间,对本专业失去了兴趣,想转到外语系去,但刘少奇不同意。刘允若就给刘涛出主意,说爸爸妈妈最听毛主席的,你想办法去找毛主席,让他说情,这事一定能成。

刘涛于是就去找到了李讷,让李讷跟她父亲说一声。李讷给父亲毛泽东一说,毛泽东果然放在心上,很快就给王光美写了一封便信,询问刘涛转学的事情,说涛涛身体不好,你们坚持不同意她转专业,这是怎么办?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学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

王光美立刻就把信拿给了刘少奇看,刘少奇也没想到主席如此认真对待涛涛的事情。他把刘涛叫来,耐心地开导她,告诉她年轻人应该接受锻炼,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往后退。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4)

刘少奇同时也批评了刘涛:“毛主席是党的领袖,要操心国内外大事,你怎么能因为个人的事情去打扰主席呢?”

在这之后,王光美专门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汇报情况,她说她和少奇同志不是绝不允许涛涛转学,只是希望她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一时心血来潮就转学……

在这封信中,王光美还写了一句话:“涛涛托李讷同志找您反映……”这就是毛泽东说“跟光美说一下,她称李讷为同志,这不妥,因为是子侄辈”的由来。

王光美为什么要称呼李讷为同志呢?王光美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说:“我对主席家的人从来很尊重,我认为李讷是共青团员,应该称她同志。江青给我看了主席信,我觉得主席讲得有道理,后来我就不再叫李讷同志了。”

至于刘涛转系的事,后来毛泽东在见到王光美时,曾特意对她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5)

据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儿子刘源回忆,毛泽东是很喜欢孩子的,有一次他见到刘源兄妹几个,就打着手势叫他们的名字。他手掌放平来回移动,说这是平平(即刘少奇和王光美的长女刘平平);用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说这是圆圆(即刘源);两只手掌斜搭起来,说这是亭亭(即刘少奇和王光美的二女儿刘亭)。

有一次,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小女儿刘潇潇(当时才一岁多)突然跑到毛泽东的面前,直勾勾地盯着毛泽东看,大家都叫她叫伯伯。毛泽东却幽默地说:“别打扰她,她在观察世界。”大家一笑,刘潇潇就跑开了。

刘少奇家的几个儿女一直都叫毛泽东“毛伯伯”,只有刘潇潇不知是谁教的,叫毛泽东为“毛大大”。一次,毛泽东听到这个称呼后笑道:“噢,我是大大,你是小小(小小是刘潇潇的小名)。”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回忆: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的一次聚会

1983年,王光美回到工作岗位后不久,她在湖南长沙参加完一个活动后,主动提出想去韶山毛泽东故居去看一看。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她深情地向工作人员回忆了1961年她和刘少奇第一次来这里参观时的场景,还高兴地和工作人员们和一起合了影。

回到北京后,王光美听说李讷一个人生活比较困难,就亲自带着一大堆生活物品上门看望,问寒问暖,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位后辈的关心。她还多次托人关照李讷的婚事,后来李讷结婚,她非常高兴,特意给这对新人准备了礼物。

两家的子孙多年来也一直相处融洽,从没有失去过联系。1996年10月18日,李讷到三峡工地参观时,听人说起刘源现就带着武警水电部队在三峡工地上工作,立刻就托人带信,提出要和刘源见一面。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6)

第二天,刘源早早地赶到西陵长江大桥边等待李讷,两人见面后激动地握手拥抱。李讷看着这个曾经的小弟弟,感慨地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源源了,他那时候长得多漂亮,现在都是将军了。”

刘源笑道:“大姐才真漂亮啊!过去和现在都漂亮!”他望着三峡的方向对李讷说:“将来我们建成世界第一的大坝,把毛伯伯的两句诗写在上面: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关于李讷和刘源的关系,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也有同样的回忆,她说自己的母亲搬出中南海较早,姨妈李讷一直留在外公身边,和刘少奇一家做了几十年的邻居,直到1967年她也搬出了中南海。但十几年后,李讷再见到刘源,还像过去在中南海一样,高兴地摸着刘源的头,一直叫他:“小源源,小源源!”刘源也和小时候一样,叫李讷为“李讷姐姐”。

后来,李讷在河南生活,刘源在河南任职,这期间,刘源又多次去看过李讷,每次去都会给她带一些土特产,而作为回礼,李讷曾把父亲给她的一件精美的玉莲蓬送给了刘源。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7)

王光美作为两家唯一健在的长辈,她一直想让两家后代的来往密切起来,她曾说:“我是这两个家庭中唯一的长者了,你们都是我的儿孙,你们一切都好我才能放心。”

2004年6月,王光美和儿子刘源、女儿刘亭一起,邀请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及其他后辈一起,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聚会。王光美向来很少应酬,更别提到饭店请人吃饭了。这次她提出要请李敏、李讷两家吃饭实在是破例,她对刘源说:“前些日子,她们姐妹都来看过我,我年纪大了跑不动,有老惦记她们和孩子们,就聚一次吧!”

李敏的女儿孔东梅作为这次家庭聚会的亲历者,后来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山花烂漫时,情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的文章,详述了当时的场景。

那场聚会定在下午七点开始,李敏一家不到六点半就到了,而作为聚会联络人的刘源早就在门外等候了,他热情地把李敏迎进了门,招呼她落座休息。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8)

没过多久,李讷和他的丈夫王景清也到了。王景清曾担任过毛泽东的警卫员,1948年中央机关驻西柏坡期间,王景清给毛泽东和刘少奇都站过岗。所以说起来,他和刘少奇一家也是有缘分了。

在席上,刘源回忆起了1959年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婚礼的往事,他对李敏说:“大姐,冬梅不信我参加过您的婚礼,您还记得吗?我们还表演了节目呢。”

孔东梅说:“刘源叔叔,你说你参加过,那照片上怎么没有你?”

李敏笑着给孔东梅解释:“那时,你刘源叔叔还没屁股高(当时刘源8岁),就是排队照相,也看不见影儿呀!”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后辈们的欢声笑语中,83岁的王光美在女儿刘亭的搀扶下来如约而至,李敏和李讷看见王光美,急忙上前一左一右扶住了她的手臂。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9)

王光美入席后,两家的后辈一起举杯祝她健康长寿,王光美也举起酒杯,希望李敏和李讷多多保重,祝她们的孩子们有出息。大家推杯换盏,热烈地讨论着政治、艺术、先进武器、家庭、生活,谈话漫无边际,但妙趣横生。

期间,刘源还把李讷的儿子王效芝拉到母亲跟前,问王效芝是不是长得像毛伯伯戴八角帽的那张照片。

这次宴会让刘源非常感慨,他想起了苏轼的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当年他们这些在中南海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如今有的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自己和妹妹刘亭也都年过五十了。

王光美则一直安坐在椅子上,她的话虽然很少,但始终慈祥而超然地看着这群后辈,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神色。

王光美:中国首位原子物理女硕士毕业生

王光美1921年9月出生于北京,她的父亲曾担任过中国中央政府经济专门委员,所以她自幼就生活在“大宅门”中,算是名门闺秀了。

24岁时,王光美从辅仁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光学专业)和硕士学位,是中国首位原子物理女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她本打算到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取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然而,一件事却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早在抗战胜利前,她就和北平地下党建立了联系,46年国共在北平谈判时,她接到了地下党的邀请,请她担任北平军调执行部共产党代表团的英文翻译。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10)

王光美于是放弃了赴美留学的计划,在6月内战全面爆发后,她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黄土高坡上的延安。可以说,王光美经受得住富贵的诱惑,受得了贫贱之苦。

在她加入共产党后,她更加展现出自己乐观、坚韧的一面,她把个人荣辱抛诸脑后,把自己的生命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

王光美对丈夫刘少奇可谓一往情深,忠贞不渝。为了支持刘少奇的事业,她放弃了自己在物理、外语方面的深造,甘心服务于丈夫的工作。为了适应刘少奇的习惯,她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刘少奇喜欢吃什么,她也跟着吃;刘少奇习惯夜间工作,她也跟着熬夜。刘少奇说话有浓浓的湖南口音,孩子们常常听不大懂,只有王光美能心领神会,这是他们多年的默契。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11)

王光美待人随和,简单朴素,在她的身上,人们看不到贵族小姐的影子,也看不到国家主席夫人的架子。王光美一生没有积蓄,无论是《刘少奇选集》还是其他作品的稿费,她都如数上交了。不仅如此,她还总想着捐钱,她曾把母亲留下的六件古董全部拍卖捐掉,之后又一次次地捐钱捐物,但她总觉得捐得不够,也常常为自己没有东西可捐感到遗憾。

晚年的她不顾年迈体弱,连续十年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以自己的声望和智慧继续服务社会。她以70多岁的高龄,奔波于全国各地,给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帮助。

李纳王光美 王光美称李讷为(12)

2000年后,因为进行了手术,王光美的身体开始变得衰弱,这时她才渐渐离开了工作岗位。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因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她留给我们的,是平凡而光荣,朴实而美好的印象,她不愧是中国杰出的、深受人们敬爱的女性。


本文参考资料:

《风雨无悔——对话王光美》 黄峥

《晚年王光美,让毛刘两家多来往》 罗海岩

《山花烂漫时,情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 孔东梅

来源:寻春秋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