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年迈多病的父母正等着他们养老

原创/静月荷

导语:

马克思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都说:60后是为父母养老的最后一代,也是疼爱孩子最尽责的一代。

这话不假,身边许多60后老人,上有八九十岁的父母要陪伴,下有三十多岁的儿女需要帮他们带孩子,两边都重要,舍了那边都于心不忍,放弃那边都心有不安。

可他们就只有一双手,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这些60后身边多少还有几个兄弟姊妹,大家轮流照顾父母,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1)

01.亲爱的母亲,女儿要怎样做您才满意?

60出头的王姐,是企业职工,已经进统筹好几年了。只是,由于退休工资不高,她一直在外面找事情做,想多积累一些养老金。

王姐儿子已经结婚,孙子也快三岁了。后来,孩子姥姥身体不好,不能再带孩子。王姐就辞掉工作顶了上去,不能让儿媳妇不上班在家带孩子呀。

可是,王姐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照顾母亲。已经80多岁的母亲,几乎没有生活能力,需要24小时有人陪护。

母亲以前得过精神方面的疾病,是狂躁型的那种,发作起来儿女们拿她根本没办法。后来经过治疗,病情算稳定了下来,可需要常年服药。

特别是每年遇到春秋换季时,母亲的病情还会反复。经常是半夜三更不睡觉、凌晨时分就起床,开始在房间里走动、胡言乱语,让照顾她的儿女的确很难应付。

因为药物作用,母亲的脑子也越来越糊涂,有时连自己女儿的名字都想不起来,对孙子、孙女她更是把他们当外人。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2)

把母亲交给保姆都不放心,毕竟老人思维不清楚,被保姆欺负儿女于心不忍。送养老院更是会行动受限制,那样母亲的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想来想去,只好由三个女儿轮流,每人照顾半年。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父亲走得早,母亲不愿一个人生活,早早就把房子卖掉,给儿子买房子用。后来,母亲就在三个女儿家里轮流转。儿子常年在外,根本顾不上母亲,女儿的家,也就成了母亲最后的归属。

这不,又轮到王姐照顾母亲了。上次,由于孙子姥姥身体不好,王姐已经让大姐代替她半年了,这次,说什么也要完成任务。

王姐把多日没有住人的房子收拾好,将母亲接到了家里。王姐的丈夫也随她一起回来照顾丈母娘。有两人一起面对母亲,日子会好过一些。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3)

80多岁的母亲,对吃饭很挑剔。一日三餐,就交给丈夫去采买、操作。王姐的任务就是母亲的保姆,除了睡觉,母亲身边不能离人。老人骨质疏松严重,这几年已经连续摔倒过几次。在房间走动,也得时时关照着,就怕她再次受伤。

王姐每天陪母亲聊天、陪她看电视。把老人哄高兴了,她就不发脾气。如果老人不开心,就会胡言乱语、甚至胡乱骂人,让人能崩溃。

王姐常常想,母亲一个人可以让一家人围着她转,她似乎很享受这种感觉。可她从没有想过,她的几个女儿最大的已经60多了,最小的也快奔六了。

照母亲的精神头,少说再活十年。到那时,她们差不多也都70多岁的人了,还有能力照顾母亲吗?真的不敢想啊。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4)

02.即将老去了一代人,不敢病更不敢老

70多岁的儿子,照顾90多的父亲,这样的场面想一想都让人心里不好受。可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94岁的林大爷,看上去身体还很硬朗。老人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大儿子已经70多岁了,微微隆起的后背,看上去远没有老人身体好。老二在外地生活,老三还没有退休。照顾老父亲的重任就落在了老大身上。好在两个姐姐经常回家,帮老人洗洗涮涮,可以替大哥分担一些。

一次,老人在家里不慎摔倒,把髋关节摔坏了。住院期间,老大扛不住病倒了。

给老父亲请了24小时护工,几个孙子和护工一起轮流照顾老人。儿女们年龄都不小了,身体也都不好,天天往医院跑,感觉有些吃不消。好在孙子们长大了,必要时他们还可以冲上来。

老人住了二十多天院,手术后的老人居然还能站起来,不得不说医疗技术之高。90多岁的老人从鬼门关里闯了过来,真的是儿女们的幸事:毕竟还有父亲在这个世上让他们牵挂。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5)

父亲出院后,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看着老大佝偻着的脊背,真不忍心看他搬动比他高、比他壮的老父亲。

有了保姆24小时陪护,老大就能轻松一些,每天过来看看父亲的状况,陪父亲说会话也是很好的。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每个儿女都不再年轻,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儿孙要操心、要照顾。

可是,老父亲还在,他们就不敢病、不敢老。不得不说,上一辈老人身体基础都好,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林大爷要不是受了外伤,也没有住过医院。

而即将老去的这代人,他们生在困难时期,家里孩子多,物资短缺,都是在营养不良的环境下长大的。要说身体底子,都扛不过父辈们。

可他们肩上却有着超乎想象的重任,要陪护身体比他们好的父母,要帮着养育独生子女的后代。同时,还要努力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成为儿女们的负担。

这代人真的很拼了,什么事情都让他们赶上了:上山下乡、下岗失业、独生子女,这一切他们都认了。谁让他们有无限承受力呢?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6)

03.谁来心疼他们,即将老去的一代人

箐箐是家里的老大,她下面还有二个妹妹、二个弟弟。从她记事起,母亲就把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交给了她。母亲是学校老师,在那个年代,母亲把有限的精力都给了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

箐箐16岁上了技校,稀里糊涂当了工人。在她36岁那年,下海做起了服装生意。

母亲在女儿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伸手帮过她一把:她一边做生意,一边带孩子。母亲怕麻烦,都没有让大外孙中午回她那吃顿饭。

再后来,箐箐的姥姥姥爷老了,想要投奔女儿。那时,箐箐母亲还没有退休,根本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又是箐箐将两位老人接到自己身边,给他们租了一套房子,把老人安顿下来。

两位老人相继活了五六年,是箐箐在安排老人的生活起居,又是箐箐给老人请了保姆。直到两位老人先后去世,箐箐母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去看两位老人。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7)

再后来,箐箐父亲生病住院,他们姊妹几个轮流守护在父亲病房。父亲一病就是八年,每年都要住一、二次医院,也真是难为箐箐了。

父亲最后还是走了,箐箐最后的感觉是:走了好,总算解脱了。是的,既是父亲的解脱,也包括她本人。

箐箐对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奢望,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箐箐的儿子很争气,大学、读研、读博,一路走来,把母亲这辈子没有读的书都读了,把母亲没有园的大学梦,也都替她一一还上了。

箐箐也快是奔六的人了,儿子是她的希望、是她的骄傲。可是,如此优秀的儿子,又怎能回到父母身边,更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

因为,儿子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施展他的才华;儿子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空,让他振翅高飞。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8)

箐箐母亲退休了,一辈子只知道工作的母亲,心思无法回归家庭,也不能把心思用在儿女、儿孙们身上。

箐箐就和两个妹妹,三人轮流回母亲那里,陪母亲吃饭、给母亲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每次见到箐箐,她都是风风火火,不是赶着去她的服装店里,就是要去他母亲那,为母亲安排生活,陪伴母亲。

好想抱抱她,心里只有父母和家人,唯独没有想过她自己。等到她老了,儿子不在身边,老两口只能相对无言,守着诺大的家,却少了人气的聚集,少了儿孙绕膝的欢声笑语。

也许这就是像箐箐一样即将老去一代人要面对的现实,他们的晚年定不会像父辈那样享受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陪伴,有的只能是老两口好好保养身体,彼此多陪伴一些时日,让一个人生活的时间尽量短一些,最好不要给儿女添麻烦。

如何解决老年人孤独的问题(日渐老去的一代不敢病不敢老)(9)

结语:

生命是一种传承,更是一个繁衍生息的过程,每一个人都走在即将老去的路上。有人早一步,有人晚一步,但谁也逃不掉老去的结局。也许,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可我们远没有父母幸运,更没有父辈们有多子多孙的优势。有的只是独生子女一个人的独往独来。也许,他们也想像父母那样对老人尽孝,可现实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们要面对的社会,其生存压力更大。在他们上面,有四位或者八位老人在日渐老去,他们更觉肩上责任的重大。他们要努力挣钱养家、努力培养下一代,让他们的人生之路更宽、更广;他们要挣足够多的钱,在父母老去、生病住院时,有可以大把掏出的治疗费;他们还要努力做到不让自己生病、不让自己变老。因为父母还需要他们,他们怎能先老了呢?

人生有时会有很多无奈、也会有很多遗憾,不可能让你把一切都准备好了,父母再变老;也不可能在你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人生梦想时,父母可以在那里慢慢等你。

一切都是命中安排好的,当社会把你推到了必须尽力去完成任务时,就努力冲上去,尽自己的所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当需要你好好完成人生梦想时,就大胆地去追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不留遗憾,就是今生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