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在大通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开展“幸福大通·清洁大通”三年提升行动为契机,以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为重点,紧紧围绕“市容市貌美观化、环卫保洁精质化、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市政设施维护精细化、餐厨垃圾收运体系科学化、行政执法程序化、监督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县城市容环境面貌全面改观。

一、众志成城,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展现城市管护人员坚守的力量

疫情期间我局组织西宁市垃圾处理公司大通分公司、大通县城泰服务有限公司认真开展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医疗机构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分区处理、公共设施消毒等工作。截止目前,公共厕所消毒累计次数达9万余次,各类环卫设施消毒累计次数达67万余次,四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消毒累计次数达4万余次,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向常态化转变。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1)

二、精细管理,深入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取得新成效

一是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活动,在公共区域、各街道设立“西宁市民文明公约牌” 27个,倡导群众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进一步提高了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大通县城建成区“街长制”实施方案》,设立街长公示牌19个,聘请10名社区主任作为城管监督员,并公开投拆电话,在公共场所设立城市管理意见征求箱30个。落实“门前六包”责任制,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融合的城市管理模式已初具雏形。三是制定了《大通县城环卫作业考核办法》《大通县公共厕所管理考核办法》《大通县生活垃圾填埋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了巡查制度,形成了日检查、月考核的工作机制,使县城环卫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公共厕所管理等各项工作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2)

三、科学执法,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

一是建立“警城联勤”工作机制,开展综合执法工作,截至目前,依法张贴违停告知单1万余张,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二是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制定了《重大案件讨论决定制度》《重大案件报备制度》等各项制度,确保每一个案件做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使用文书正确,执法过程基本全覆盖,年内归档执法案卷190卷,无一例执法违法和错案发生、执法案件提起行政复议,无行政应诉案件。三是推行“罚缴分离”模式。进一步提高执法透明度,在处理违法行为过程中,积极推行违法行为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真正做到了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城管系统前列。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3)

四、网格管理,推行环卫保洁精质化作业模式,县城容貌及环境卫生质量显著提升

一是全面推行“机械化清(洗)扫 人工保洁”,开展“本色化”深度保洁作业模式,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清洗作业实现全覆盖,在往年4次洒水、喷雾洗扫的基础上增加了2次作业频次。截至目前累计洒水27028吨、喷雾22880吨,洗扫面积8095.6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提升2个百分点达90%,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二是深入开展了“全城大清洗”行动,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层层分包责任制,量化明确到具体责任人。通过定人、定岗、定时间、定任务措施,将工作内容细化到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果皮箱的清掏、雨水口及树上白色垃圾的清理、“城市家具”清洗保洁等。同时开展“日检查、周评比”,按照《环境卫生作业标准》和《环卫作业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将清扫保洁质量与工资收入挂钩,切实增强了广大环卫职工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累计清洗主次干道9436万㎡,清洗绿化带护栏8.1万米,人行道车行道护栏32.8万米,雨污水井盖2.1万次,公交站牌240次,垃圾中转站44次,环卫车辆275次,玻璃橱窗(幕墙)8396次,电力通讯设施5013次,果皮、餐厨垃圾桶2.1万次,清洗修复户外广告174次,花坛座椅9002次,督导小区开展清洗行动2199次。大通县城环卫保洁工作逐渐由扫到洗、由粗放到精细转变,使县城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变得更加洁净、舒适。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4)

五、规范处置,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监管力度,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大通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考核管理办法》,监督指导西宁市垃圾处理公司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西宁市垃圾填埋场规范化作业规定》和分单元及分层作业,确保操作规范,保障科学运行。截至目前县城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共计85447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2%,全面提高了生活垃圾处理质量,加快了生活垃圾处理步伐,使生活垃圾填埋场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建立了“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今年农村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共计69478吨,无害化处理率为86%,达到了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指标,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5)

六、多措并举,建立健全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的收运率,我局加大宣传力度,发放《西宁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500份,积极协调青海洁神环境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与餐饮经营户签订收运合同385份,签订率达90%以上。与此同时,合理规划了收运路线和时间,确保每个餐饮户都能按时有序投放,建立餐饮户投入台账,安排专人跟班作业,严防餐厨垃圾私拉外运,实现了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的目标。今年县城餐厨垃圾统一收运1300余吨,收运率保持在90%以上。县城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6)

七、建管并重,强化公共厕所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共厕所11座,改造提升13座。加强公共厕所管理,制定《公厕管理制度》《公厕考核细则》等制度,明确开放时间春夏早7:30至晚8:00,秋冬早8:00至晚7:00,不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按照“六无、四净”的要求进行保洁和消毒,截至目前,公厕消杀作业达19314次,公共厕所卫生干净、气味清新。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7)

八、创新举措,突出“五个专项”治理促市容,提升城市新品位

扎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突出户外广告门头牌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摊点、规范车辆乱停放秩序、店外修车洗车等专项治理,保持县城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固牢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加强街面市容市貌秩序常态化、精细化管控,对辖区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严格的巡查清理。对沿街商铺店外延伸经营、占道经营、乱倒污水、乱搭乱挂等行为,执法人员一经发现,严格标准规范清理,全力保障城市文明秩序井然有序,服务城市居民,享受良好生活秩序,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8)

九、统筹兼顾,市政设施维护在“精细”上下功夫,市政设施完好率达98%

修补病害路面1600余平方米,铺设行道砖1850平方米,整修路面900平方米,道牙石370余米,修补大理石砖150平方米,花岗岩50平方米;检修维修县域内路灯1700杆,路灯专用变压器及部分装饰灯15台,更换节能灯LED球泡2470只,玉兰灯罩109只,高压钠灯890套,改造安装电缆线路2400米,亮化率达到95%以上;疏通县域内污水管道15千米,清理排水沟渠河道600余米,清理沉淀池3处,涵洞4处,雨水篦子1500个,清理淤泥、垃圾450立方,更换县域内破损、丢失井盖70处,更换雨水篦子78处,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加强市容管理提升城乡环境(城市管理精细化)(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