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秋蟹肥大啖美食就怕高嘌呤致痛风发作!许多人也将高嘌呤的海鲜锅称“痛风锅”。中医看痛风,认为和小肠功能失常有关,除了用药调理,还有一个关键穴道助缓解。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1)

“痛风”为现代人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的原因是日常饮食加上个人遗传因素,致使尿酸代谢异常,血液中的尿酸持续增高,随著血液瘀积于关节、肾脏、心脏等部位。一旦尿酸结晶析出,沉淀在关节、肌腱和周围组织,就会引发红、肿、热、痛的发炎症状,因此又称为“代谢性关节炎”。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2)

中医看痛风多与饮食重口味、风寒湿入侵有关

中医自古即有“痛风”之名,取其疼痛剧烈且来得快,宛如一阵风,又有“白虎历节”之名。古代医家依据《黄帝内经》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认为多属“痛痹”。(编按:痹者,闭也,指闭塞不通)

临床上本病为内外因相合为病,内因多与素体痰湿阻滞有关,外因则与长期饮食厚味有关,病机特征为湿热痰瘀,浊毒内蕴,流注关节,痹阻筋脉,气血瘀滞难行,致使关节肌肉剧烈疼痛、红热肿胀、活动不利等,若湿热痰浊凝结于局部则关节变形,甚至形成痛风石。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3)

体内水液混浊黏稠致循环阻滞 最后沉积关节结晶为石

痛风除了有“不通则痛”的痛证之外,还有痛风石沉积于局部,现代医家朱良春先生将本病命名为“浊瘀痹”,“浊”字精准点出本病的特色。

回归《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之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病肤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指出本病的湿热邪气和痛证,与心、脾两脏有关。

痛风经常发作于大拇趾关节内侧,此处正是脾经所过之处:“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指出清澈的水液性质偏寒、混浊的水液性质偏热。而痛风的湿热痰瘀,正与“浑浊”有关。

这很像煲汤熬膏的过程。当体内的水液夹有杂质时,历经体内邪热煎灼,有形杂质逐渐凝固,水液会逐渐出现浑浊黏稠的现象,导致气血循环阻滞越来越严重,无法通关过节,只好沉积于关节,最后结晶成为痛风石。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4)

痛风源因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 未能及时将湿浊排出

由前面论述来看,除了与湿浊停滞有关之外,还与“水液浑浊”有关。这个异常现象理应归咎于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清浊不分。不仅未能将湿浊及时排出体外,还让它在体内持续四处流窜,借机与其他邪气相合为患,最后瘀阻于关节而产生痹痛变形的情况。

当我们进餐时,胃会持续将初步消化的食物和水饮送到小肠,由于小肠“长而慢”的特性,工作又不断“挤进来”,所有的食物就必须“排队”等候带位,才能进行下一个步骤。小肠这个接受与盛满的特质,中医称为“受盛”。

食物在小肠中进行缓慢精细的消化之后,聪明的小肠知道食物不同的特质,人体能够吸收应用的部分也不同,就将之区分为“清”与“浊”两大类,分别运送到合适的工作站再行处理,中医称此功能为“泌别清浊”或“分清别浊”。

● 清者:人体需要,来自水谷精微营养者

1.精微:一般都交给肺,转化为血,如《黄帝内经》:“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由于心经与小肠经为表里经,心与小肠之间有着密切的连线。心身为君主之官,专主血主脉,需要最好的营养物质。所以个人猜测,心脏会透过心经及小肠经向小肠直接收取最营养的精微物质以供己用,这也可视为“御膳房”的别径。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5)

2.水液:交给脾脏,透过脾的升清散精作用送达全身。

● 浊者:人体不需要,应予排出体外者

1.固体:无用的糟粕,送至大肠,通过大肠的气化,形成粪便。

2.液体:无用的水液,经由肾与膀胱的气化,形成尿液。

小肠“泌别清浊”的“泌”字尤富深意。“泌”指轻快的水流,一如涌出的泉水,从涓流至于广大。可见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与水液的分流特别相关。脾主运化水湿,所以小肠将吸收的水液交给脾脏散布至全身。

中医将小肠这个能够变化食饮原来形态,且能分辨这些食饮经过消化之后的特质,让清者先行回收向上,浊者继续变化下走,最后排出体外的功能称为“化物出焉”,亦即让清浊各司其所,各有归属。

小肠由于具有泌别清浊、产生化物的任务,从而培养出特有的思考分辨能力,这项能力与人体的营养物质吸收以及大小便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若小肠的思辨功能失常,无法泌别清浊,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等病理现象。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6)

位于小肠经上的腕骨穴 历代用来治疗黄疸与痛风

临床治疗思考上,心主热,脾主湿,符合本证湿热邪气为病的特质,心脾两脏也都与小肠有连结关系,但因中医重视五脏功能,故历代较少看到小肠经用药,多以入心脾的药物来清利湿热,兼以概括小肠的功能。

腕骨穴

但在针灸方面,小肠经就有自己的舞台。古人说“无湿不成疸”,痛风前提也是痰湿为患,《内经》说“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不仅能恢复小肠泌别清浊之能,且善于清利湿热,是为历代治疗黄疸的要穴,当然也可用来治疗痛风的湿浊停滞。

痛风发作按哪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怎么办)(7)

另外,本病还存有水液浑浊停滞的“浊瘀痹”特性,此时可配合三焦经,因其遍布人体,不仅是人体水谷、津液及元气的道路,且能清利垢腻,两经合用,功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