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1)

【写‬在前面的话】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对于‬这样‬一位文学‬领域‬的‬“重量‬级‬”人‬物‬,提出‬的“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对‬这个‬问题,网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甚至‬有人‬指责‬司马‬南‬不‬应该‬批评‬莫‬言‬的‬这‬一‬片面‬观点‬,认为‬,外行‬不能‬评论‬内行‬。那么‬,文学‬作品‬到底‬是不是‬只能‬一味‬的暴露‬和‬批判‬?其实‬莫‬言‬从‬自己‬的作品‬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2)

一‬、莫言‬文学‬作品里的歌颂‬与‬暴露

莫言2014年的时候说:“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当然,莫言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他的这种文学观与他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称谓是不是匹配呢?我们先来看看他是怎样践行他的这一文学观的。

我们先从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来看看。莫言在他的获奖感言里说了很多内容。这里只例举几个小的事例。

1、在《感言》里他说到,“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了。……”不难看出,这是他在“暴露”社会的“贫困”。但是,我们只要动脑筋想一想。莫言生于1955年,而吃公共食堂是1958年,就是说1958年的莫言还只有3岁左右,大家想一下,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能拿着热水瓶去食堂打开水吗?有这样的家长会让3岁左右的孩子这样吗?说明莫言为了他的所谓的“揭露”不惜一切的制造如此荒唐的假话。那些西方国家的颁奖者真的这样“无脑”吗?显然不是。而正是西方国家达到了借助莫言的口诋毁中国的目的。

2、莫言在他的《感言》里说:“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多年后,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拦住了我,平静地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别的不说,就一个地方的人,过了些年就不认识了?也不真实。在一个地方长大的,如果多年不在家,除了后面出生的人不认识,与自己同龄或年长的人怎么会不认识呢?

3、他说1976年2月,应征入伍,军营里的是“枯燥的生活”……。人民军队是一所大学校,而莫言对着西方人把军营说得枯燥无味。

不多举例了。总之,莫言在西方人面前把新中国暴露无遗了。除了饥饿、孤独、痛苦,没有丁点幸福可言。确实如他自己所说,做到了无情的揭露。但是即使是感言,仍然洋溢着对他的母亲的赞美之情。

我们再看一下在他笔下,写日本人又是怎样的?

莫言2004年12月26日随团到日本旅游。他写了散文《北海道人》,在他的笔下,“踏上了神往已久的北海道土地。……窃以为世间旅游观光圣地,吸引旅游的除了美景美食之外,还有美人。………能够久远地慰籍旅人之心的,还是当地人民表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敬业等诸多美德。”在文章里,他写了女大学生、老板娘、养牛人、还有88岁的“已经缠绵病床多日的老人。

特别是提到了当别町为刘连仁建立纪念碑和雕塑,“并成立了一个宣讲刘连仁事迹委员会。许多热心人,在义务地干这些工作。”

在莫言看来,这一切,“他们给我们的印象和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这应该说就是莫言文学的“双标”。既否定了他自己的“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的文学观。又暴露了他的文学观是要揭露谁,又是为谁唱赞歌的真实面目。

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3)

二‬、莫‬言‬诺奖‬颁奖‬辞‬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莫言的作品得到了西方世界的好评,我们只要看看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辞就清楚了。这里我们扼要摘录一些内容。

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虚伪的政治。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间最阴暗的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恶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没有被这样如此直白描写……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

在这个颁奖辞里,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莫言能够获得西方国家“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正是莫言的文学作品迎合了西方人的需求。也就是这样的原因,所以莫言把“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作为他创作反映中国故事的准则。

从上面所说的内容来看,莫言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完全没有歌颂,只是歌颂的对象不同而已。

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4)

三‬、毛‬主席‬关于‬文艺‬作品的歌颂‬与‬暴露‬的论述‬

文学艺术的两个基本功能就是歌颂与暴露。没有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反映社会生活是纯粹的歌颂或暴露的,也没有任何文学艺术作品是纯粹歌颂或暴露的作品,也没有二者“一半对一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歌颂还是暴露批判,是根据作家的立场态度决定的。不管作家站在哪种立场,他都会有歌颂也有揭露和批判。

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毛主席的精辟论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毛主席指出:“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问题‬在‬对‬什么‬人‬。有‬三‬种人。一种‬是敌人‬,一‬种‬是统一‬战线‬中‬的同盟‬者‬,一种‬是自己‬人‬。这‬第‬三种‬人‬就是‬人民‬群众‬及其‬先锋‬队‬。对于‬这‬三种‬人需要‬有‬三‬种态度‬。对‬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失败‬的。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人民‬有‬缺点‬……我们‬应该‬长期‬地‬耐心‬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摆脱‬背上‬的包袱‬,同‬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作‬斗争‬,使‬他们‬能够‬大‬踏‬步‬地前进‬……我们‬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只要‬不是‬坚持‬错误‬的人,我们‬就‬不‬应该只‬看到‬片面‬就‬错误‬地‬讥笑‬他们‬,甚至‬敌视‬他们‬。”毛主席的这段话具体分析了歌颂和暴露应采取的态度,要求文学艺术工作者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歌颂和暴露的标准。

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5)

至于歌颂和暴露有没有比例的问题,毛主席也作了具体阐释。毛主席指出:“从‬来的‬文艺‬作品都是‬写‬光明‬和黑暗并‬重‬,一‬半‬对‬一半。”这里‬包含‬着许多‬糊涂‬观念‬。文艺‬作品‬并‬不‬从‬来‬都是这样。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相反‬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学‬作品就是‬以‬写‬光明‬为‬主。他们‬也‬写‬工作‬中‬的缺点‬,也‬写‬反面‬人物‬,但‬是这种‬描写‬只能‬成为‬整个‬光明‬的陪衬‬,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反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艺‬家‬把‬革命‬群众‬写‬成暴徒‬,把‬他们‬自己‬写‬成‬神圣‬,所谓‬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

对于另一种观点,“从来文艺的任务就在于暴露”,毛主席是这样看的,毛主席指出:“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不应该‬是什么‬“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革命‬群众‬是‬“专制‬暴徒‬”之‬类‬的‬描写‬。”

看了毛主席对文学艺术歌颂和暴露的问题,我们就不难理解处理好文学艺术作品的歌颂和暴露是衡量一个作家、艺术家的最基本的标尺。

【结‬语‬】对于‬莫‬言‬的所谓‬的“偏见‬”:“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不管‬是他‬有意‬或者‬无意说‬出来‬的一种‬文学‬观点‬,但‬不‬管‬怎样说‬,这样‬的说‬法‬说‬得‬太‬绝对‬化了。我们‬不认为‬文学‬是纯‬唱‬赞歌的,也‬不能‬认为‬是纯‬暴露‬批判‬的‬。得‬看‬具体‬反映‬的‬对象‬,如果‬片面‬了强调‬某‬一‬方面‬,势必‬会使‬我们‬的文学‬艺术误入‬歧途,同时‬,更‬让‬人们‬造成‬一种‬极大‬的负面‬影响。就‬比如‬上‬海‬给‬司马‬南打‬电话的文学‬女‬青年一类‬的莫‬粉‬们‬一样‬,陷入‬了一种盲目‬跟风的怪圈‬。同时‬,也成为‬一些‬‬“伤痕‬文学”粉‬丝的理论‬武器‬。在这些‬人看来‬,即使‬把‬本‬不‬属于‬敌我‬矛盾的问题‬,以‬无限‬放大的方式‬变成‬现实‬中的“黑暗世界‬”,以至于‬造成‬了文学‬评论的一种‬混沌‬状态。

前‬苏联‬有‬5位‬获得‬文学‬诺奖‬的作家‬,他们‬全‬都是因为‬对‬苏联‬的批判‬文学‬而‬获奖‬。其中‬最‬知名‬的索‬尔‬仁‬尼‬琴在苏联‬解体‬后‬说‬了一句‬让‬世界‬痛‬心‬的‬话‬,他‬说:“我的所做‬所为,对‬不‬住苏联‬和苏联‬人民‬,我的作品‬害‬了我的俄罗斯‬祖国‬。”这虽然‬是一种‬‬的醒悟‬,但‬为时‬已晚。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千万‬不要‬忘了‬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正‬因为‬如此,文学‬艺术领域‬也‬就‬成‬了西方‬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以‬实现‬他们‬和平‬演变中国‬的‬罪恶‬目的‬。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对莫言作品的理解(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