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开学有些晚,可是我们对梦想的追寻,永远不会晚。”9月28日,上海戏剧学院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1986级学生佟瑞欣作为校友代表发言。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佟瑞欣仿佛看到36年前的自己,“对于表演,最初谈不上喜欢,甚至在上台前会感到恐惧,如今成为我理想中最神圣的职业,我经历了许多,也感悟了许多。”
佟瑞欣刚拍完电视剧《天下同心》,该剧导演董亚春曾执导央视一套收视率冠军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天下同心》中,佟瑞欣再次饰演毛泽东。拍摄正逢七、八月,角色需要佟瑞欣天天穿着军棉袄、棉裤,坐在火炉边,汗流浃背,大量台词也是挑战。佟瑞欣每天抱着剧本睡觉,不敢迟于早上5点半起床,“台词量大,每天无论化妆还是等调光、换景,我一直见缝插针背台词,回到宾馆也是抱着剧本睡,睁开眼睛继续背。”为贴近角色,佟瑞欣增肥20斤,“我年纪不小了,一下子胖那么多,膝盖压力有点大,气也喘,但剧一开拍,我自己能感受到,感觉对了。这是只靠特效妆无法达到的效果,付出很值得。”
去年登陆东方卫视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中,佟瑞欣也饰演毛泽东,老艺术家达式常饰演张澜。拍摄中的一件小事让佟瑞欣至今难忘,“那天拍完毛泽东和张澜的戏,达式常老师回宾馆休息了,我赶去下一个场景,没想到突然接到他的电话。按照剧情,张澜特地穿着妈妈缝制的布鞋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达老师忽然想起来,拍摄时少了一个布鞋的特写镜头,赶紧提醒剧组补拍。其实布鞋穿谁的脚上,都能补拍,但达老师坚持赶回来补拍,他连一双脚都不愿意让人随便替。拍完《光荣与梦想》后,达式常老师把片酬捐给上影演员剧团修建录音棚。”
佟瑞欣与上戏师弟师妹们共勉,“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年轻人要有一座自己的灯塔,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佟瑞欣刚进入上影厂时就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孙道临。孙道临在译制片《王子复仇记》中的配音,是一代又一代上戏学生台词课范本。“上影厂长方形的宽铁门外,一辆老自行车咔嗒咔嗒响着,从远处驶来。骑自行车的老人竟然是孙道临老师。那一刻,我知道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像孙道临老师这样的大艺术家,那么朴实过着自己的人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帮助我们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可信的人、可爱的人,这一幕就如灯塔一般照耀着我不迷失方向。”
继2016年国家大剧院圆梦,主演《哈姆雷特》,去年佟瑞欣挑战世界名著《牛虻》。当时佟瑞欣56岁了,原著中的牛虻要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跨到中年,“牛虻贯穿左脸的伤疤,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就是帅气的象征。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英雄’的定义或有不同,但‘向往英雄,向往正义’的情怀却是始终未变的,这道疤,就像一个戏剧的种子,始终长在我的心坎中。”
大家常说,演戏是假的,做人是真的,但佟瑞欣认为,演戏应当是真的,做人更应当是真的。去年,佟瑞欣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反复强调德艺双馨。“文艺的功效的确有娱乐作用,但不完全是娱乐,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以‘娱乐’把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为框架,而是要把文学艺术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28日开学典礼,上戏迎来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的610名本科新生和334名研究生新生。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透露,他们中有深受校友主演的《觉醒年代》激励,一定要来上戏实现艺术梦想的同学,有观看综艺节目《一年级》对上戏心生向往的同学,有六年来坚持在京剧舞台上刻苦磨砺,怀揣对国粹的热爱奔赴上戏的同学,还有而立之年不愿随波逐流,寻找心中热爱成功考研的同学。
谢巍认为,艺术=心术 学术 技术。艺术离不开技术和技巧,更需要学术和学养,但归根到底要拼“心术”,“心术不正者何谈艺术。艺术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正如熊佛西老院长所说: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
谢巍与佟瑞欣不约而同提到上戏华山路校区红楼大厅里熊佛西的一段话,“培养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情操的人。”这段话是上戏学子代代相传的“红楼金字”,也是上戏“至善至美”校训的起源。
佟瑞欣说,“在这段话里,我们没有看到熊佛西先生告诉我们怎么去演戏,他提到的就是如何做人。”谢巍对新生们说,“这为你们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文艺工作者,以及如何成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勇敢开启你们在上戏至善至美的艺术新征途。”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