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世锋

编辑:卢旭成

本文大概:3143字

阅读时间:6分钟

阅读难度:☆☆☆☆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中国餐饮巨头寥寥。

原本的“火锅之王”——谭鱼头两次借壳上市未卜,掌舵者成为老赖,最终黯然落幕;风光一时的俏江南登陆A股与港股双双失败,创始人张兰被资本踢出局。或许唯一的例外只有海底捞,企业成功上市,创始人张勇跻身中国餐饮富豪。曾几何时,餐饮人似乎永远处于一种“创业未满”的苦逼状态,无法走出自己的堂皇大道。

最近,蓝鲨有货采访了煲仔皇创始人薛国巍,从将广东最寻常的煲仔饭推广到北京开始,这个餐饮行业老兵不仅重新定义了“煲仔饭”这个品类,对于产品和渠道的标准化也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在餐饮管理中也借鉴了华为的相关方法,对传统餐饮领域的创业者不乏启迪。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1)

煲仔皇创始人薛国巍

01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2)

南北通吃

“煲仔皇”是薛国巍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薛国巍从加盟老家肉饼开始,最后成为其最大加盟商;第二次创业,薛国巍选择了独自创建餐饮品牌“一品三笑”,对餐饮行业的理解更加深入。

2012年,煲仔皇肩负了薛国巍新的创业梦想——“虽然仍然瞄准快餐,但这一次创业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做成一个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并在资本辅助下,最终奔向上市。”经过多番考察,广东的煲仔饭最终走入北京人薛国巍的视野。

为什么选择煲仔饭?

薛国巍告诉蓝鲨有货,“作为一个餐饮老兵,在品类上我有自己的判断。首先,我不选择新品类,因为新品类可能是先驱也可能是先烈,虽可能成功但风险较大。而老品类则通常经过一定区域内的时间验证和积淀,产品形态比较成熟,成功几率更大;其次,中国快餐通常分为米饭、面和小吃三个大类,米饭南北都吃。无意间,我发现了煲仔饭是还没有完全得到开发的细分品类,当时就拍板确定了。”

随后,薛国巍多次前往广州“取经”,将煲仔饭引入北京。至于煲仔饭会不会因为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而“水土不服”,薛国巍从历史的动态观察和经济文化的变迁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过去,由于原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一些地方美食比如煲仔饭只能是一个区域的美食,但随着供应链等方面的进步,美食将不会受到地域限制。与此同时,北京等中国一线城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很多人对于煲仔饭是有概念的,(煲仔饭)有机会成为一个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的品类。”拥有两三千万人的北京,容纳几十家煲仔饭门店问题不大,薛国巍告诉蓝鲨有货。

深耕餐饮领域多年,薛国巍认为,不管哪一种美食,首先是要好吃。煲仔饭怎么做才能好吃呢?

首先是配方。薛国巍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口味很叼的“老饕”,最初的配方都是以自己的口味标准来衡量,然后找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大厨做出来一个最初的版本,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他认为,烹饪者或者厨师,一定比食客更加专业,尤其是中国的很多百年老店,其口味基本上都是店主自己定,而不是在测试食客的口味基础上得出的,这也是烹饪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次是原料。“什么原因让食物更好吃?20%取决于烹饪,80%取决于原料,”薛国巍告诉蓝鲨有货,“好原料出好产品,这是我的一个基本逻辑。”

在选材方面,薛国巍认为,既然煲仔饭来自于广东,还是要遵循原产地的特性。比如,在米方面,薛坚持要选用泰国的茉莉香米,这种南方米油脂含量更多,并兼顾了北方人对于口感等的体验,香气也更加浓郁。腊肠则坚持选用皇上皇这个广州老字号的产品。酱油来自于李锦记,因为它具有天然的酿造工艺。虽然薛不是广东人,但他有一种理念——美食应该尽量还原正宗,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因而要选用比较传统的原料。

在精选原料和精研配方的基础上,煲仔皇推出了自己的煲仔饭产品——以传统“三驾马车”为核心的煲仔饭矩阵。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3)

02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4)

标准化迭代

对于薛国巍而言,像一家夫妻老婆店那样制作并售卖煲仔饭并非是创立煲仔皇的初衷,而是想让煲仔皇成为一个可以快速规模化复制,且具有清晰商业模式的煲仔饭第一品牌。

2012年,在北京的一个社区里面,薛国巍租了一间房,门前只有一条小路,比较偏,人流量也不大。在这个门店里,薛对动线、流程等重新进行了设计,验证煲仔饭产品是否可以标准化,判断其未来能否做成一个煲仔饭的制造工厂。

过程一波三折。

“最初的门店模型是按照街边快餐小吃店的逻辑,一味地追求速度快。刚开始,我们锁定1分钟出餐,实际上是在食客到店前已经做好,点餐时加热后就可以食用,”薛国巍告诉蓝鲨有货,“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思路行不通。”

煲仔饭的产品核心是什么呢?薛国巍总结:第一,必须要有锅巴;第二,煲仔饭出锅时必须要有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带有一种诱人的香味,能够激发人的食欲。如果按照街边快餐小吃店的方案,无法将煲仔饭的这两个核心卖点完美地展现出来,也就无法让消费者建立起对于煲仔皇的品牌认知。

薛不得不重新研究设备,设计动线,再塑产品。原本像麦当劳柜台一样当面点餐变成了类似中餐厅点完坐等的模式;制作区域改成了明档,将煲仔饭的制作过程让食客看到,以产品的优质观感来弥补食客对于出餐速度慢的失望感。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5)

产品标准化一直是薛国巍研究的重心,这需要反复的实验。“米饭定型需要几分钟,铺料蒸熟需要几分钟,出锅巴需要几分钟,都是我们经过反复测试的结果,既不多浪费一秒,也不能少一秒,精准到15分钟出餐。”这就需要相应的设备来完成,而在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辅助下,薛国巍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研发最适合制造煲仔饭的砂锅、光波炉等设备,然后交由工厂定制生产。统一标准的设备,保证了煲仔饭制材料、热值等方面的稳定,让出餐变得更精准可控。

随着煲仔饭产品的更迭,门店的选址思路也发生改变,从原本的街边摊“搬进了”高大上的购物中心,装修风格也追求复古简约,注重消费者逛吃逛吃的体验感,传递给消费者一种有温度的品牌印象。

从原料的选择、运输、储存,到原料的初始加工、烹饪,再到终端门店的布局,薛国巍将整个煲仔饭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完全的标准化,为其大规模复制开店提供了重要依据。截止目前,通过直营和加盟两种方式,煲仔皇在北京、江苏等地开出了60多家门店,让煲仔饭从广东走向全国。

03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6)

价值体系

据薛国巍介绍,刚开始投资一家门店不算房租需要100万元,现在则只需要75万元,而单店月均利润6万多元,差不多一年即可回本。而不管是直营或者开放加盟,煲仔皇的扩张与其打造的价值体系密不可分。用薛国巍自己的话说,“钱分好了,组织就活了”。

出于对华为管理的推崇,薛国巍从创立煲仔皇开始,就在内部建立了一套价值体系,形成煲仔皇的企业文化核心。这套体系的核心是:

第一,价值创造,即要创建一个盈利模型。煲仔皇打造的标准化餐饮体系让每个门店差不多一年能赚70多万元,这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

第二,价值评价,在对业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关联起来。对每个人和每块业务进行分析,看个人对组织利益的贡献度,并按一定参数精确计算贡献值。

第三,价值分配,即对每个人进行评价后分钱。

如此一来,企业管理的思路转变了,员工的自我认知也改变了。对于员工而言,只需要干好自己的工作,然后看组织怎么进行评价,最后看能分多少钱,不用看领导的脸色,不需要别人管着自己。对于管理者而言,只需制定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科学地分钱,按照适者生存法则来选拔和淘汰员工即可。

煲仔饭有前景吗(广东煲仔饭这个传统餐饮品类)(7)

回想自己的餐饮创业历程,薛国巍对标准化着力最深。他认为,“几乎所有的餐饮品类都能够标准化,但是每个品类标准化的成本千差万别。如果选择标准化成本相对较低而受众比较广的品类,比较容易成功,但很多餐饮企业都是死在标准化的半路上。”煲仔饭属于一种不太容易标准化的品类,薛国巍这个餐饮老兵用了足足9年时间才完成了标准化,在此过程中煲仔皇还持续活着,“这大抵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薛国巍告诉蓝鲨有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