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蜜蜂能生存几千万年,能繁衍不息遍布世界,与其独特的生存方式有关,也有蜂巢的功劳。蜜蜂是群居性的社会昆虫,蜂巢是栖身和生存发展的地方,无论是在野外还是人工养殖的蜂群,都必须要有一个蜂巢才能发展。可以说蜂群的存活能力,就取决于维持蜂巢正常环境的能力。蜂巢构造要精确,要适合蜂群的发展,要让蜂群能维持正常的蜂巢温湿度,蜂群才能健康发展。正因为蜂巢对于蜂群的意义重大,建造蜂巢就不是简单的事情,蕴含着很多奥妙

老蜂巢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蜂巢蕴含的奥妙)(1)

野生蜂巢的选址和结构有讲究,好的蜂巢才有利于蜂群发展。

蜜蜂本来都是野生的,在近几百年才被人工养殖。蜜蜂进化出了独特的生活习性,蜂巢的结构也为了适应环境而讲究。

蜜蜂有多个种类,由于所生活的环境和自身能力的不同,其生活习性和筑巢方式会有所差别。蜜蜂喜欢安静阴凉的环境,蜂巢要维持正常的蜂巢温湿度。所以绝大多数蜜蜂会把蜂巢筑在洞穴,岩壁等幽静阴凉,容易维持正常温湿度的半封闭处。人工养殖的蜜蜂也需要提供蜂箱蜂桶,让蜜蜂筑巢发展。还有极少数的蜜蜂,比如大排蜂,由于个儿大体质好,所生活的环境是在安静温暖地区,有能力维持蜂巢温湿度,就会在裸露的地方筑巢,比如树上,岩壁外。在温暖地区,普通的中蜂也可能在树上坡上筑巢。蜜蜂选择什么样的地方筑巢?是根据气候环境是否能够维持蜂巢环境来决定的,能够维持蜂巢温湿度,安静安全的地方才能筑巢。

蜂群筑巢的大小也不是随意的,巢脾的多少必须要根据蜂群的增加而增加,蜂群没有发展就绝不会多造脾。蜂巢也不会无限增加,一般野生蜂巢的体积为20~80升,30~40升是最普遍最喜欢的蜂巢大小。蜂巢一般位于底部,蜂巢门朝南,开口小。这样的大小和构造也是为了便于蜂群维持正常的环境,蜂巢选址成功,蜂巢构造合理,蜂群才能健康发展。

老蜂巢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蜂巢蕴含的奥妙)(2)

巢脾是蜜糖转化制造出来的,造脾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

蜂巢是由一张张巢脾组成的,巢脾是蜂蜡造出的六边形巢房组成的。六边形的巢房令数学家和建筑师也惊叹,脆弱的蜂蜡成为精美的蜂巢蕴含着大智慧。那么蜂蜡是怎么来的呢?味道怎么样呢?蜂蜡并不是蜜蜂采集而来的,也并不像蜂蜜那般香甜。蜂蜡是年轻的工蜂吃足蜜糖后从蜡腺分泌出来的,从这一点来说,蜂蜡就是蜜糖转换而来的。工蜂饿着肚子分泌不出来蜂蜡,有再多的蜜糖,没有适龄的工蜂也不会泌蜡造脾。蜂蜡虽然是蜜糖转换而来的,但其成分与蜂蜜完全不一样,也没有蜜糖的香甜味道。蜂蜡是白色或偏黄色的固体,不溶于水,没有味道。味同嚼蜡就是形容蜂蜡的,吃蜂巢蜜时嚼不烂的就是蜂蜡。

造脾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耗费工蜂的精力也耗费大量的蜜糖。一张巢脾需要几百几千只工蜂建造,建造1千克的巢脾需要耗费6.25千克的蜂蜜。巢脾的使用用只有一年左右,蜂群至少需要消耗总蜜量的12.5%造脾。蜜蜂不吃蜂蜡,工蜂不能对蜂巢再回收利用。所以蜂群在需要时才造脾,养蜂人也不能勉强蜂群胡乱造脾。

老蜂巢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蜂巢蕴含的奥妙)(3)

巢脾使用有讲究,巢房大小有差别,蜂巢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作用。

巢脾是蜂群用来储存蜜粉和抚子的地方,组成的蜂巢就是蜜蜂的家。野生蜂巢都是近球形的,每张巢脾是近扇形。人工养殖蜂群的巢脾却是长方形,蜂箱也是方形。这是为什么呢?

蜜蜂是天生的建筑学家,巢房的设计蕴含奥妙,蜂巢的设计也充满智慧。懂得现代几何知识的人都知道,球形利用的空间最大,蜂群把蜂巢设计成球形,就能用最少的蜂蜡造出利用率最高的蜂巢。球形能使内部更容易保持稳定,便于蜂群结团维持蜂巢温度,这样利用率高的蜂巢才能让蜂群健康发展。蜜蜂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蜂群健康发展,蜂巢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抚子。蜜蜂的幼虫发育需要有恒定的蜂巢温度和正常的湿度,为了子脾的健康,就要把子脾放在蜂巢中心位置,蜂巢外侧容易受到气温影响的,就用来储存蜜粉。让蜜粉脾作保温层,就更能保障子脾的健康。

蜂群的劳动者是工蜂,工蜂是蜂群的绝大多数,主导着蜂群的发展。雄蜂只是交尾授精的作用,在平常时对蜂群毫无用处,只占极少数。蜂群抚子就是工蜂为主,雄蜂只有在繁殖交尾期少量培育。雄蜂比工蜂个大,雄蜂巢房也比工蜂巢房大,在造脾时,工蜂就要把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区分开来。数量少,作用不大的雄蜂巢房就在巢脾的边角处,工蜂巢房就在巢脾的中心位置,占巢房的绝大多数。这样蜂群就能多培育工蜂,不需要培育雄蜂时,就把雄蜂巢房用来储存蜜粉,既能充分利用巢房,又让蜜粉脾作为保温层,更能保障子脾的健康。

人工养殖蜜蜂为了管理方便发明了活框养殖,专门设计了蜂箱和蜂巢脾。人工养蜂是尽量模仿蜜蜂的习性 ,但蜂箱是不可能设计成野蜂巢那样的球形。蜂巢必须要稳定,球形蜂箱不仅做起来难,而且不好放置搬运。为了有效的利用蜂箱空间,蜂巢脾就不得不相应的设计成方形。这样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方便人,而不是对蜜蜂有好处。方形的巢脾蜜蜂也不愿意接受的,如果在蜂群弱小,造出来的巢脾就很难到边,还是扇形的。只有在蜂密集时,才会逼迫蜂群造出完整的方形巢脾。

老蜂巢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蜂巢蕴含的奥妙)(4)

蜂群在放养状态会发展的更好,主要是蜜蜂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的造蜂巢。

野蜂群在没有人工管理的情况下会发展良好,把蜂群放养,任由造脾繁蜂,比活框养蜂会更好,这是许多养蜂人都印证过的。那么为什么科学设计的蜂箱蜂框还不利于蜂群繁殖呢?除了活框养殖频繁打扰蜂群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活框养殖不符合蜂群筑巢的特点,影响蜂群的繁殖。

蜂巢是球形,巢脾是扇形,能充分利用空间,保障子脾的健康。给蜂箱蜂框,勉强蜂群造出方形的巢脾,在蜂数不足时,边角处的巢脾就裸露出来。没有蜂护脾,就会滋生病菌病毒或者巢虫,严重影响蜂群的健康。方形的蜂巢没有强盛的蜂群,是很难维持正常蜂巢温湿度,子脾的健康就会严重影响,蜂群繁殖能力就下降。如果养蜂人再频繁的开箱提脾查看,蜂群就更难维持正常的蜂巢环境,当然就难以发展起来。

所以说想要真正地了解蜜蜂,还是要仔细地研究野蜂群和野蜂巢。我们看起来简单的野蜂巢,实际上比精心设计的蜂箱,巢脾要高明得多。养蜂人要尽量遵从蜜蜂的习性,让蜂群自主造脾,合理的利用蜂巢。爱蜜蜂就要尽量让蜂群保持安静舒适的状态,不要随便开箱查看,打扰蜂群。

老蜂巢对蜂群有什么影响(蜂巢蕴含的奥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