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让乔日成出现了转变(度过最艰难的9天)(1)

日干乔大沼泽红军烈士纪念碑。

红色地标:红原县日干乔

红军往事:过草地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红军长征经过红原期间,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时期。

红原所在的松潘草地,平均海拔3500米,草地上暗河密布,水流滞缓,草地上形成了大片沼泽,水草盘根错节形成片片草甸覆于其上,到处是深不可测的泥潭。四周人烟绝迹。其中的日干乔大沼泽,平均海拔3500余米,当年红军通过时更是困难重重,不少红军战士在饥寒交迫中长眠在这片草地上。

沼泽险恶
河沟交错

记者曾在红原采访过红军过日干乔沼泽的史实,听该县史志办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红军过草地面临诸多困难,气候条件远比现在恶劣,沼泽遍布,水草众多,就吃的而言,所带的物资非常少,虽然有很多当地牧民捐献了牛、羊,但毕竟红军整体那么多人,粮食物资方面还是匮乏,艰难征程非常人所能想象。

1935年6月,红军大部队来到日干乔大沼泽,举目望去,茫茫无边的草原上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很难辨别方向。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黑色,散发着腐臭的气味。在这广阔无边的沼泽中行军,稍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被它无情地吞没。

过红原草地时,仅仅红六军团的例子就很能说明当时“路过”的罕见艰难困苦。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军委电令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从四川甘孜北进。其中,红六军团当时在原西康省的甘海子,于1936年7月初出发,经西康色达县绕道青海省南部到四川阿坝。

杀马充饥
杯水车薪

红六军团本来计划10天的路程,整整走了20天。由于部队刚通过了几座雪山,指战员们体力消耗严重,又缺少粮食,当红军第一次进入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后,虽然这里还只是干草地,但已面临到不少困难。

行军中,草地露营,气候恶劣,又没有粮食,红六军团指战员们有时连野菜也找不到,还有的战士因吃了毒蘑菇而致死。红六军团首长心急如焚,把马杀了给战士们充饥,但杯水车薪,部队天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行进,还要和突然来袭的敌人骑兵作战。不少同志在草地行军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经过20天的艰难行军,到达四川阿坝,准备过日干乔大沼泽和水草地,这也是红六军团长征路上最艰苦的一段行程。在这里,首先是补充粮食,红六军团首长想尽办法筹集到一批青稞麦,加工成炒面发给每个人,作为过草地的全部口粮。

部队于7月30日开始进入水草地,第一天就遭到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

这里的气候变化莫测。本来万里无云,突然一片黑云会在头顶出现,于是大雨冰雹猛落下来,无处可躲,把大家打得浑身湿透,有人头上还被冰雹打起了包包。就这样,战士们天天都在茫茫的水草地里艰难地跋涉,行进中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沿着前面部队踩出的路前进,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沼,活活被草地吞没。

水草地行军,军团遇到的最大困难仍是缺粮。前段过干草地,指战员们饿着肚子走路,体力普遍下降,大家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通过环境非常恶劣的水草地,再加上缺粮,极度困难。当时的战斗口号是“走出草地就是胜利”。因此,红六军团行进中,只要一宿营,大家都不顾疲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有的挖野菜,有的捉鱼虾,有的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

红六军团在这茫茫的日干乔水草地整整走了9天,每天不仅要为“吃”奋斗,而且还要为“宿”担忧。宿营时的所谓“帐篷”,都是指战员们用自己的床单支撑起来的,既不遮风,也难御寒,更挡不了大雨夹着冰雹的袭击,有时碰上整夜下雨,大家只能背靠背地蹲在水里等待天明,有的体弱有病的同志支持不住而倒下,当场死去。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红六军团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其中一个连队原来有100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17人……

“七根火柴”
入选教材

另外,著名的“七根火柴的故事”,也发生在今天213国道边姜冬村。

1935年8月,红军在沼泽地中前行了7天7夜之后,意外地发现了姜冬村这一大片柳树林,这成为战士们难得的宿营地。杨成武将军当时是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政委,他记载了在整个小柳林里发生的这件事。故事的原型是郑金煜,江西省赣州人。1933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中他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部党支部的青年委员兼宣传干事。1935年8月25日,郑金煜在过草地的行军途中牺牲了。

1956年杨成武在回忆录中,用2000余字详细地记录了郑金煜过草地如何搞好宣传、如何拣重活干等,且念念不忘一个普通战士贴身藏好了七根火柴的细节,终身铭记郑金煜临终时的每一句话。1958年,著名作家王愿坚根据杨成武将军回忆录,创作了“七根火柴”这篇名著,并入选全国中小学课本。

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红原”这个县名,源起于周恩来总理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贵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