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赋予了人们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但曾以为很难出入的围城却开始人来人往,千疮百孔。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结婚763.6万对,离婚213.9万对;全国平均离婚率高达39.3%,个别地区达到60%以上。

许多人不得不走到这一步,承认自己的婚姻不堪一击。

然而,离婚留下的大概率不是解脱,而是困惑:

婚姻并非从蜜月期一下跳跃到“冰冻期”,是否有规律可查?什么样的婚姻形式更容易分崩离析?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1)

以“改变对方”为目标的婚姻

前不久,小欧来电话告知:她离婚了。距离收到她的红色炸弹,也不过五年时间。

五年来,小欧和志林整天闹着要离婚。

说起志林,小欧就“义愤填膺”:不爱卫生,一周洗一次澡,还只洗10分钟,身上都有味;总是穿着外面的衣服一屁股斜瘫在床上;下班不回家,就喜欢去应酬,每次半夜一身酒气回来……

小欧给志林列了许许多多的规矩,比如进门必须蹭三下脚、上厕所尽量不要站着、要抽烟到外面去、晚上十点半之前必须回家……

蜜月期的时候,老婆说什么志林就做什么,小欧满心以为自己完成了对老公的里程碑式大改造。

但蜜月期才多久呢?

很快,志林就做回原来的自己,就像小欧控诉的一样,一身毛病。

小欧想改变志林,志林也想让小欧“变得更好”——

志林喜欢老婆精心打扮,显得自己有面子,于是一直要让小欧化妆,尽管小欧觉得上一层厚妆皮肤喘不过气,但想到“悦己者容”,也就坚持下来了;

志林喜欢老婆洗手作羹汤,小欧虽然讨厌油烟,也经常在厨房奋战。

在志林的各种要求下,小欧心不甘情不愿地改变着,勉强着自己。

在小欧的概念里,婚姻就是交换,她接受志林对自己的改变,志林也应该同等待之。

结果,志林纹丝不动,彻底打回原形。

小欧按捺不住内心的怨气了,里里外外抱怨:“我让你改的都是不良习惯。如果这是委屈,那我更委屈,我为了你做了多少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换位思考,一人改一半?”

而志林总是辩解:“我没有要求你改变什么,只是表达我的喜好。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也尊重你的建议,但你的要求太高了,我受不了,都快活不下去了!”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2)

草蛇灰线,伏行千里。

离婚时两个人才发现,彼此都在围着“改变与不改变”打转。

婚姻里最可怕的,是付出感与驾驭感。

付出感是指“我为你改变了什么、牺牲了什么,你应该意识到,并且更珍惜”;驾驭感是指“不管是‘为你好’还是‘我喜欢’,你要听从建议,作出改变”。

实际,改变与否的底层逻辑在于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

为了婚姻和谐,我们必然要承受一些不习惯,但这并不意味我们要无条件地迎合,无条件地要求。

婚姻中,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也要尊重对方的独立,然后在这个前提上,互相尊重,互相磨合,互相改变。

放下标准与控制,找到两个人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3)

打击式婚姻

有一个男同事,已经结婚二十年了,最近爱人坚持离婚,说日子过得太累,她已经抑郁很久了,为了活下去,她要离婚!

累?抑郁?什么时候的事?

于是,爱人举了几个最平常不过的例子:

她喜欢看书,写写东西。

这明明是个很好的爱好,但老公就是看不上,要么嫌弃她看的书没水准,要么嫌弃她写的东西是流水账,经常用指导的名义全方位挑刺,还轻蔑地说:

“你没咋念过书,也就这个水平,很正常,也就我愿意指点你一下……”

后来,她再也不当着他的面读书写作了。

平时,不管妻子做什么,他都喜欢挑刺,她喜欢在阳台种点小葱、鸡毛菜。有一次她给老公下了碗馄饨,把自己种的蒜苗剪了两根洒在汤上。

他尝了一口说不香,硬是把蒜苗碎挑了出来,还让她别做无用功,平时他明明很喜欢馄饨汤里有蒜苗的……

她平时打扮很素雅,喜欢中式的服饰,去他公司几次都穿着布制长衫,明明很符合她的性格气质,但他却不满意:

“你这是什么审美?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虐待你,不给你钱!你能不能买几件正经衣服,别穿破布?”

每次他这样做,妻子都默不作声,他以为这是认可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她一直在忍……

她习惯于隐忍,习惯于逃避矛盾,想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直到开始失眠,直到医生说她已经是轻度抑郁……

离婚时,她跟他交代了个明白:“20 年的婚姻,你从来没有肯定过我,看我啥都不行,天天讽刺挖苦打击我,你也不照照镜子,你有多好?我们在一起,就是个笑话!”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4)

许多人都是这样,对外人甜言蜜语,对爱人冷言冷语,“打击”式相处,说一不二。

他们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内心孱弱,最怕别人看不起TA——他们不相信用正常方式沟通能换来肯定,只能用贬低别人,来获得虚假的自我肯定。

长期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会觉得自己不配、不够好、不值得。

家庭暴力中,不要以为动手才是暴力,攻击、贬低、指责、侮辱也是暴力,让人的心灵饱受伤害,而且伤口很难愈合。

婚姻中,最深厚的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人最需要的爱是和颜悦色、柔声细语。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5)

坐享其成,懒得经营

小洁一直觉得自己结了个假婚。

在外人面前,她的老公老柯和煦有礼,温柔体贴;生活里的他却“至死是少年”。

两个人吃饭,老柯可以做到专注看手机完全不交流,迅速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一放,扔下一句“慢慢吃”;

他会把洗澡换下来的内裤扔到脏衣篓里,如果小洁不帮忙洗,他能等到没得穿再动手;

管孩子,就是和孩子一起玩手游,小洁不管的话,他能带孩子玩一天;

小洁生病了,老柯也熟视无睹,顶多说一句:“好好地,怎么病了?”

简单来说,小洁总感觉老柯在婚姻内外来回穿梭,有需求时,他是已婚人士;没需求时,他就是个潇洒单身汉。

后来再次因为琐事吵架,小洁抱怨感受不到老公的爱,要求和他好好聊聊。

他就说,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你难道不知道尊重和求同存异吗?

几番交手下来,小洁也有点糊涂了:夫妻之间要求沟通是件过分的事?

有时候,小洁也会告诉他,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她在怎么做,希望他怎么做?

可老柯总是不耐烦:都结婚了,别搞那么多花里胡哨?你能不折腾吗?好好过日子,对你很难吗?

小洁纳闷了,自己怎么就不好好过日子了?

日子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6)

小洁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孩子一遍遍喊着妈妈检查功课,她却还在洗衣服、换床单;马上要接孩子去兴趣班,厨房还在炖着汤。

焦头烂额是她,脚不沾地也是她。

仿佛家里的所有事都被自动化在“妻子”、“母亲”这两个角色范围内,除了天崩地裂,琐事与老公无关。

老公没有金钱价值也没有情绪价值,这日子显然不用过了。

她咬着牙下了狠心,和隐形老公说了拜拜。如今虽然苦点累点,她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心甘情愿且会有回应。

许多人对婚姻的投入,似乎全部集中在找一个人上,找到了,就想一劳永逸,所以常常是赢在起点,输在路上,没有终点。

l没有一成不变的感情,也没有坐享其成的生活。

亲密关系不是两个好人到一起,就是好的婚姻。婚姻怎么开始并不重要,怎么经营才重要。

不愿意拿出心思经营婚姻的人,就要承受分离的痛。

爱情一场合资,这意味着男女双方拿出至少差不多的“柴火”为婚姻加温,如果只贪图婚姻带来的温暖松弛,却不考虑那个不停往里添柴火的人有多累,情感的天平早就塌了。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7)

没有一段婚姻的命格里写着“必定离婚”四个字,不论是互相指责、抱怨,还是互相轻视、贬低,甚至是一个屋檐下的假面夫妻,不相爱又不离开......

我们总要拨开这些显性表象,探寻到潜在内核——

最容易走向离婚的婚姻,是无法平衡得与失、调节高与低、认同方与圆的婚姻。

是“在计较着谁付出多谁得到少”、是“在贬低与拔高中找寻安全感”、也是“领了证后,就想坐享其成、一劳永逸的享受”。

在硌脚的婚姻里迷失,或是在失败的婚姻里沉沦,都是把自己扔在过去不肯挣脱。

一对夫妻要经历多少次离婚(采访了3对离婚夫妻)(8)

海蓝老师曾说:“婚姻里,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要什么。”

不论与哪种婚姻狭路相逢,我们都可以叩问自己,怎么选择才与内心的需求靠拢,能让自己快乐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握住选择权——

离婚不是一道坎。

探索真正需求、在乎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才是真正的渡劫,是对自己的幸福负责。

不管是结婚也罢,离婚也好,我们的选择一定要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无论经历任何境遇,都要照顾好自己,好好疼爱自己。

爱好自己,才能爱好别人,关怀好自己,你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婚恋手册#

#情感点评大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