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南海的海平面升起,张海亮在机房进行值班交接前的最后一次设备状态检查卫星通信链路正常,气象S波段雷达工作正常,ups供电正常作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某通信站的一名航天工作者,张海亮和同事每天都要轮流检查设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最新航天发射信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航天发射信息(一系列重大任务将发射)

最新航天发射信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南海的海平面升起,张海亮在机房进行值班交接前的最后一次设备状态检查。卫星通信链路正常,气象S波段雷达工作正常,ups供电正常。作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某通信站的一名航天工作者,张海亮和同事每天都要轮流检查设备。

“山城”鸟瞰图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探月取土,一次次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让文昌航天发射场备受关注,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航天人。张海亮和同事便是其中一个群体,他们扎根在距离发射场40余公里的一座偏远山头,大家称之为“山城”。这个春节,“山城”航天人在岗位上迎来牛年。

张海亮在检查备品备件

走近“山城”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山城星空卫士”六个钛金大字。一路上山,一条狭长的甬道直通主楼,路两侧是成排的木棉,成片的胡椒林和一个个天线球罩,主楼后又是一条狭长起伏的道路,两侧的菠萝蜜已经挂满树枝,香飘四溢。7年来,航天人开山、建山、守山,虽然常年只有二十余人,却把50多亩大的山头建成了一座真正的山城。

山不离人,人不离山,山头耸立的气象雷达、卫通、短波天线是通信人的“枪”“炮”,更是航天发射的千里眼、顺风耳,舞银线电波、观风雷云雨、保万里通联,小小的无名山头承载着大大的航天使命。

“这个牛年,不仅是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牛年,更是我们航天人的‘航天牛年’,特别是作为文昌航天人,今年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任务都要在文昌发射,真的非常自豪骄傲!”工作人员胡国祥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

之前有一次任务,卫星通信天线电机故障,无法自动对星,影响任务通信,距离任务仅有48小时了,时间紧来不及更换备用电机,为保任务畅通,胡国祥和同事们决定手摇天线进行对星操作。手摇对星1000多圈才能使天线转动1度,大角度的转动天线少说也要摇十几万圈。为了不影响数据和图像的正常传输,全站二十名同事加班加点,一刻不停轮流上手,最终在任务开始前十小时完成对星,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长空湛蓝,椰林飘香,对于已扎根这里7年的张海亮来说,离开家以后几乎所有的日子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汇聚了他所有的情感,顺理成章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他把同事当做亲人,大家其乐融融。这几年来,他多次带领同事赴铜鼓岭保障火箭发射,制定了气象岗位教材和故障案例库,解决了很多棘手问题,还培养出了多名业务骨干。

翟廷栋主要负责发射场应急通信保障,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的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应急通信的中枢神经。短波通信作为最后的应急通信手段,翟廷栋希望自己永远派不上用场,但高密度任务开展的同时,应急通信容不得半点马虎、丝毫差错。“我和同事随时待命,一旦有需要,随时投入工作。”翟廷栋说。

翟廷栋在检查柴油机

罗宏亮来自山西朔州的一个偏僻的小农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从成为一名航天人,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父母很骄傲地告诉所有人,自己的儿子从事航天事业,在为国争光。

罗宏亮在执行任务

每年春节,最是游子想家时。由于任务临近,这些航天人把“保畅通”视为最高使命,秉承“严慎细实”的要求坚守岗位,把“根”深深的扎入山头。

山河万里远,肩上责任重。“山城”航天人用闪光的青春、辛勤的汗水、强烈的担当,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途中奋发向前。在他们眼中,每次航天发射既是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次次成功,发发圆满,见证着他们的拔节成长,也磨砺着他们的敢于担当,书写着山头航天人的家国情怀。

这个牛年,他们就是最牛的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航通讯员 石宗浩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