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万英七夕词两首(董万英诗词点评两首)(1)

董万英七夕词两首(董万英诗词点评两首)(2)

【诗人简介】董万英(清心),出生安徽,籍贯河北阜城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女工委主任。西部文学副总编、安徽站站长。

宣纸

董万英

稻草青檀用料真,薄如纱绉色如银。

挥毫有迹分明显,折玉无痕今古陈。

方寸数行留雅韵,寻常一卷见清纯。

千年饮誉千年守,墨宝能藏百世春。

注:

宣纸,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

董万英七夕词两首(董万英诗词点评两首)(3)

【邓国琴点评】

整体特点

该律题材新颖,视角独特,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句句相连,相辅相成,层层铺垫直到结句时,就题作结时又宕开一句,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全篇一气呵成,气韵血脉贯通,达到行云流水,自然舒展,圆熟唯美的效果。

各联特点

开篇实写造宣纸的原料、色质以及形态特色之一: "稻草青檀用料真,薄如纱绉色如银。"

承联顺承,虚实结合写宣纸的优良品质之二:

"挥毫有迹分明显,折玉无痕今古陈。"相反对仗颇显张力。说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润墨性强,浓淡分明的特色。好的书画成为墨宝,如玉一般,即使古今书画有破损和皱褶,重新装裱,玉质也无损。"折玉"词用借喻手法,此联节奏点2221。"分明显"与"今古陈"主谓结构相对。

颈联递进,虚实结合写宣纸的优良品质之三:

"方寸数行留淡雅,寻常一卷见清纯。"用宣纸写字、作画“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墨韵清晰,纹理纯净。上下句用互文手法表达,起到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作用,并且每个句式都由前实后虚结构组成,此联节奏点2212。"留雅淡"与"见清纯"动宾词组相对。中间两联句法结构不雷同,有错落摇曳之美。

尾联转折虚实结合作总结并抒情:

"千年饮誉千年守,墨宝能藏百世春。"尾联一言蔽之,用语凝炼。上句用互文手法表达,下句由前实后虚结构组成,"春"字耐品,有流传千古,焕然一春之意,内涵深广,值得玩味!

黄山一景猴子观海

董万英

独踞峰巅云海观,横波叠浪起飞烟。

寒霜炎暑奈何我?绮梦清魂频寄天。

目送由来多少事,胸藏过往数千年。

时常远眺佳人影,不见掌珠安得眠。

董万英七夕词两首(董万英诗词点评两首)(4)

【邓国琴点评】

  此作亮点一:写出黄山景观独一无二的特色,读了正文后,就算不看标题,也明白是写黄山的景物。亮点之二: 用拟人手法写灵猴,移情于物,把景点写得活灵活现。亮点三:景观描写生动,寓情于景,借景抒发感情真切,有声图画,声情并茂,娓娓道来颇有吸引力。亮点四,该律章法井然有序,层层铺垫到结尾,其音、意、句、调一气相生,血脉贯通,篇章浑成,写实写意虚实结合,意境空灵飘渺。亮点之五:把神话传说融入到尾联,既丰富了作品历史的内涵,也添加了神秘传奇色彩,更升华了主题!

   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云雾缭绕之中,山脚下太平县城奇幻之景,时隐时现被灵猴尽收眼底。

首联写实景,以动态的画面呈现:"独踞峰巅云海观,横波叠浪起飞烟。" 用拟人之法和凝炼之语形象生动写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越过波涛翻滚的云海,它仿佛在远眺盼望着什么人,意在给尾联作铺垫。

颔联又写意,突然画外音萦绕在读者耳边:"寒霜炎暑奈何我?绮梦清魂频寄天。"别出心裁用拟人手法让灵猴自言自语,赋予灵猴坚强乐观开朗的灵性,想象力很丰富,层层递进给尾联继续埋下了伏笔。

颈联继续写意,又迢递几句的旁白声:"目送由来多少事,胸藏过往数千年。"议论句深化了立意也蕴含着灵猴目睹人间数千年巨变的历史内涵。正如诗曰:“灵猴观海不知年,万顷红云镶碧天。坐看人间兴废事,几经沧海变桑田。

结尾再呼应开头,以画外音满怀深情地讲叙一个神话传说而结束全篇:"时常远眺佳人影,不见掌珠安得眠。"掌珠"是神话传说中的女子,遇到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的灵猴,然后发生一系列精彩故事……故事的结局是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无奈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眺望远方,年深月久,便变成了如今这一石景。只是几千年来,任风云变幻、光影交错,猴子眼中山脚下的太平县,历史发生风云变幻,唯一不变的是灵猴对太平县的守望和对当地居民"天下太平"美好的祝愿。

董万英七夕词两首(董万英诗词点评两首)(5)

【点评者介绍】邓国琴(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江苏省《江海诗词》微刊编辑。在全国二十多家诗社诗刊和微刊上发表评论文章500余篇,数次参加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责任编辑: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