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秋语·红色的旗帜(高墙内的铿锵玫瑰)(1)

梅园秋语·红色的旗帜(高墙内的铿锵玫瑰)(2)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三监区监区长侬晓鹃,身边的同事和战友都亲切地称呼她为“鹃姐”。80后的她,现在是监狱里最年轻的一名监区长。从警18年来,基层一线带班、管教岗位学习、职能科室服务、监区队伍管理,在平凡的监狱工作岗位上执着勇追求、坚韧不低头、默默吐芳华。一次次经历选择,一次次接受挑战,无怨无悔、务实勤勉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闪耀着自己的点滴光辉。

以身作则 平凡中引领不凡

她有一句总会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我放心不下”。

“她心中装着监区的安全,默默守护着监区的荣誉。以身作则,她是榜样。”谈到鹃姐,三监区教导员姜建华这样说。

她的以身作则,监区每一名警察都看在眼里。每天早晨进入监管区,她都会到现场例行巡查,这也成为她开启每日工作的第一个习惯动作,用她自己的话说,“不走一圈儿不安心”。

她坚持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当日情况,做到心中有底,手头处理的工作和事情一定跟踪问效,问题从不遗留过夜。监区警察调休轮休,在保证警力的情况下她都全力支持,分监区哪个点警力薄弱了,她就直接到那里顶岗支援,点名、谈话、处理问题……

每年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她经常主动申请值班,把休假的机会让给别人,不是不想休息,也不是争功要绩,她说:“我放心不下。”

夫妻警察 满怀包容和理解

可是,谁又曾想过,为监狱工作付出了全部精力和心血的她,默默承担着的,何止这些……

侬晓鹃的丈夫,是一名奋战在公安战线上的警察,专案工作是常事,执行任务是常事,值班备勤是常事,两地分居是现实,甚至每年的见面次数都少之又少。作为警嫂,同为警察,她对丈夫怀着包容和理解。

双方日常的联系,不是微信聊天,不是视频电话,更多的还是以往惯用的手机短信,“我这边顺利安好,勿念”成了丈夫与她经常发的短信对话。她也很想知道丈夫每一天干了什么,很想与丈夫分享工作与生活的点滴,却从来不主动过问,她知道这是纪律,也是夫妻俩默契的心有灵犀。

长时间没有信息了,打电话也不接的时候,她就以“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来安慰自己。而丈夫也总是在能联系的第一时间报个平安,他知道她的担心和牵挂。不是没有过抱怨,不是没有过崩溃的时候,但随着时间流转、生活变迁、感情积淀,那些当时以为过不去的委屈和挫折,自然而然能用豁达、坚韧去化解,以乐观去面对生活的境遇和人生的起落。

创新求变 监狱系统实现首创

“对待工作要有十足的热情,永远怀着一颗严谨细致的公心和一股不懂就钻的韧劲。”这是侬晓鹃的工作态度,也是她多年来在监管一线积累沉淀的经验。

2002年,刚参加工作的侬晓鹃在艰苦环境和巨大压力下,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历练和摸索,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合格监狱人民警察的转变。

从带班警察到监区长,“奉献、担当、创新、拼搏”始终贯穿侬晓鹃的职业生涯。在每个岗位上,她都有敢于接受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并在一次次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

在担任女一监生活卫生装备科副科长期间,侬晓鹃在与科长的配合协调和科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使全狱生活卫生工作实现了多次创新与突破。例如,经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该科室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提出实行新犯入监物品“零带入”。通过设计制作罪犯的秋衣、绒衣、睡衣等必备用品,以及推进罪犯生活日用品全塑化,在全省监狱系统实现“首创”。

此外,在参观学习的基础上,女一监罪犯配餐中心创新引入“无刀化”设备,在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确保监管安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暖心帮助

真情感化迷途人

面对改造服刑人员的主业主责,侬晓鹃有着“真情感化迷途人”的柔和,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和鼓励,助力和引导服刑人员走向新生。

对于服刑人员小丽(化名)来说,侬晓鹃对她无私的帮助就像一团火,融化了她心里的“坚冰”。

小丽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因交友不慎,在到云南旅游途中被朋友带上了“运毒路”,最终被判刑15年。入监后,因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她看不起身边的服刑人员,将自己封闭了起来。

侬晓鹃发现小丽几乎不与她人进行交流,于是试着找她谈心谈话,这一过程起初并不顺利。小丽嘴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始终拒人于千里之外。

侬晓鹃没有放弃,她反复找小丽进行沟通,并通过电话联系到小丽的父母,对小丽有了更多的了解。得知小丽的专业特长后,侬晓鹃积极鼓励她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为其他服刑人员进行简单的普法和答疑等。此外,小丽的文艺优势也在监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中逐渐得到发挥。

因为小丽所在监区的服刑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以往参加比赛从未拿过任何名次。在女一监举办的一次合唱比赛中,该监区首次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侬晓鹃比任何人都高兴。她知道,这份荣誉,与小丽的改变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后来,侬晓鹃调到其他监区工作,得知小丽改造表现一直很好,她十分欣慰。近期,一次偶然的碰面,小丽在向管教警察请示报告后,主动上前激动地告诉侬晓鹃:“我马上就可以回家了!”看着眼前这个懂得感恩、重拾希望的女犯,侬晓鹃发自内心地为她高兴。

无私奉献

“传帮带”彰显担当

走上监区长的岗位后,侬晓鹃通过“充电加油”,从政治站位、大局意识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结合监区实际和警察特点,她探索细化更适合三监区发展运行的警务执勤模式并全面推广试行,在监区范围内取得较好反响,为维护监区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正因深知来路的辛苦,侬晓鹃才不愿新人走弯路,她在工作中特别注重“传帮带”,从不吝啬将自己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在她的带领下,这支朝气蓬勃、敢于担当的队伍在辛勤耕耘中奋勇前行、屡创佳绩。

“鹃姐非常乐观开朗,浑身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工作中的大小事情反映上去,她都会帮着出主意、想办法。她还是一个不计较付出的人,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替自己打算得少。”三监区副监区长刘曦茜说。

“其实,我也想多陪陪家人,只是我不希望把这份亏欠留给更多的人。我多做一些,同事们就能少一分遗憾,这是值得的。”一提起女儿,鹃姐这个刚强的“铁娘子”每次都会红了眼眶。在她心里,深深觉得对不起女儿。

因工作无暇顾及,女儿从小就是外婆外公帮忙拉扯长大的,也跟着外公外婆住,并不在监狱驻地。每逢值班,侬晓鹃没法送女儿上学,错过女儿重要的文艺表演,失约女儿的周末聚会……本报记者 夏体雷

通讯员 袁雪梅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