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庭筠的美文(开创花间派之另类美学)(1)

温庭筠的词,一般人不爱,因为费解,因为艳丽不合国人审美。温词,擅长用叠加的华丽词语,营造极富美的画面,初读只感晦涩,没有那种忧伤悲痛的情愫。倘若人过中年,个人的体会渐深,很多时候,一个画面一个词,便能引出自个的回忆,此时再读温词,或许个中滋味方觉美妙。

这正如于画,大部分人倾向于山水画,有留白,要素雅,有诗有情有景有境,令人拍案叫绝。而比较欣赏不来的,一或素描,二或人像。直突突的线条杵在那,东西是对的,但是没有情感共鸣,画面是死的。因此,温诗不太适合年轻人赏读,而中年某一些阶段,重读温诗,你会发现,原来它亦美的惊心动魄。

关于温庭筠的美文(开创花间派之另类美学)(2)

更漏子 唐代: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此首亦是温词典型代表。音韵极美,几个漂亮的名词放在一起,画面亦是极美。若你非要说它缺少素雅,没有情感,可自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情感的人读到个中意象或有自己的所思所感,此亦是它的魅力所在。

关于温庭筠的美文(开创花间派之另类美学)(3)

柳丝长衬着春雨细,花外的雨轻滴滴哒哒,汇成一滴又落入泥里。首起便是一副寂静春深的小院景致,夜里听雨,雨中看花,尤甚于白日。黑夜人静,对雨声之精微音韵,对雨景之要眇想象皆能比白天更明显。

而次句,一般人读来便颇费解。塞雁,乌鸣,鹧鸪这本是天壤之别的三种景致,何以放到一块。有心的人便会追溯作者的本意,其实,懂的人,自不必深究其要义。《传灯录》有故事云:“仪凤元年,届南海。师寓止法性寺廊庑间。暮夜凤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师日:非风幡动,动者自心耳。”是啊,心动,则眼观之物亦动,人生许多事情,并未皆是事实,亦非全然有理。心念之间,可以有万般变化。雨夜之中或者温庭筠听到了几声雁唳,又偶闻得几声乌啼,作者心有所动,便起了“惊”和”起”,这是心动,亦是想象中之景,或不是实有眼观之物。而画屏金鹧鸪,本是无生之物,因着作者的心在那时有所惊,眼看着屏上的鹧鸪似乎亦是惊之神态,故将此三放在一起。或许不合常态,但是却生出此无穷之美感。而未有特定要义,我们读之,又能引发自个无尽之思绪,何等妙哉。

关于温庭筠的美文(开创花间派之另类美学)(4)

杜甫有诗言“灯前细雨檐花落”。是真的细雨落到灯前了吗,恐非也,而是窗外的雨声让作者的心动了,便只绝这雨的景象在眼前,作者有此感,而有此联想,亦是将抽象的感情作具体的描述,我们不必一味深究其要义。就像赏析诗词,你不品它的美,它的敏感,它的情丝,它的惆怅,而一味纠缠个中诗句要义,个中情景不符常理,岂不是因小失大。

诗的后半阙已较好理解。梦境真实之间交替,香雾帘幕,谢家池阁或有实指,或是作者表达眼前场景之富丽堂皇,都可。而红烛夜难眠,惆怅梦难解,是而梦长,一长字,多少的言语含在其中。

关于温庭筠的美文(开创花间派之另类美学)(5)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心事竟谁知,月明共满枝”温诗的词或者没有王维之留白清雅来得让人清爽,或者未有易安之情深热烈让得揪心。但其精妙的言语个中漂亮的意境,单单放在那里,便是一幅无价的画面。而深掩在画面之中的情感,或许作者并未有。但有或者没有,只在于你,在于你的心。心因美因伤而动,情便因此而联想引伸。


彦书诗词美文,欢迎喜欢诗词美文的朋友转发关注,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