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周刊#
人生,总是在花的世界里缱绻着,花开花落,总是在心中荡漾着情感的涟漪。
古往今来,人们对花的世界寄托了无限的情思,对花的寓意成为人生特有的文化现象。
人生需要花的意境,是人生心灵情感的寄托,是人生内在情缘的外溢。
中华文化中,把桃花盛开比喻美女,已经有近三千年历史。人生欣赏桃花开,心醉了,人生伤感桃花落,一开一落,心醉了,情伤了。
古往今来,桃花是最早被人们用来比喻美女的娇美和靓丽的花,形成了独特的桃花情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们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对爱情美满的期望,寄寓桃花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每当春风荡漾,神州大地桃花盛开,粉红色的桃花,像一朵朵晚霞,像一只只蝴蝶,不由得让人想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就把桃花比喻为美丽的女子和爱情的美满,桃树的花、叶、果,都被赋予了深深的情感。
《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有蕡其实,宜其家室,其叶蓁蓁,宜其家人”。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女子要出嫁,桃花盛开,祝她夫家和顺;结满桃子,祝她夫家美满;叶子繁茂,祝她夫家幸福。
这首诗是中华古老文化中,第一首用桃花比喻待嫁女美丽,祝福她到夫家吉祥的诗,比西方所谓“情人节”用玫瑰花作为情物早二千多年。
《诗经》的“桃夭诗”被历代文人墨客极力推崇赏识而经久不衰,其原因是“桃夭诗”隐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01、用桃花比喻女子美貌,《诗经》在三千年前首开记录。
古往今来,人们对女子的美貌的赞美,是从来不吝啬用词的,但用桃花的娇艳文雅,来形容和比喻待嫁女子,“桃夭”诗是第一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女子的外表像桃花盛开一样美丽,这是中国古代人最早,最为直观,最为真挚的情感的艺术写照。
02、用桃花祝福期盼,待嫁女子出嫁后品行良好,进而使家庭和睦幸福,也是“桃夭”诗首开记录。
“桃夭”诗中的“子之于归”是古代女子出嫁的意思;将桃花,桃花果实,桃花叶隐含对出嫁女的品行叮嘱,“桃夭”诗也是最早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的丰盈。
“桃夭”诗中,“之志于归,宜其家室”,是说女子到夫家要贤惠,使夫家和睦;“有蕡其实”用桃果实形容和隐含,到夫家多生子女;“其叶蓁蓁”,到夫家勤俭持家,使夫家像桃叶繁茂那样幸福。
《桃夭》诗,分别用桃树的花、叶、果实,将女子的外在美丽和品行修养统一起来比喻,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的丰盈。
03、历代文人墨客,也都把桃花用来比喻女子的娇艳美丽,用词之精美,情感之丰盈,使人醉了心,生了情。
唐.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唐.杜甫:“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宋.晁冲之:“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唐.齐己:“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04、桃花是早春开放,但花期仅十几天,历代文人墨客,把对桃花爱情的珍惜比喻为流水转瞬即逝。
唐.刘禹锡:“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明.李至清:“东风吹恨入长亭,零落桃花泪如雨”;《杂曲歌辞.桃花曲》:“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流水”;曹雪芹:“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05、将桃花落比喻情感的惆怅和伤情。
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陆畅:“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唐.韩偓:“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泪”。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就是桃花,她在“葬花吟”中:“花谢花落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林黛玉看到桃花满地落红,想到自己和宝玉的爱情的飘忽不定,自己将来也会像桃花落一样,但有谁怜呢?
06、现代青年男女也用桃花比喻美好的爱情和爱情上的情感纠葛。
最典型的是,邓紫棋演唱的一曲古风歌曲《桃花诺》,风行一时,打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一首《桃花诺》情愫万千,如泣如诉,那真是醉了心,伤了情。
歌词中:“初见如缱绻 誓言 风吹云舒卷;岁月间 问今昔又何年;心有犀但愿 挚念 轮回过今年;弹指间 繁花开落多少遍;这一世牵绊 纠结 触动了心弦”。
07、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是一个情感丰富、感情旖旎而又友爱善良的民族;中国民族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民族。
从我们祖先那里,把桃花比喻美女和爱情上,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充分体现;桃花娇美,但不像牡丹花那样华贵,让人高不可攀;
桃花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但又不像玫瑰花那样美中带刺;桃花象征着女子的娇艳,但又不像樱花那样开花即枯;桃花象征着要珍惜爱情,因为花开就十几天,隐含着爱情的机遇稍纵即逝。
因此,把桃花比喻为女子的美丽,比喻为爱情的纯洁,比喻着爱情的珍贵,恰如其份。
作者:智慧小石头 与您在文字中相见 在阅读中共勉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