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南障城镇吕家村,位于晋冀交界处,建村600年,村民482人,是个风光秀美的古村落。该村2012年11月获河北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2月获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称号,正在依托红色革命遗址与民清古民居开发旅游。高永锋和侯福顺义务为村制作《太行明珠——吕家村》画册。历时十个月,六进吕家,四改画稿,首印画册1000册,与游客见面。

谁陷害了吕青山李保平(高永锋与侯福顺)(1)

两位影友紧密合作

1938年2月,八路军129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部驻在吕家村四合院里,指挥了著名的长生口伏击战,歼灭日军130余人,击毙日军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炸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武器百余支。村中民居群以明清代老院为主,共有76处,最具风格的12处,保存完好的8处。

井陉的高永锋与石家庄的侯福顺,是一对关系亲密的影友。多次进入吕家村,拍摄八路军129师指挥部旧址,邓小平旧居,古民居,绿色田园,和巍巍太行直插云霄的山峰。每次采风,他们看到红色遗址与古民居相融合的景观,和勤劳朴实的村民,都深感震撼。高永锋说:“我原在井陉交警大队事故科15年,井陉有路的地方我都跑过,多次到过周边,早听说吕家是个风光秀美的古村落,却没有进入村里,成为一生的悬念,直到退休后我才有机会实现多年的愿望。”

由于经常出入,他们与村民和村干部熟识。2012年9月,听说吕家村要制作宣传画册,发愁没钱请不起摄影师,高永锋和侯福顺毫不犹豫的接下这项任务,并郑重承诺:完全义务,不要一分钱。两人分析历史地理景点材料,并与县民俗协会,县摄影家协会专家策划出主题和框架。两人分工合作,高永锋负责摄影和配文,侯福顺负责编辑和排版。

高永锋六进吕家村

高永锋原在井陉县交警大队事故科勘察现场拍照15年,敬业严谨踏实成为习惯作风。他住县城距吕家村28公里,几次清晨乘上公交车,8点30分就赶到吕家村里拍摄。足迹踏遍街道,红色遗址,古民居,古庙古居和写生基地。走羊肠小路披荆斩棘,深入农田,果园,沟坡,树林,大山取景。攀悬崖登上座座青山,拍摄高山红叶,溶洞钟乳石,庚子战备防御洞及战备城墙。拍摄村貌全景,为选择最佳拍摄角度,他花半天时间爬上四座大山,汗水浸透背后衣衫,胳膊和裤腿被荆棘刺破他浑然不知。那天,他身背相机足登仅有尺余宽的山路,手抓崖石,拍摄悬崖上方的溶洞,及洞内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下山后才发现,脚上穿的一双黑色旅游鞋,脱胶裂开大口,没法只好找了一根藤条捆住鞋底和脚面,才返回到县城家里。村民们都很惊讶:“高老师,真是太敬业啦。”

高永锋做事严谨,每次回家都在电脑上仔细查看,半夜醒来又坐在电脑前再看再琢磨,画面效果不满意的必须重拍,所以后两次都是去补拍。他拍摄了近千幅照片,精选出120幅图片供画册选用。

侯福顺改画稿

照片拍摄期间,侯福顺为画册后期制作做准备工作。2008年他自学电脑软件,已熟练掌握文字和图片的处理技巧。他做事细腻思路清晰,敢于创新,多次担任书籍编辑排版。但这次编辑画册他心里没有底气,以前都是以文字为主的书籍版,这次是纯图片版。为保证画册质量,他请朋友帮自己电脑安装了专业图片排版软件,开始自学。他找来百余幅风景照片反复演习,有空就练,几个月几乎每晚都挑灯到深夜。功夫不负苦心人,侯福顺终于掌握了专用软件的应用。为了保证效果,多次同高永锋与村里核对,曾经改画稿。吕家村是河北省省级贫困县村,为了减轻村里印书负担,侯福顺还托朋友跑印刷厂联系,把印刷画册的价格降到最低,为村里减轻了经济负担。

2013年8月,一本48页129幅照片组成的《太行明珠——吕家村》画册首印1000册,村书记吕义青手捧散发墨香的画册,高兴地说:“你们义务摄影编辑,可帮了咱村里的大忙了。”高永锋侯福顺老哥俩激动的双手紧握在一起:“祝福吕家村开发旅游,进入强村富民的快车道!”

再编《走进吕家村》

“画册”发行后,两人不歇脚,不停步。马上进入第二个战役——谋划印刷《走进吕家村》一书。该书为32开本,共计160多页,10万余字。全书分为4个部分:长生口伏击战,将帅传奇,刘邓首长在吕家,走进吕家村。侯福顺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和50多幅珍贵的照片,精心设计了该书的版面,加上高永锋拍摄的40幅照片,图文并茂的再现了129师将帅风范,在井陉战斗历程,以及吕家村的历史,现状和古民居特色,石头建筑精品等,既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题材,又是古村落休闲游览的导游资料,为吕家村开发旅游招揽游客奠定了基础。高永锋与侯福顺,堪称宣传推介吕家村的主力军,井陉吕家村村民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文/傅振华 图/高永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