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方言寻根说字》出版了,我有幸于第一时间得到了书。
妻子看我读得夜以继日,觉得奇怪,她也接着读了,现在我读初中的女儿在读。
像这种读书情形,我们家里好多年没有过了。
《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作者谢国芳是《益阳日报》副刊《桃花江》编辑。对于益阳方言,最初他晓得的也不多,遇到方言问题得反复琢磨,或者走访本地学者、老者,直到晓得为止。
这种事做得多了,晓得的就越来越多。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开了一个栏目专门讲益阳话的写字问题,名字就叫《寻根说字》。从栏目开启,到如今这本30万字的专著出来,整整7年时间。
谢国芳研究方言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益阳话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研究,再互参寻找字、词的正确写法;二是打通益阳话与古汉语的联系。而其中最根本的方法是从字形上找准字的本义,再根据益阳话的读音规律,寻找字的正确写法。
有时收集一个字入库,甚至需要几个月才敢下笔,就因为这个字的音与义没有完全打通。比如,“事”字,益阳话读音与普通话相近,只是调不同(三声),白读有二:一读为rǐ,一读为lǒu(与“路”同音)。
平时益阳人讲“做事”“有事”“冇事”“搞得事”“搞不得事”……其中的“事”都可读“路”,这个“路”困扰了谢国芳多年。后来读到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才知道益阳西南有十来个县都是这样读的。他才明确知道“路”就是“事”,加上赣语不这样讲,故此认定它是保留下来的古楚语音。益阳话比外面共同语相比,多读了两百多个L声母常用字,学界认为存在一个L声母现象。“事”读“路”就在这个范畴里。
他认为,益阳的特色L声母字,既是受东边吴语、赣语的影响,同时也还有老湘语的遗留。
益阳有俗语:“牛歇谷雨马歇lǎ,人不歇端午遭人骂”“新坟不过lǎ,旧坟挂到三十夜”。其中的“lǎ”是哪个字呢?就是传统文化节日“社日”的“社”。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祭祀土神的节日)。戊为天干之一,天干一个循环为十,如此算来,春社大约在农历二月的中下旬,旧历书上都会明确标注。两句俗语中的“lǎ”指向的无疑是“春社”。“社”读“lǎ”,应是保留的古楚语音。普通话里与“社”同音的“蛇”,益阳话就读“lá”。
有一个益阳话段子:“一个人在茶馆里吃茶,看见一条蛇在地上爬,端起咯杯茶恶蛇,蛇只咯爬只咯爬。”就因为其中的“茶”“蛇”“爬”3个字同属于L声母特色字,都读“lá”,听来如绕口令。
这样的实例很多。如今,谢国芳每每讲起这些,如数家珍,也因此声名鹊起。
近年来我们一再强调“文化自信”。益阳话虽与长沙话同属于湘方言的新湘语区,但与长沙话相比,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汇、读音和传统文化信息,是益阳难得的、也是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是安化人,由此我想到梅山文化园。我在想,谢老师的方言学问能不能与梅山文化组合起来?同样都是文化,都属于益阳,而且两者都在自己的道路上为益阳文化寻根,为益阳自信出力。可以以此为契机,建一个益阳方言博物馆。正在热着的国学,也可以与益阳方言学结合,让国学接上地气。
来源:潇湘晨报(xxcbwx)
文:殷建军
更多新闻
民警“小薇”和网友“阿刚”的故事:你有套路,我有“美人计”
日赚两三百,兼职,来吗?长沙百名学生涉案10多人被刑拘
你的同情心,只值2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