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来,历史类小说便在中国广泛流行,并涌现出如《三国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这样的精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内涵。然而小说家为了营造戏剧冲突,让小说变得更好看,往往会贬低或黑化某些历史人物,让他们与主角作对。而这种黑化,成了小说家们的套路,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而这种不符合史实的黑化,给许多原本形象很正面的历史人物,造成了无尽的麻烦。
在《三国演义》中,魏武帝曹操遭到了严重贬低。早在北宋时期,说书人就喜欢通过贬损曹操来获得观众认可。受此影响,曹操的形象不断被黑化,一些关于他的古迹甚至被损毁。
比如湖北夷陵地区曾保存中国唯一的曹操庙。然而到了元朝,一位江北道宪司巡视来到夷陵,发现此庙,竟骂道:“一代奸相,居然在此享受人间香火!”于是他一声令下,命人摧毁了曹操庙,还写了篇文章讥笑夷陵人的“愚蠢”。虽然当时《三国演义》还未问世,但关于三国故事的很多话本早已流行。很显然,这位巡视受到了那些话本的影响。
除了曹操以外,因历史小说而被黑化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比如苏定方、李道宗、张士贵、潘美、狄青等等。在小说中,他们与忠良作对,坏事干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们大多为没什么瑕疵的忠臣良将。而苏定方和狄青,更是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
到了今天,古代历史小说的毒套路,如今小说家仍在使用。桐华,是著名的网络小说女作家。她擅长以历史为背景,撰写爱情小说,曾经热播的《步步惊心》就是她的杰作。但是,她为了戏剧冲突,不惜黑化历史人物,即使这些人物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前些时,有人发现在民族英雄卫青的墓碑上,被人有锐器刻上“大漠谣桐华”五个字。原来,桐华曾以汉匈战争为背景,撰写了名为《大漠谣》的小说(被抵制者称为“大造谣”)。小说以少年英雄霍去病为主角,讲述他与一个“狼女”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作者极力黑化霍去病的舅舅卫青,将他描绘成一个嫉贤妒能、迫害霍去病的丑角。让我们来看原文:
李敢被霍去病射杀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同情李氏家族遭遇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众人一心排斥卫青为首的卫氏,此时有了对比,个个都开始觉得形式谦恭有礼的卫青还不错,对卫氏冒着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风险,回护李家老幼的做法更始赞誉,矛头开始隐隐指向了霍去病。
刘彻当时审问霍去病时,只有少数人在场,事后也封锁了消息。为什么当只有少数人知道的事情,最后变成朝堂中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突然胆子大到敢一再弹劾霍去病?现今的朝堂内究竟哪股势力能在皇上明显袒护霍去病的情况下,还能针对霍去病掀起巨浪?
按照史实,李广儿子李敢将父亲的自杀归咎于卫青,因此用拳头揍了卫青一顿。对此,原本可以诛杀李敢的卫青却一言而不发。但霍去病知道此事后,立即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仇。而根据桐华的说法,卫青之所以袒护李敢,是因为他嫉妒霍去病勃勃上升的权势,想借此打击霍去病。然而按照史实,卫青和霍去病一直关系良好,卫青从未对霍去病有嫉妒的情绪。
同时,桐华还屡次在文中大骂汉朝对西域的“侵略”。比如她曾在文中写道:“天地那么广阔,我们只想在自己的土地上牧羊唱歌,汉朝为什么不能放过楼兰,不能放过我们?”
然而实际上,汉朝从未贪图过西域的土地,只是要求他们服从汉朝的调遣而已。而汉朝之所以进入西域,是为了斩断匈奴右臂,将西域诸国从匈奴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而在小说中,作者却说汉朝侵略西域。
在桐华小说的误导下,一些不明真相的读者开始将卫青视为坏人,将原本正义的汉朝视为侵略者,最终做出了刀刻卫青墓的错事。据说,还有书迷去卫青墓前撒尿。要知道,卫青打败匈奴,不知从匈奴的铁蹄下拯救了多少华夏儿女,甚至可能就包括刀刻卫青墓的人。卫青若在天有灵,看到如此情景,又如何不悲哀?
更可气的是,桐华甚至还黑化过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在小说《曾许诺》(电视剧名《上古情歌》)中, 在桐华笔下把蚩尤写成为了爱情放弃江山的“英雄”,而黄帝却成了为权术不择手段的“丑恶之徒”。因为价值观过于恶劣,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之前,就曾遭官媒的集体批驳。
以上皆为读者辱骂黄帝的留言
然而可怕的是,桐华的《曾许诺》已经在读者的心中埋下了不好的种子。有读者甚至说“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羞耻”,还有人甚至扬言要“砸黄帝陵”。一个人如此黑自己的伟大祖先,难道良心不会觉得痛吗?
诚然,小说未必一定要完全符合史事,但也如我们六老师所说“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不能颠倒黑白,把坏说成好,把好说成坏。要知道,历史小说以及改编影视剧的影响,要比史书大很多。胡编的历史小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欲先灭其国,必先亡其史,对于此类胡编的历史小说,我们一定要警惕,必要时一定要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