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想必是大多数人对于体悟父爱的启蒙。

他们明明话不多、不温柔、甚至声色俱厉、让人不得不畏怕,可也正是这样一个人,在潺潺如细水、汹涌如波涛的成长途中,令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于她三十岁之后,站在一个为人母的角度上,林海音回溯自己的童年生活,忆起自己与病榻上的父亲最后相处的时日,满满是怀恋,也满满是遗憾。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

可是,在这篇文章中被林海音塑造成为一个完美男人、完美丈夫与父亲角色的林焕文,在现实中又真的如此毫无挑剔、白璧无瑕吗?

事实上并不如此,所谓人无完人,林焕文到后来也难逃世俗的诱惑、外界的纷扰!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篇中,英子反复提起爸爸与花的联系,比如爸爸爱花,遇到街市上挑着花担叫卖的商贩总要讲好一阵子的价钱,然后买下整个花担,把鲜艳欲滴的菊花、牡丹、杜鹃摆满院子、廊檐以及客厅。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着你上台一样。”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啊,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2)

林焕文爱花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届文人,林焕文有一些清雅的爱好不足为怪,可是呢,林焕文与“花”之间的渊源可远不止花草,更有花酒与花街!

林焕文,1888年出生于台湾的头份镇,他的父亲林台曾担任头份的区长,又是富有诗名的乡绅,在当地十分受尊崇。

在林台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也在家庭文化底蕴的熏陶下,林焕文渐而渐地也长成了仪表堂堂的书生模样。

他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学校师范部,也是当时台湾的最高学府。

拿着一副好牌出生的林焕文,不仅拥有了显赫的家世,更是取得了不低的文凭。

并且,因为自小接受日语教育的原因,林焕文还能中、日文切换自如,这也为他后来去日本行商做了铺垫。

毕业之后的林焕文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最初他在老家头份当地教课,后来被调任前往板桥,也是在那里,他遇见了一生所爱——黄爱珍。

黄爱珍,也就是林海音的母亲,她与丈夫林焕文相识当年,不过十五岁的年纪。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3)

黄爱珍,原本姓简,然而简家人丁众多,子女的开销令简家长辈捉襟见肘,无奈之下只好将黄爱珍过继给了黄家。

黄家与之不同,他们人丁单薄,爱珍的到来就如同是喜事一桩,他们将爱珍视如己出,呵护有加。

可是呢,他们也与简家相似,那就是家中清贫、分文不名。

因此,纵然黄爱珍天资聪颖、活泼机灵,也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教育。

十五岁那年,黄爱珍偶然结识到前来板桥教书的林焕文,两个差距甚大的人,在奇妙的缘分促使下,居然一见倾心。

在这里所说的“差距甚大”,不仅有两个人成长背景,更有两个人的年龄。

黄爱珍十五岁,正是女子花儿一样懵懂、青涩的年纪,可是那时候的林焕文已经年满三十!

所谓三十而立,林焕文所拥有的阅历、见闻以及人生感悟,那绝对是在黄爱珍之上的,且在当时的年代里,林焕文的年纪更是足以当上黄爱珍的父辈。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4)

可是,就算两个人之间有这么多外人所认为的鸿沟,最后黄爱珍与林焕文,还是跨越一切屏障,结合在了一起。

对于黄爱珍来讲,成熟且优异的林焕文,不仅是一个吸引自己靠近的男人,还是一个有智慧、有魄力,足够引导自己的前辈。

所以,别说年纪相差甚大,就算是飞蛾扑火,黄爱珍也会义无反顾。

所幸的是,黄爱珍这一步看似岌岌可危的棋子,居然还正中了她的所想!婚后,林焕文温柔体贴,且还干劲冲天,从教育事业转头商业。

1917年,新婚不久,黄爱珍就怀了身孕,为了让妻子以及肚子里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林焕文决定前往日本发展。

在日本的大阪城,林焕文基于自己流畅的日本语,以及名门世家的举止、地位,开办了一家东成商会。

东成商会所主营的是网球拍线以及缝线针,都是快产快销的物品。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5)

可是,就算林焕文先前文学素养高,但在行商经营方面却属实是一张白纸!林焕文的东成商会,明面上看来十足体面,可实际上一直做的都是这本买卖!

为了维持商会日常运转,林焕文只好将自己带来的积蓄补贴进去,可结果却如同是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击起来。

在商场上的怅然自失,必然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找补回来。

因为长时间的抑郁不得志,也因为在商场上觥筹交错养成的脾性,不知从何时起,林焕文居然迷恋上了喝花酒、逛花街!

1918年的3月,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黄爱珍的长女、也就是英子——林海音来到这个世间,给了黄爱珍最窝心的温暖。

在日本这异国他乡,没有文化不懂语言的黄爱珍基本上足不出户,整日待在家里静候丈夫的归来。

她的生活,就只围绕着林焕文以及林海音,实在是枯燥乏味极了。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6)

而那时候的林焕文呢,正是对花酒、花街“中毒至深”的阶段,经常性的,林焕文约上三五好友,从街的西头喝到街的东边,夜不归宿、好不快意!

对这一切,黄爱珍一清二楚、心知肚明,但是呢,她又从未对林焕文有过苛责与埋怨。

原来,在还继承着老旧思想的黄爱珍看来,只要林焕文始终会回到这个家来、对自己与儿女表示关心,那么就证明他还没有“误入歧途”。

所以,黄爱珍是心甘情愿陪伴着林焕文在日本打拼、且还无怨无悔的。

在日本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林焕文的生意依旧毫无起色,从老家带来的积蓄也挥霍一空了。最后,林焕文不得不携妻女回到故乡,从头来过。

林海音回忆自己幼年时在日本,表示已经毫无记忆点了,一则是因为当时年纪小不记事,二则是因为自己平日里和母亲待在一块儿,根本没多少机会出去玩耍,所以记忆不深。

等林焕文找到工作,在北京安顿好,林海音也已经五岁大了。

这一次,林焕文在《京津新闻》报社工作,虽然工资可能不算太高,但好在工作稳定,陪着家人的时间也更多了,黄爱珍以及女儿表示欢喜。

1921年,也就是黄爱珍他们刚回国之际,黄爱珍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次女林秀英。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7)

林海音

接下来8年里,黄爱珍先后又生下了五个孩子,他们分别是1923年出生的三女林燕珠、1925年出生的长子林燕生、1926年出生的四女林燕瑛、1927年出生的幺女林燕玢,以及1929年出生的次子林燕璋。

概括来讲,从回国到丈夫林焕文1931年去世期间,开枝散叶几乎是黄爱珍生活中最大的主题。

生育、哺育、养育以及教育七个孩子,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就算林家请得有姆妈与管家,黄爱珍的劳累也不言而喻。

当然,这还是导致黄爱珍肉眼可见的衰老以及容颜消逝的最直接原因。

从前,林焕文对黄爱珍一见钟情,最吸引他的就是黄爱珍百里挑一的皮囊。黄爱珍15岁那年,身材娇小、皮肤白皙,朱唇粉面,令林焕文是心猿意马。

可是现如今少女容颜不再,林焕文还至始至终只心悦于黄爱珍一人吗?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8)

打破这个家表面宁静的人,是英子在《城南旧事》中记述的兰姨娘。

兰姨娘,本来是林焕文一家的邻居施家老爷所纳的美艳小妾,可是这施家老爷是远近闻名的抠门吝啬还不近人情。

兰姨娘这等柔情似水的女子自然是受不了施家老爷的,所以不久后就离家出走、借住在了英子家中。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9)

“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合适的露了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旋儿。”

“她总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

从英子的描述中就可以得知,这兰姨娘不仅长得千娇百媚,还是个十分讨人欢喜的女子,就比如英子在字里行间也不掩饰的表达了她对兰姨娘的喜欢之情。

当时的英子正到了一个女孩儿爱美的年纪,有兰姨娘这等娇艳如花的姐姐陪玩,她自是再欢喜不过了。

然而,小小年纪的英子在当时却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没能看出这平静薄纱下隐藏的家庭危机!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0)

其实,在兰姨娘从施家出走的最开始,施家老爷就曾告诫过一旁,不得给兰姨娘提供帮助,也莫要庇护她。

林焕文明面上答应了施家老爷,可转头却不顾邻居情谊,非要收留兰姨娘暂住!

其实从这儿就能看出,若非是对兰姨娘有着特殊的情谊,林焕文怎会冒着得罪邻居、伤害妻子的风险收留兰姨娘呢?

可惜啊,这一切只有母亲黄爱珍还有所察觉,英子是丝毫不知。

当时的英子只觉得,兰姨娘长得漂亮,能给自己梳好看的麻花发髻,还会带自己去南游艺园看戏,更会给自己买最爱的冬菜包子……

若非直到那日她撞见兰姨娘与父亲的一桩事儿,或许英子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1)

因为常年里林焕文都嗜好抽烟喝酒,这导致他患有肺病的隐疾,所以黄爱珍总是唠叨着要让林焕文把这些戒去。

然而兰姨娘的到来,却让这一切功亏一篑。

兰姨娘是烧烟的一把好手。一日晚饭时间,英子来到父亲房中提醒吃饭,却看到父亲与兰姨娘一同面对面的横躺在绣着荷花的枕头上。

兰姨娘熟练地烧着烟,整个房间都烟雾缭绕,如同清晨的林间。

而就父亲吞云吐雾间,他一把抓住了兰姨娘的手,并说道:“你这是朱砂手,可有福气呢。”

要说林焕文这句话当真只有夸奖的意味,那是谁也不信的,就连英子也体会到了其中不一般的调情意思。

瞧见这一幕的英子连忙跑了出去,她也总算开窍般明白了当初兰姨娘被父亲收留时,为何母亲要生那么久的气!

这之后,父亲与兰姨娘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英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说英子喜欢兰姨娘,可是这不表示她愿意让兰姨娘当自己的小妈呀!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2)

兰姨娘曾经用开玩笑的方式试探英子的态度,兰姨娘问她:“让我拜你妈当姐姐,问她愿意不愿意?”

英子岂能不懂?兰姨娘这是想通过自己搭桥梁,跟母亲表达自己想进门的心思呢?

没曾想,英子回也不回答,转头就跑出院子,不跟兰姨娘玩了,这兰姨娘心中还奇怪,为何一日之间英子对自己的态度大转变,这样冷漠起来。

英子这边呢,眼看母亲迟迟不表明对兰姨娘不欢迎的态度,而兰姨娘与父亲之间打得越来越火热,英子只好自己想法子断绝了两个人。

英子把突破口按在了德先叔身上,明里暗里的给德先叔与兰姨娘牵线。

两个大人哪里会怀疑一个小孩子打着怎样的主意,丝毫不觉得英子会耍心眼,一来二去还当真动了真情。

德先叔与兰姨娘很快坠入爱河,这速度快得连林焕文都没有察觉到。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3)

直到德先叔在饭桌上宣布,自己要带兰姨娘私奔,离开施家的掌控,此时林焕文方才知道自己与兰姨娘之间的缘分算是尽了。

在德先叔与兰姨娘的送别宴上,林焕文不顾劝阻的喝了很多酒,整张脸如同猪肝一样红彤彤的,额边的青筋也冒起。

林焕文执意要敬兰姨娘一杯酒,这样的架势直把兰姨娘吓得后退,而林焕文突然间清醒般,用手按住自己的心口,颇有伤怀悲痛之像。

英子把这一幕深深的记在心里,以至于三十岁之后还能准确的回忆起,想来,正是在送别的饭桌上明确了父亲对兰姨娘的情谊之后,英子的悲切才直达了心底。

兰姨娘走后,1931年,林焕文因为肺病卧病在床,已经无暇再顾及家中养的花花草草,这也才有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的故事。

要说林焕文真的如同英子所写的那样父爱无言、和蔼可亲呢,其实也不假。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4)

在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对子女的教育上,林焕文真真实实的做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他勤恳工作,也不怠慢妻子,更对孩子的学习教育严格把控。

正因这些优点,黄爱珍才会于15岁嫁给他后一直不离不弃,还忍气吞声接受了丈夫的寻花问柳。

而林焕文也不能被称之为一个完美无缺的男人,毕竟在妻子孕期时出轨、拈花惹草、彻夜不归,可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迹。

只能说,林焕文在一个层面上做到了完美,在另一个层面上却一塌糊涂!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5)

1931年林焕文去世后,方才29年纪的黄爱珍成了寡妇,还带着7个年幼的孩子,这样的状况,换在谁的身上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林焕文在世的时候,与朋友交往时总爱数落、看不起黄爱珍这类家庭主妇,常说:“你们女人懂什么?就会烧饭。”

言语间丝毫不掩藏自己对女人瞧不起的意味。

可是林焕文走了之后,黄爱珍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母亲,找到了自己发光发亮的区域。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6)

林焕文去世,在台湾的婆家自是希望媳妇能够携孙女孙子回归大家庭,彼此之间也好照应。

可是黄爱珍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好意。虽说林家在台湾有声望有家业,林焕文去世后黄爱珍与儿女也失去了收入的来源,可是黄爱珍却为了后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继续在北京生活。

为了节约开支,黄爱珍辞退了家中的仆人与管家,还从大宅院搬去了不收台湾人租金的晋江会馆。

依靠着林焕文先前留下的家产,以及每个月下发的抚恤金,他们日子虽然清贫,好在不至于流落在外。

黄爱珍是一个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也十分开明的母亲,她的脾气很好,与林焕文的教育方法截然不同。

在母亲的关怀下,以及从不悲春伤秋的乐观影响下,英子以及其他弟弟妹妹相依为命,度过了积极向上的十几年时光。

英子和老爸谈心愿(爸爸的花儿落了)(17)

1936年,次女林秀英结婚,女婿是中法大学的学生陈祥霖;1939年,长女林海音成婚,女婿是名门贵子夏承瑛。

有了两位女婿的帮衬,以及女儿的贴心,黄爱珍的生活压力就大大减少了,她也开始了轻松享福的晚年生活。

虽然,此时的黄爱珍也不过37岁的年纪罢了!

看完英子母亲与父亲的故事,或许有的人在一开始会说黄爱珍“傻”,被丈夫欺瞒出轨还毫无怨言,实在是弱小无能!

可是看到最后呢,又不得不感叹黄爱珍的识大局,一个15岁为人妻的女子,把一段随时都岌岌可危的婚姻如履薄冰的经营了14年,可非易事。

而一个29岁就当寡妇的女人,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培养好,最终成长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更非容易之事啊!

所以说,黄爱珍不仅不傻,还有着常人不可及的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