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桶的功能主要用于收割水稻时打谷脱粒,是老家农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必备用具。在集体化年代,生产队打谷以双人脚踩式打谷机为主,摔桶只是农忙抢收时的补充;分田到户后,各家单干无力购买打谷机,于是简易的木制摔桶便成了打谷的首选。

乡村物语房子(农家物语摔桶)(1)

一副摔桶由桶体、桶梯和桶篷三部分组成。桶体用杉木制作,呈鸡蛋状的椭圆形,长约1.3米,宽、高均约0.8米,下部为船形桶底,上部略显敞口状;桶梯长1米有余,略呈弧状,一般用梨木、油茶木等硬度较高的木料制作,头部下侧雕有凹槽用以挂住桶沿;桶篷长约2米、高约1.5米,用竹篾编制而成。使用摔桶时,先将桶篷用竹竿插到摔桶内壁的铁圈上,将摔桶敞口围成半圆,在桶沿较宽的一端留一个豁口,然后往豁口处挂上桶梯,牢牢抵住桶篷,使其不会偏移。

乡村物语房子(农家物语摔桶)(2)

使用摔稻打谷,老家人谓之“摔稻”,是一件考验体力的活儿,一般由身强力壮的男子担任。“摔稻”时,人站在摔桶豁口前,双手五指张开箍紧稻把,缓缓扬过肩头(扬起的动作不能太快,否则容易使稻谷洒落),后脚跟微微踮起,挺胸收腹,力贯双臂,将稻把穗子朝桶梯迅速摔打下去,听得“嘭~唰啦啦~”声响,稻谷在竹篷内欢快地四处喷溅;摔打之后,将稻把靠在桥梯头,手指松开,抖动两下稻把,然后再次箍紧,重复摔打的动作。反复五、六次,耳畔再也听不到谷粒散落之声,一把稻谷便打落干净了。待打的稻谷是一把一把搁在田埂上的,打完一段,便用绳子将摔桶往前拖一段,然后再打、再拖,等到桶里的谷子积多了,需要另一人在后边助推,才能拖动摔桶。人手足够时,可安排一人帮忙递稻把,若人手不足,自己也能独立完成“摔稻”的活儿。老家梯田高低错落,上一垄田往下一垄田移动时,必须先将摔桶里的谷子装到箩筐里,否则可能在拖动摔桶时倾倒而将谷子洒到水田里。

乡村物语房子(农家物语摔桶)(3)

除了打谷脱粒,摔桶还有别的功用:老家人磨蕃薯加工淀粉,摔桶是最好的沉淀用具,将磨好的蕃薯浆倒进摔桶里掺水过滤,搁置几天后倒掉沉淀后的清水,桶底会凝固一层白色膏状物,将其铲到笸箩里晒干、敲碎,便是上好的淀粉了;冬闲季节,摔桶还可以用来腌制咸菜,将打霜后的芥菜放到摔桶里腌制,味道酸喃爽口,而爬到摔桶里踩咸菜,也是小孩乐意为之的一项工作;老家屋角有一口小鱼塘,春节将至,人们涸水捕鱼,摔桶便客串了一回渔船的功能;待到来年开春,人们搬出摔桶浸泡谷种催育秧苗,便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又将开始了。

使用摔桶打谷脱粒是纯手工的原始劳作,不但耗力费时,而且效率低下,一季稻谷打下来,常常累得手臂肿疼,几天无法举高。后来老家经济稍为好转,多数人改用单人脚踩式打谷机,虽然比不上平原地区使用收割机的机械化作业,但相对于摔桶而言已经轻便许多,效率也大大提高。再后来,老家人不再耕田种稻谷,摔桶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年轻人离开老家闯世界,第一次出入温泉、洗浴场所,看到里边放着一只只形似摔桶的大木桶,不由得惊叫连连:“原来摔桶还可以当澡盆子使啊!”那当然不是摔桶,唯其形似,却只有闲适的享受,而无摔桶“摔稻”那份辛酸劳苦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