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岁的周先生每天反复量体温,晚上泡脚后测出体温有点高,在家嚎啕大哭。

七旬老父亲抱着他说,“不担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问题!”老人及时拨打了心理热线求助。

体温测量方法及标准(开启了全民测量体温)(1)

我们都知道,体温是判断我们身体状态的一个重要数据。当我们感冒发烧时,人体的体温都会出现变化,与平时不同。

那么我们人类正常的恒定体温是多少呢? 相信,你一定听过37摄氏度的说法。

没错,在一百多年前德国的一名医生通过研究两万多名患者的体温,得出正常人体平均的恒定是37度。

但如今,将近两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人类的恒定体温是否一成不变呢?答案是否定的。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仅为36.6℃,而非37℃。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朱莉·帕森内特说,研究人体体温的医生几十年前就意识到37℃这一数字过高,“但他们一直认为这只是过去的测量错误,并非因为人体体温真的下降了”。

为弄清真相,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综合分析了3个数据集。第一个数据集囊括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联邦军23710名退役军人的体温数据,测量于1860年至1940年。另外两个数据集的时间跨度分别为1971年至1975年,以及2007年至2017年。研究团队总共分析了677423份体温数据。

结果显示,美国人的体温平均每十年下降0.03℃。19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现在的男性高0.59℃;而女性的体温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已下降了0.32℃。这意味着,现在美国人的平均体温约为36.6℃,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37℃。

此外,研究还发现,不管哪一年测量,老年人的平均体温都要高于同年测量的年轻人的平均体温。

帕森内特说:“最可能的解释是,在微生物学意义上,我们与过去的人差别很大。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不那么活跃,身体组织也不易发炎。如果的确如此的话,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其他国家,人体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

帕森内特指出,人体体温的下降趋势并不会很快停止。但她也表示:“人体体温存在一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零,但具体降到哪个值,我现在也不知道。”

体温测量方法及标准(开启了全民测量体温)(2)

体温多少为正常?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正常值范围为:

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2℃~0.5℃;腋下温度36.0℃~37.0℃。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每个个体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因此,相同的温度,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体温不会引起不适,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发烧。

基础体温一般是在睡眠6-8小时后,无任何干扰,如起立、活动、进食等的情况下,立即测量口腔温度,夜班工作者可于睡眠6-8小时后测量。

如何测体温最科学?

测体温时,应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棉签蘸酒精擦拭消毒,然后挟在腋下5分钟。读取体温计数值时,眼睛应与水银最高处在同一平面。

体温测量方法及标准(开启了全民测量体温)(3)

电子体温计虽然便捷安全,但易出现误差,可以在水银温度计测量出的体温上进行加减,从而减少误差。

体温为何会忽高忽低?

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随性别、年龄、昼夜、运动和情绪的变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动,但这种改变经常在正常范围内 。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排卵期较低。

年龄因素: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时间因素:一般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情绪与运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

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体温低免疫力就差吗?

近日,网上盛传:“人类正常体温37℃已成历史,自19世纪以来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体温每下降1℃,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体温上升1℃,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可信吗?

虽然没有体温下降上升后,免疫力随之下降或上升多少的具体研究,但是,在正常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

这是因为,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但是否在20年间就下降了0.4℃,目前尚无统计数据支持。

如何提高体温?

每天泡脚

加强运动、营养,的确可以提高人体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体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动、营养需要长期坚持。

面对新冠肺炎,我们要提高体温、增强免疫力,需要通过物理疗法和行为疗法。冬季最好戴帽子,每天泡个热水澡,多喝热水。现在大家宅在家里,无事可以泡泡脚,一天三次不为过。

温柔运动

如果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这属于生理性,不是病态 。它对身体的健康没什么影响。

体温测量方法及标准(开启了全民测量体温)(4)

据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运动对免疫力提高自然是正向作用。运动对心肺功能、慢性疾病有明显改善作用。长期适量运动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但是在进行大强度运动的3~72小时,会处于免疫“空窗期”,比平时更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

所以目前在疫情下,不提倡临时抱佛脚开展高心率、高强度的运动 ,这样反而会降低抵抗力。

所以,平时没有健身习惯的小伙伴就不要急于撸铁或上跑步机上得大汗淋漓。年轻人在家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在跑步机上快走,中老年人可打太极、做养生操,女士跳跳有氧操、做瑜伽等30分钟左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时心率在120至150之间比较好,既达到运动效果,又不超过普通市民的身体承受能力。

膳食宝塔

不主张一日两餐,最好按平时规律,一天至少吃三餐,中餐或晚餐分量适当减少,蛋白质要三餐均衡分配。

人口较多的家庭,建议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勺公筷,每人用专用的碗筷。如果担心发胖,可参照“膳食宝塔”来安排生活。

可以适当减少主食、油脂,减少热量摄入。普通成人每天应吃250~400克主食,想避免长胖,可按下限控制在250克左右。体型较小、热量需求量少的人,可以适当减少,但不要少于150克主食。

肉蛋奶菜不可少 。对抗新冠病毒,人体免疫力很重要,得确保蔬菜、蛋白质的摄入。尽量多吃深色绿叶菜,每天保证1个鸡蛋、1袋牛奶。如果有需求,蛋白质、蔬菜、水果和饮水可以适当增加摄入。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