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超琦 辑录

徐华根 点校

徐梵筂 注译

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现代编(玉林国师年谱注译)(1)

【题解】

玉林禅师36岁时,将报恩寺交给弟子住持,自往大雄寺,仅限32共住。又在报恩寺北建叩冰堂,凿放生池,以报父恩。是年,做《太师母传赞》,又自著《潜子传赞》以明心志。

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现代编(玉林国师年谱注译)(2)

【原文】

顺治六年己丑,师三十六岁

“报恩”方丈命白松丰公主持。师自往“大雄”,限三十二人共住,令书记与然纬公任院事,四来乞单者不可遏,悉致怨于纬公,公亦弗措也。报恩寺北行六七里为扣冰堂,于左岸凿方池十余亩作放生所。师亲自率众开凿,日无宁晷鸣邹。蔡封翁与吴兴居士严尔珪复置田若干亩以饍僧,为护生久计,故师欲乘闲开池,成全护生功德。师以重新报恩,酬先磬山恩德;兴复大雄,报太师母恩德;兴建扣冰,报先父师振陵公恩德。振陵公久归云栖,晨昏课弥陀如来。太师母生平持观音名号,“大雄”早暮课观音如来;“报恩”则朝药师,暮弥陀——亦各有愿力,人所不知也。

是年,述《太师母传赞》,又自著《潜子传赞》云:潜子不知何如人,自得法先磬山,力以大法为己任,嗣往“报恩”数载,虽百废具举,未尝一事营心,数千指日环拥参请,未尝有一元字脚与人,其许入室者愈臻玄奥,愈爽然自失,久追随者多忘身为道,高年硕德之侣主法不让人情。时有认昭昭灵灵以为得本,以识神空为末后无疑者,明辩其为“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复有死于棒下,以心如墙壁为明道眼等者,直斥其为将成九仞之山,未进一篑之土,皆苦其盲引众盲,非好辩也。人不知而不愠,其志潜;值世危乱,其时潜;布袋和尚赠以偈云:“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其行潜——遂称潜子。赞日:

“汝何人?斯其三代之直欤?抑乘愿而来,续垂绝之脉者欤?人徒描汝之形像,汝只瞠目而熟视,其潜子欤?”

【今注】

叩冰堂:取王祥叩冰典故,意为行孝。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选自《诗经·狼跋》,喻指小人不知进退。原诗为「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布袋和尚:名契此,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佛之应化身,今之大肚弥勒造像即依布袋和尚设立。

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现代编(玉林国师年谱注译)(3)

【今译】

1649年,36岁。

玉林禅师将报恩寺方丈交给白松行丰公禅师主持,自己前往大雄寺,仅限32共住,让书记和然纬公任监院。四面八方前来乞求挂单的人无法如愿,都把怨气撒在纬公身上,但纬公也无可奈何。

玉林禅师在报恩寺往北六七里处建扣冰堂,又在叩冰堂左岸凿方池十余亩作为放生池。玉林禅师亲自率众开凿,每日都不得安闲。蔡封翁与吴兴居士严尔珪又置办田产若干亩,用来供养僧人,作为长久护生的打算。所以玉林禅师乘着空闲开凿放生池,以成全他们的护生功德。

玉林禅师重归报恩寺,是为了酬报磬山老和尚的恩德;兴复大雄寺,是为了报答生母的恩德;兴建扣冰堂,是为了报答生父杨振陵的恩德。杨振陵长久以来皈依云栖莲池大师求生净土,所以叩冰堂的早晚功课都是《阿弥陀经》及佛号。玉林禅师的母亲生平持诵观音名号,所以大雄早晚课都读诵观音菩萨的经典;报恩寺则早课诵读《药师经》,晚课读诵《阿弥陀经》——这是因为各自有各自的愿力,外人并不知道其中缘由。

这一年,玉林禅师记述《太师母传赞》,并且写下自传——《潜子传赞》,自传里说——

这潜子也不知是什么人,自从在磬山老和尚处得法,就坚持以弘扬大法为己任,继承报恩寺多年,虽然百废具举,但没有一件事挂心;几千个日日夜夜,许多人前呼后拥前来参请,但没有一个元字脚认同他人。被他印可为的入室弟子,参究越深入,越觉得功夫不够;长久追随久他的人,都为了大道忘掉了自身;年纪大品德高的道友,主持禅法的时候不讲人情。

当时,有一些人,认为明明白白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根本,把识神空当成知道末后没有疑惑的,潜子将他们定义为不知进退之徒。还有一些人,已经死于棒下,把心如墙壁当成明道眼的,潜子直接呵斥他们将要堆成九仞高山却没有进最后一篑土。潜子是心疼他们一盲引众盲,相继入火坑,不是生性喜欢辩论。

别人不了解他,他也不生气,这是他的志气潜而不露;生逢乱世,这是他所处的时代潜而不露;布袋和尚送给他一首偈子,偈子说:“拖着钵乞讨千家饭,孤身一人万里云游。经常看到世人白眼,向他问路他看白云。”这是他的行迹潜而不露——所以他就称自己为“潜子”。赞语如下:

“你是谁?是三代的直士呢?还是乘愿再来接续绝学的人呢?别人只能描画你的形象,你只是瞪大眼睛看着他,这就是潜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