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日本裕仁天皇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发表声明:日本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日本外相重光葵以及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届时,持续整整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1)

图|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宣布投降后,仍有部分日本激进分子不愿接受现实,甚至很多日本高级军官选择自尽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当然,对于广大日本军民来说,日本的投降,更大程度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

然而很多人不能理解,前一秒还在到处“叫嚣”,后续作战部队仍有700余万的日本,为什么下一秒却会选择无条件投降?难道仅仅只与美国当年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有关?

而从日本天皇的一封密报中,我们找到了日本投降的真实原因。

一、二战风云

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便开始走上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以此来实现对外扩大侵略战争。而这也正是日本明治政府当时推行的“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日本将朝鲜作为自己第一个要“征服”的目标,而最终目标实则想要“征服”中国。

1915年,日本假借“日中提携”的旗号,开始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中国。日本的种种行为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扶持”中国的发展,而真实目的早已人尽皆知。

面对日本方面的“威压”,袁世凯被迫接受了所谓的“二十一条”,但这丧权辱国的条约,彻底点燃了我国人民反抗的激情,以至于日本并没能全部实现所定的要求。

与此同时,日本看中了我国东北地区广袤的黑土地,为了能够“割据”东北,日本方面开始利诱张作霖,但却并没有获得成功。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张“加紧侵占中国”,希望能够利用铁血手段彻底“征服”中国。即便在日本人的暗中操作下,“除掉”了日本人在东北最大的威胁张作霖,但是接任东北大权的张学良,却公然选择“易帜”,投向了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的这一做法,直接向心存幻想的日本人“泼了一盆冷水”。眼看“和平外交”手段无望,日本方面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面对日本这种法西斯式的对外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并没有公开制止,反而处处退让,以此而来,德意日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彻底爆发,局部战争也开始逐渐发展为全面战争。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2)

图|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在我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了能够获取国际力量的援助,中国曾对外发出申请,但是却并没有得到英法等国明确的支持。

1935年至1936年间,意大利和德国开始大肆进行对外入侵,然而英法两国并未对此作出实质性的制裁,从而导致日后德国的对外扩张道路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1937年7月7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至此,英法等国仍处处退让、明哲保身,不愿意出面制裁日本。日本的法西斯因此开始变得更加猖獗!

随着《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德意志第三帝国开始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种种恶行,英法两国继续保持所谓的“绥靖政策”,这让苏联开始对其变得不信任,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领土安全,苏联在1939年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所谓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得到苏联处于中立的明确态度之后,更加毫无顾忌地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而日军的主战场便是中国,自从“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政府便开始向我国华北地区派遣大量日军,初步组成“华北中国驻屯军”,之后经过一系列的重组,正式编组为“华北方面军”。

1939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继续巩固在中国占领区的统治,继续投入大量兵力,并且统一组建为“中国派遣军”,由西尾寿造担任总司令。经过之后几年的运营,日本在我国本土上的总兵力,一直都保持在一百万左右。

随着日本各个战线上的长期作战,国内能源出现严重短缺,一系列危机随着而来。面对如此困境,日本不惜孤注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二、狼子野心

早在1939年,日本政府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侵策略”,分别制定了“南下”和“北上”两个计划。

所谓的“北上”,其目的就是想要侵占苏联。偌大的苏联版图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早就被日本盯上,为了能够将其占为己有,日本政府拟定了占领西伯利亚的入侵计划。

1939年5月至9月期间,日本政府派出部队,在诺门罕一带区域,与在此设防的苏蒙联军,展开了试探性的进攻。

然而由于日军对于地理环境不熟,再加上苏蒙联军使用了先进的军事设备,从而导致在这场长达四个多月的军事“交锋”中,日军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3)

图|诺门坎战役日军惨败

日本由此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的最惨烈的失败,所谓的“北上”计划也终将落空。此计不通便再生一计,日本政府开始“调头”准备实施自己的“南下”计划。

而所谓的“南下”,便是向当时英国、荷兰以及美国的殖民地发起进攻,以获得大量的战争资源,来为日后可能发生的更大规模的战争做准备。

由于日本与美国之间所采取了对待东亚完全对立的政策,所以日美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由于利益所引起的冲突,显然是不可避免。

日本的狼子野心世人皆知,美国为了遏制日本,不但限制了向其出口的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并且还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

为了进一步遏制日本的战事进程,美国开始增大对中国的援助。

面对美国的行为,日本显得十分被动。在此期间,日本政府曾多次企图向美国宣战,但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以及中国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大大延缓了日本原定的军事进程。

随着日本各个战线上开始变得“吃力”,再加上长期战争导致能源严重短缺,日本终于决定孤注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向美国宣战!争取获得战场主动权。

日本之所以选择珍珠港作为行动目标,是因为这里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一处主要海军基地,同时也是一处主要的交通枢纽地带。

而珍珠港也就成了日本“南下”路上的“拦路虎”,如果想要之后的行动能够畅通无阻,珍珠港必须摧毁。

1941年1月7日,山本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战略设想,但是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同年10月,“南下”计划迫在眉睫,而“偷袭珍珠港”的计划也顺势获得批准。

1941年12月7日凌晨,趁着夜色,日本海军出动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三艘潜艇组成的舰队,悄悄开赴北太平洋海域,进入待命状态。

随着战斗命令的下达,183架日军飞机腾空而起,直指珍珠港飞扑而去。对于日本的突然袭击,美军士兵毫无防备,只能仓促应战,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7时53分,日军指挥部收到“虎、虎、虎”三声信号,日军的第一波进攻宣告成功。

为了给予珍珠港致命的打击,日军继续发起第二次进攻,168架飞机再次出动,让珍珠港上的美军“雪上加霜”。

日本的“偷袭珍珠港”计划整整持续了九十分钟,而却击沉了美军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炸毁美军飞机188架,伤亡的美军士兵更是达到三千余人。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4)

图|日本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发生之后,白宫震怒!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曾为此次袭击事件,发表著名的“国耻”演讲。更是直接将12月7日,定为美国的国耻日。随即向日本做出正式宣战声明!

对于“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结果来看,日本人为此窃喜,认为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日本这次自以为豪的妙招,却直接改变了日本最终的命运。因为此次事件,让美国这个原本意见不一的国家变得团结起来,一起战胜日本!

美国同日本宣战后,纳粹德国与意大利也纷纷向美国宣战,美国迅速做出回应,表示应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上升至最大规模。

三、《波茨坦公告》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位于东南亚的英美两国,也都遭到了日军的疯狂进攻,许多岛屿都被日军强行占领。

在此之前,美国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一直都保持中立,但随着世界各地法西斯势力的逐渐增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利益。

美国也开始逐渐改变“中立”态度,并且积极加强了与英国、苏联之间的联系,为期提供了大量的援助。

6月24日,罗斯福对外宣布,只要是抵抗法西斯的国家,都能够获得美国提供的国际援助,就连苏联也不例外。美国开始正式介入“反法西斯大战”,国际反法西斯势力开始走向联合。

1942年1月1日,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愿意集中各国家共同力量,以此来向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作战,直至战斗取得最终胜利。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布,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极大程度上加大了反法西斯斗争力量,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加速。

美国为了报“偷袭珍珠港之仇”,于1942年1月便开始布置自己的“反击计划”,经过白宫高层讨论,决定先向日本外围岛屿进行轰炸作战,为之后空炸日本本土创造条件。

4月2日,美国出动大黄蜂号航母,其上装载了16架B-25轰炸机,从旧金山出发,途经半个多月的航行后,抵达作战区域。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5)

图|美军轰炸东京

时机成熟,16架轰炸机腾空而起,为了躲避日本设置的航空航线,美军轰炸机采取低空飞行策略,对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等大量军事设施进行轰炸。顷刻间,日本大量军工厂化为一片火海。

美军轰炸机没有做过多停留,便扬长而去。此次轰炸,虽然没有对日本造成实质性的打击,但是却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当时的嚣张气焰。更是直接告诉日本,即便重创了太平洋舰队,但是美军也有能力直接威胁日本本土,算是美国给日本的一记下马威。

1942年5月5日,日本为了彻底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下达攻占中途岛以及阿留申群岛西部的作战命令,从而达到自己继续向太平洋扩张的目的。

6月4日凌晨,日军派出轰炸机编队,向中途岛发动轰炸,结果却遭到了美军的疯狂反扑,致使日军舰队损失惨重。

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军损失多艘军舰,致使自己扩张太平洋的计划遭遇遏制。自此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步倾向美国。

1944年,美军成功研制B-29轰炸机,决定给予日本本土最猛烈的轰炸。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军先后多次出动轰炸机,向日本本土投掷约16万吨炸弹,将日本境内98座城市变为茫茫焦土。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为加快战争进程,于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而苏联也决定在结束欧洲战场后,参加对日作战。

而此时日军的主力部队,却已被牢牢牵制在中国战场,多线作战的日军开始陷入巨大困境。

1945年4月30日,苏联军队向柏林发起最后进攻,最终取得胜利。下午3时,眼见大势已去的希特尔在自己的暗堡中开枪自尽!

欧洲战场也已希特勒的覆灭而宣告结束!

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5月9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随着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法西斯势力遭受重创。

1945年7月17日,苏联、美国、英国首脑齐聚柏林波茨坦举行会议,在此期间,三国向仍负隅顽抗的日本发出“最后通牒”。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6)

图|波茨坦会议

7月26日,《中英美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正式发布,虽然中国没有参会,但是在公告发布前,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四、原子弹轰炸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原子弹的威力大家有目共睹。这种极大杀伤力的终极武器所带来的危害,以及使用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盟国方面也都知晓。所以在到底需不需要对日本投掷原子弹的问题上,初期出现了不小的争议。

然而对于在二战中无恶不作的日本来说,种种恶行已经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并且对于日本这种好战心极强的国家来说,如果不直接将他打疼,日本是不会就此收手。最终盟国一致决定,只有让日本遭受致命打击,日本才能“放下屠刀”。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之所以选择广岛,是因为这里是之前美军轰炸日本时,没有遭受轰炸的区域。而日本也很清楚,广岛有可能在日后仍会遭到美军的轰炸,所以提前将此处的人口疏散至25万人左右。

清晨的日本广岛一片寂静,人们像往常一样为生活二奔波。美国空军B-29轰炸机携带着“小男孩”直扑广岛,不一会,巨大的蘑菇云便腾空而起。

剧烈的爆炸声响彻日本上空,据估计,此次原子弹轰炸,造成日本7万名日本平民遇难,广岛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1945年8月9日,美国继续向日本的长崎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美国接连两次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对日本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六日之后,日本不得不宣布无条件投降。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7)

图|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日本之所以会无条件投降,在很多人看来,是美国投掷的原子弹所取得的功劳。当然,对此我们不予否认,但是迫使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远远不止美国投掷原子弹这么简单,其中的真实原因,被裕仁天皇“隐藏”在一封密报之中。

五、真实原因

密报中,裕仁天皇这样写道:“日本虽然战败了,但这不是第一次战败,纵观历史,日本每次战败后都会获得重生,比以往更加强大。诸君想到这点,自然就知道在这次战败后,日本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了。”

正如裕仁天皇所说的那样,面对战败,日本从来没有惧怕过。纵观日本战争史,似乎每一次战败,都会让日本人“知耻而后勇”,达到新的“高度”。

更何况,为了将对抗进行到底,日本国内甚至提出了“一亿玉碎,本土决战!”的口号。可以看出,哪怕将海外占领的区域全部丢失,就算只剩下日本本土,日本都不会轻易屈服。

所以说,对于美国的原子弹袭击来说,只能是促进了日本投降,但却并不是导致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首先在于长时间作战,导致国内大多数资源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如果继续一味地进行抵抗,将会对日本造成致命的危害。

日本之所以热衷于对外扩张战争,其本质就是想要从他国获取大量的能源,以此来缓解自己国内的能源危机。

就战争前期而言,日本的实力确实不小,但是随着掠夺领地的增加,以及战场越来越大,战线越打越长,日本所谓的“以战养战”的策略已经出现弊端。

石油这种能源对于战时十分重要,都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而日本本身就是一个急缺石油的岛国,再加上后来美国等国家对日本的限制,更加使得日本的抵抗之路变得举步维艰。

没有了石油的补给,即便日本再强,也很难维持多条战线的推进。

虽然日本在投降时,国内仍有七百万兵力,但这些大部分是仓促训练的新兵,在作战方面毫无经验可言。而对于日本的老兵来说,在之前的各种战役中,已经消耗殆尽。

于老兵而言,日本的这些新兵,在战斗力方面显然差距过大。如果派上战场,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8)

图|日本士兵

对于优质兵力的缺失,也从而限制了日本继续抵抗的决心。

其次,让日本丧失继续抵抗信念的因素,便是来自苏联方面的出击。

自1904年开始,日本“关东军”便进入了我国东北地区,1919年正式组建成立时,关东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五万余人。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得到迅速扩张,人数突增到十二万人左右。“巅峰时期”的关东军,人数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人之多。对我国东北,甚至是苏联,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随着太平洋战役的爆发,日本方面为了缓解前线战事压力,曾抽调了大量关东军。到了1945年时,日本开始出现全线吃紧状态,此时留守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仅仅剩下不到六十万人左右。

而在柏林战役结束时,苏联便有时间“腾出手来”,针对关东军。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据说当时日本大使当场“吓哭”。

在日本看来,苏联疲于欧洲战场,根本不可能有时间来针对他们,但是希特勒帝国的破灭,让日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当时苏联出动对抗关东军的兵力达到一百五十多万人,而关东军加起来却不足百万,并且大多是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如此悬殊的战斗力量,让日本丧失了对此次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希望。

对于苏联的进攻,很多关东军选择投降,关东军被消灭之后,日本也很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最后,便是我国军民成功拖延了日本侵略的步伐,让日本再也没有精力顾及多线作战。

自七七事变之后,在中国战场上我国军民便与日本侵略军开启全面战争状态,二战爆发时,日本在中国战场已经损失了近半老兵,让日本想要快速结束中国战场的想法落空。

中国有效牵制了日本,使日本无法去支援德国进攻苏联,也无法实施自己“南下”侵略英美殖民地的计划。

揭秘日本投降的内幕(日本骗了世界77年)(9)

图|抗日战争(油画)

结语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虽不是二战中最关键的力量,但却是最坚强的抗战力量。

是全体中国军民,以付出400万伤亡的巨大代价,将日本彻底“钉死”在中国战场,击碎了日本想要以中国作为“跳板”来实现“北上”“南下”计划。

今天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那些胆敢侵犯中国的一切力量,终将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奋力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