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本人立场,杠精勿扰。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

关于作者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2)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原名纳兰成德,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礽,乃复原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为一品。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尤长于填词,与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亦有一席之地。一生著作颇丰: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作则有《侧帽集》、《饮水词》等。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3)

纳兰性德手简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4)

纳兰性德仿云林小景扇面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5)

陆俨少《西山南浦画屏图》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6)

张仃《天山残雪》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7)

崔如琢《残雪乱山中》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8)

溥儒《荒村残雪》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9)

冯超然《月下横笛》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0)

樊虚《谁家玉笛听落梅》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1)

溥儒《萧寺残雪》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2)

潘雅声《三更月圆》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3)

费丹旭《梅林横笛图》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4)

祁崑《夕阳残雪》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5)

王素《残雪觅香》

赞美纳兰词的七律诗(诗歌鉴赏纳兰词)(16)

溥儒《横笛仕女图》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诗歌赏析

  先从词牌说起吧。在前面的纳兰词中,已经分享过一首同题的《浣溪沙》,还有一首语句十分接近的《摊破浣溪沙》。那这两个词牌间有什么联系吗?  其实《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古人用来形容四大美女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词,西施对应的是“沉鱼”二字,这也跟溪边浣纱有关。所以“浣溪沙”的“沙”应该指的是绞丝旁“纱巾”的那个“纱”。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他的词为正体。也就是今天这首词的形式,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而《摊破浣溪沙》这一体式比这一词牌的正体上下片各多了三个字,所以也称《添字浣溪沙》。相比下来,正格的《浣溪沙》就少了六字,所以《浣溪沙》有时也叫《减字浣溪沙》。  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归根到底,是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了句法、协韵的变化,因为突破了原来的词调谱式,所以称为“摊破”。其实,我国诗词的产生一开始和音乐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词就是和乐而歌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远比文字所表达的内容重要得多。文字一开始只是音乐的副产品,而音乐则与人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礼记•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巧的是,纳兰的这首《浣溪沙》,恰恰就跟音乐相关。一个冬夜,纳兰被笛声触到了内心深处最难以言说的伤心处。  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写的是秋夜宫廷的少女心,到纳兰的“残雪凝辉冷画屏”,摇身一变,成了冬夜贵族府邸的士人心。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夜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二冷相逢,再加“残雪”和洁白的辉光,将词人心境上的“冷”衬托到极致。  就在这极冷的环境中,词人辗转难眠,听到了《梅花落》的笛曲,不禁潸然泪下。苏轼的《海棠》曾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是为了他人的欣赏而绽放,可此时,月色朦胧又空无一人,可见吹笛者并不是为任何欣赏者而演奏,不为博任何人的眼球,只是一种寂寞地自抒胸臆,自我绽放。  偏是这样不为寻觅知己而吹奏的笛声,却恰恰遇到了纳兰这样真正的知己。笛声中,两颗素未谋面的心合为了一体。《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与纳兰性德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路过一座精致华美的高楼,听到高楼中传来非常悲伤的音乐,诗人和弹奏者素未谋面,却和他心意相通,听出了曲中的悲哀。  回到纳兰这首词,“我是人间惆怅客”,这几乎是纳兰性德现存文字中最为赤裸而又冲击心灵的内心表白。他是相国公子,一辈子吃穿不愁,仕途顺利又才华横溢,世间所有男子所期待的名和利他都有。可是为什么他心中总萦绕着那么深重的哀愁,挥之不去?  也许答案只有一个:物质的充裕与心灵的幸福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外界评判的价值标准也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价值所在。就像当年的释迦牟尼,身为一国王子,锦衣玉食,结婚生子,却还是从人世最普通的生、老、病、死中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于是菩提树下苦修,证悟解脱之道。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通过听觉、视觉上的表达,细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笛声哀婉幽怨,将雪夜的清冷孤寂及惆怅苦楚烘托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画面中,一个惆怅诗人和一个失落吹笛人在心意和情感上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纳兰性德怀有细腻敏感的心思,因此更能窥悟到人间凄苦和人生的诸多不完美,他通过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词作,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哲思。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天气渐寒,记得多添衣保暖。春风祝你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