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出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古语有云“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悟性与智慧,错过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和福报人一旦太聪明,太有心,就会被私欲蒙蔽智慧,被妄念左右道德,陷入无休无止的利益争夺中,戕害身心,荼毒精神,丧失本真,最终很难有个好的结果,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道德经的读书感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的读书感悟(天地人心)

道德经的读书感悟

格局决定出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古语有云“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悟性与智慧,错过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和福报。人一旦太聪明,太有心,就会被私欲蒙蔽智慧,被妄念左右道德,陷入无休无止的利益争夺中,戕害身心,荼毒精神,丧失本真,最终很难有个好的结果。

——趋利避害,趋易避难是人的本能,因此大部分“聪明”的人都喜欢走捷径,喜欢走捷径则根基不牢,其旅途必然暗藏危机;其为人处事的取舍标准是“是否对自己有利”,对不涉及自己利益的人和事则莫不关心,甚至怠慢,这导致了其缺乏群众基础,为其登上更大的舞台制造了障碍。这样的人可能一时得到好处,但这样的人是注定走不远的,因为其眼界和格局限制住了其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因为这些人不明白心怀一隅者只能左右一隅;心系一城之人者,其舞台就是一城;心忧一国百姓者其舞台就是一国。道德经有云“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只有心怀天下、并积极付诸行动的人,才有机会改变世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是把多余的补给缺少的,以达到动态平衡。天道忌满,因此人在高处时要“知止”,学会把财富、名利主动回馈给社会,不然会有不测之祸。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是多者愈多,少者愈少,甚至会把少者仅剩的都拿去补给最多的。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决定其弱肉强食的本性,通过兼并弱小者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人在弱小时要积极作为,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让强者把自己给吞并了。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财富后,如何守住财富,一生富足?曾国藩指出“多慈善,广积德”。真正考验一个人智慧的不是如何上场,而是如何下场?因为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很多人成功后迷失自我,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待功名,曾国藩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树大招风,官位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他在家书里不断告诫自己的兄弟子侄,待人接物要谦虚谨慎,说:“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惕而已。”不仅如此,遇事时还要谦辞推让,“然处大位大权兼享大名者,古来有几人?自古有几人,能善其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渐可以收场耳”,曾国藩看透了历史的兴衰之变,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因此它多次辞官谢爵,为的就是避免盛极而衰。正因为他对“权位”二字处置得当,做到位高不居,谦虚推让,才得以安享晚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曾国藩曾说过“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所以一个人要想有作为,修炼好自己的根基,而且应该把握好一个原则“圆滑不如厚道,精明不如实在,算计不如让利”。古往今来,最不缺的就是所谓的聪明人,也就是认为自己心眼多,套路深的人,但是这些所谓的聪明人,最终往往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了小利,却丢了大利。即便是一个人骗得了一时,骗得了一世吗?反倒是那些大智若愚,为人厚道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所以说厚道,才是最高的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