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简译: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做为,但是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他做的。侯王若是能按照道的准则去做事,那么万物将自发生息。生息过程中如果欲望过盛,我将用道来镇住他,道之真朴镇住了他,那么万物就不会贪欲过盛了。没有贪欲之心,天下就自然安定了。

四十一章道隐无名(解老第三十七章)(1)

道教四大名山之安徽齐云山

嘿嘿。

超喜欢第一句的。无为,是不刻意,不为功德,畜万物而自成之;无不为,万物倚道而成,所以除了道,谁可为之哉?!道之所处,万物荣焉;道之所离,其也忽哉。

侯王守之,万物自化。这个被解读为政令的宽松,从后句看,这样理解是对的,最后句是天下自定,侯王对应天下,那么这个无为之道理解为政令宽松,是合乎逻辑的。

四十一章道隐无名(解老第三十七章)(2)

四川青城山道字壁

化而欲作,镇之以无名之朴。这个欲,是内外相的矛盾,是对资源的无限的攫取的渴望,既然道己具象,那么这些资源也好,外相也好,就都是有限的,对有限的东西寄以无限的渴求,这显然是满足不了的欲望,所以这是非道了,那么就得以朴镇之,朴是原道,原道是无限的,无限胜有限,内相官外相,故止欲可行,止欲曰静,静乃天下以定。

上面已经把本章解说完毕了,下面凑点字,给大家来点鸡汤。

四十一章道隐无名(解老第三十七章)(3)

云南大理云州天然太极图

现实欲望和物质数量的矛盾,会让人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脑袋,往往又加剧了这个欲望的强烈程度,上面说的对有限东西的寄以无限的渴求,那么这个欲望就控制不住了,但是成大事者,恰恰是能控制住这些原始本能的欲望,当然他们并不是心如槁木,而是以这种欲望刺激自己的行动力,有句话怎么说的: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理性的追求,是会给人动力的,而控制不住的人,为物所役,终究也没什么结果。从这个角度去看无为和无不为,是另一个表达了,无不为是理想的生存状态,这个状态的实现前提是无为,那么这里的无为是什么呢?是对外物的超然,是对得失的淡定,这种状态,便是无名之朴了。

——————————

就到这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