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美国军方彼得森空军基地官网高调宣布,太空军第三旅已经在2020年7月14日正式组建,总部就设在彼得森空军基地。

卫星 干扰(如果中俄卫星被干扰)(1)

[美国天空军第三旅徽章]

美国太空军的编制名称和其他军种有很大区别,主要分为“兵营”和“三角”两类。其中“兵营”就是基地级的本土守备部队,而“三角”是旅级的野战部队。第三旅在美国太空军官方行文中写成了“三角3”,但是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下文中还是称之为第三旅。

第三旅的核心是美国空军721作战支援中队,并融入了第4空间控制中队、第5空间控制中队、第16空间控制中队,负责人为约翰·蒂恩上校。第三旅虽然是旅级部队,但只有约300人,可见级别很高。此前美军的空间作战部队,基本上都集成到这个旅当中了。

卫星 干扰(如果中俄卫星被干扰)(2)

【721中队成立时的授旗仪式】

我们知道,美军已经基本放弃了用硬杀伤手段来实施反卫星作战,这是为了避免大家一起射卫星,导致太空轨道里充满了各种卫星残骸、导弹碎片,让美国军队自己也用不成。但这并不是说美国放弃反卫星作战了。早在21世纪初,当时负责航天活动的美国空军就提出空间作战的几种层次,包括直接摧毁、部分摧毁、阻止功能发挥、降低性能,所采用的手段被分成了可逆和不可逆两种。不可逆手段包括导弹、定向能催毁、喷射涂料遮盖、X37B直接俘获等等。可逆手段包括遮挡天线、电子干扰。

可以发现,可逆手段对冲突规模和烈度的控制较为有利,还可以让对方有苦难言。特别是电子干扰,美军不但技术高超,而且经验丰富、技艺娴熟,在地面战争中有数十年的胜绩。

卫星的无线电信号使用说起来复杂,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收和发。卫星接收的信号有两大类,一类是指挥控制卫星本身运行的,一类是要求用卫星转发出去的。卫星发射出去的信号也分成两大类,卫星自已产生的和转发别人的。卫星自己产生的信号,有些是向控制人员汇报自己的运行状态参数,有些是主任务内容,比如导航信号、对地观测的图像数据、科学研究记录下来的数据,等等。

这些信号中任何—种被干扰,卫星都不能正常发挣作用。而且,干扰卫星的难度要比干扰地面上的无线电信号更容易一些。中国大陆是曾经遭受过卫星被干扰之苦的,2002年,鑫诺一号卫星遭到位于中国台湾的邪教分子干扰,引起公愤。

在美军的假想敌当中,只有中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航天能力,所以第三旅的作战对象也很明确,就是中俄的卫星系统。

卫星 干扰(如果中俄卫星被干扰)(3)

【美军成立过多个空间控制部队】

当然,按照美军的作战理论,商业卫星也有可能成为第三旅的作战对象。比如正在与美军打仗的某一方租用了商业通信卫星来使用,第三旅也会发起电子干扰,让卫星无法工作。至于其他正在使用这颗卫星的非参战方,只能承受“附带杀伤”了。

最容易被第三旅当成干扰目标的,应当就是导航卫星,包括中国的北斗和俄罗斯的格罗纳斯。这样的判断基于两个原因。

导航卫星的信号到达地面时,经过了两万多千米的空间旅行,己经非常微弱。人们为此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天线、处理算法和增强手段,就是为了能让接收机从微弱信号中处理出准确位置来。这些手段只能克服自然因素和非故意干扰,对于故意的军用级干扰毫无扺抗力。干扰行动的作战效果明显。

其二,世界上一共有四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分属美欧中俄,美国可以和欧洲达成内幕交易,对那些不听话的国家,采用卫是信号降级甚至欺骗。但是只要北斗和格罗纳斯不受影响,用户国的有关应用就可以持续,美国就达不到目的。

除了导航卫星,第三旅同样也能对通信、遥感、气象卫星实施干扰,让战区的人们用不成。更具有威胁的是,第三旅完全可以对火箭遥测遥控信号加以干扰,打乱正常的飞行控制流程,让其他国家的卫星甚至载人航天发射遭遇失败,威胁巨大。

当然,第三旅也承担着防御性的任务。美国的GPS也是一种极容易被干扰的导航卫星系统,即使军用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一些,在专业对手面前也很脆弱。早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就发现,伊拉克军队购买了俄罗斯生产的GPS干扰机,降低了美军的轰炸精度。第三旅需要在类似干扰发生的时候,确定干扰源性质和位置,一方面采取抗干扰措施,另一方面通知其他部队用火力加以消灭。

实际上,美军太空军在2020年初,就派遣一支进攻型电子对抗部队前往伊拉克,但当时太空军的具体编制尚未确定,第三旅也还没有组建。这支部队依然是按照空军编制方式组织起来的。今后,类似部队和作战行动都要归属在第三旅麾下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现代化军队都拥有电子对抗部队,但是专门的航天电子对抗部队并不多。高调宣布自己要搞空间电子攻防的,也只有美国天空军第三旅这一支部队。这不但意味着美军对自己的太空作战能力依然有很强的信心,而且意味着空间电子攻防将成为今后美国对外战争的一种常用手段。

斯劳特公开表示:“我们需要拥有太空优势,太空电子战将对我们获得太空优势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三个地理作战司令部的四个不同部署地点保持连续存在。我们总是有人在战斗。”

如此看来,中俄有关航天单位——包括民营企业——只怕要多加一分小心了。

(作者:孔新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