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只说“干支”时,可能你一脸茫然,因为你并没接触过这个词。但是,当我说“天干地支”时,你立马斩钉截铁地说:“那是迷信!”无需思考,理直气壮。

真的是这样吗?最好的答案是先让我们弄明白什么是天干,什么是地支。

我们现在约个时间去聚会是件很轻松的事情--2020年1月1日去张三同学家里聚会。可古人在制定了历法之前怎么表达?只能数数了:61天后在张三家里聚会。

六十多天可以数数,如果几十年呢?例如: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古人怎么办?他们没有年月日时的概念,70年的跨度怎么向自己的下一代描述?

这时候,古人需要有一套历法来承载发生在它上面的事情,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等等。我们对这些历史事件并不陌生,没有哪个学生在学历史时觉得这是迷信,但当他们单独听说“天干地支”时,便坚决地、毫不犹豫地说:“这是迷信!”

其实,不管“甲午”也好,“戊戌”也罢,都是用天干和地支表达的年份,叫做干支纪年。

一棵树也有树干和枝叶。

一招快速推算年干支(通俗课堂干支记年)(1)

天在上,所以,主干象征着天,是提纲,所以叫做“天干”;地在下,分支象征着地,是枝叶,所以叫做“地支”。

古人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数字的序列称为10天干,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戌 亥”12个数字序列称为12地支.

我们在10个天干中抽出一个(例如第一个“甲”),再在12地支中抽出一个(例如第7个“午”),那么,一个天干“甲”便和一个地支“午”组成了一个“干支”—甲午:

一招快速推算年干支(通俗课堂干支记年)(2)

天干“甲”肯定在上面啦,因为天在上;地支“午”肯定在下啦,因为地在下。这就是干支,是一种日历的记录方式--“甲午战争”是指甲午年发生的中日海战。

现在,你还觉得天干地支就是迷信吗?也许你会笑道:“怪不得当初听到‘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时不觉得这是迷信,原来干支纪年本来就不是迷信。”

当然,干支组合是单数跟单数组合,双数跟双数组合的,不可能天干甲跟地支丑组合成甲丑,因为甲是天干第一位(单数),丑是地支的第二位(双数),单数和双数不可以组合。也就是说,甲可以和地支第1位的子、第3位的寅、第5位的辰、第7位的午、第9位的申、第11位的戌这6个地支组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这6对干支,那么,天干乙便可以和地支第2位的丑、地支第4位的卯、地支第6位的巳、地支第8位的未、地支第10位的酉、地支第12位的亥这6个地支组成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6对干支。

一招快速推算年干支(通俗课堂干支记年)(3)

就这样,每个天干都可以和6个地支组合,总共有10个地支,便可组合成60对干支,我们把它叫做“六十甲子”。

有了这六十甲子,便可以轻松地指代年份了,才有了后来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命名。但是,六十甲子不光可以用来纪年,同样可以用来纪月、纪日、纪时,于是,便有了生辰八字。

下节课我们谈谈在你眼中属于百分之百迷信的“生辰八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