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也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后代存世的汝瓷有65件。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汝窑瓷器是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位期间(1101~1125)烧造的,真正的烧造时间仅有二十余年。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2)

仿汝釉圓洗,清乾隆,高5cm,口径16.7cm,足径8.7cm(故宮博物院藏)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3)

九个支钉痕,落有乾隆年制底款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方位仿制还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县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香灰胎

汝窑胎质细腻、坚薄,大多呈香灰色。又因胎体过薄,烧成温度并不高,所以器物轻便,无压手感。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4)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碗(殘) 局部(清涼寺汝窑址和張公巷窯址)

现代仿品特点:胎体往往过厚,据说胎体做的轻薄极易变形,看来应该还是工艺及配方的问题。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5)

伪品

造型

汝窑无大件,尺寸多在20厘米以內。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6)

汝窑天青釉盤,宋,高3cm,口徑17.1cm,足徑9.1cm(故宮博物院藏)

现代仿品特点:在造型方面,显得呆滞。尤其是采用注浆成型者,更缺乏神韵。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7)

伪品

釉质

汝窑釉色莹润,有开片纹理,成蟹爪纹、鱼鳞纹、蝉翼纹、鱼子纹、芝麻花纹;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有些缩釉点呈羊肝色。釉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8)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紋三足尊 局部

现代仿品特点: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偏向“钧釉”釉色也偏蓝,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过大或过小。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9)

偽品

制作工艺

芝麻钉:单就汝窑的烧造方法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支钉支烧,一种是垫圈或垫饼垫烧。采用支钉支烧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支钉痕,支钉细小如芝麻状,且多靠近圈足内墙,支钉断面处一般呈白色;支钉数为3、5、6个,以五个为多,椭圆形水仙盆则采用六个支钉。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0)

汝窑天青釉圓洗底部,宋,高3.3cm,口徑13cm,足徑8.9cm(故宮博物院藏)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1)

汝窑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故宮博物院藏)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2)

汝窑天青釉碗底部,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禦題詩壹首

现代仿品特点:仿品的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顏色往往过白。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3)

仿品

还见有在仿品上篆刻乾隆御题诗,但其实只要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题诗的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刻诗的标准。至于在瓷器上描金画银的人,更是别出心裁。

汝窑的特点和如何鉴定(稀世珍品汝窑最常用的辨伪方法有哪些)(14)

仿品

物以稀为贵,汝窑珍品男的一见,有证可查的不过百件,迄今为止,未曾见过墓葬出土过一件,而古窑遗址中出土的大都残破。

近百件传世作品中,仅仅有5件经由拍卖售出,大多在博物館静候观众。汝窑可以说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却难得一件的宝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