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文宗”韩愈(768—824)乃“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却是个从小到大一路走霉运过来的苦命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韩愈闻梨花发赠刘师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韩愈闻梨花发赠刘师命(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百代文宗”韩愈(768—824)乃“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却是个从小到大一路走霉运过来的苦命人。

韩愈三岁时,任秘书郎的父亲韩仲卿便逝世,他由兄长韩会抚养。十岁那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到任不久便病逝于任上。韩愈先是随寡嫂郑氏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后随寡嫂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十九岁时,他只身前往河中府投奔族兄韩弇,第二年秋往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后,又传来族兄韩弇死于非命的噩耗。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但第二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失败,之后嫂嫂郑夫人逝世。二十八岁时,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797年,韩愈被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三年之后,董晋逝世,他又失业。同年秋,应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之聘,出任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800年冬,韩愈终于时来运转,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获得通过,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接下来,韩愈的仕途好比坐过山 车,大起大落:三年后晋升为监察御史,但很快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当时关中地区大旱,京兆尹李实却谎报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据实上疏,反遭李实谗害。三十九岁时,韩愈才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四十一岁正式担任国子博士,又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 部。四十三岁又降授河南县令。四十四岁回到长安后一路高升, 历代尚书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刑部侍郎。

819年,韩愈突然大祸临头,差一点就被杀。那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便不顾个人安危,上呈《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等人极力劝谏,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唐宪宗才没杀他,将他贬为潮州刺史,责令其当天上路。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 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他大半生仕宦蹉跎,现在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前来送行,他感慨万千地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就被贬到离京千里之外的潮州。我一心只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还考虑衰朽之身,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知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此诗抒发了韩愈内心的郁愤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沉郁顿挫,苍凉悲壮,诗意醇厚,又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韩愈来到潮州后,留下了不少传说。

有一天,韩愈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绝非好人,要想办法敲掉他那长牙。他一回到官署,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跟街上那个和尚的两颗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 后,韩愈才知道那和尚原来就是潮州灵山寺很有名的大颠和尚, 是个学识渊博的人。韩愈自愧以貌取人,忙向他赔礼道歉。从 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潮州有一条江,江中有很多吃人的鳄鱼,成为当地一害。韩愈下令准备祭品,亲自去江边设坛祭鳄。韩愈对着江水大喊道:“鳄鱼!鳄鱼!韩某来这里做官,为的是能造福一方百姓。你们却在这里兴风作浪,现在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出海, 时间可以宽限到五天,甚至七天。如果七天还不走,绝对严处。”从此,潮州再也没有发生过鳄鱼吃人的事情了。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称为“韩埔”,渡口称为“韩渡”,这条大江则被称为“韩江”,而江对面的山被称为“韩山”。

好在韩愈被贬后不久,事情就有了转机。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 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讨厌他太轻率了。”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同平章事皇甫镈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 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不久,韩愈奉诏回到长安。之后,他的仕途就一直顺风顺水,最后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韩愈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更加积极豁达,这一点从他晚年歌颂春天的诗作中可以看出。

他歌颂《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这首诗用文字描绘出早春那种极难描摹的淡素而似有却无的色彩,清新自然,给读者以无穷的美好回味。

他写的《春雪》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已到,还不见芬芳的鲜花,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到了二月,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惊喜地见到“春色”的萌芽。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过庭院中的树 木,化作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韩愈面对春雪飞花不是怅惘、遗憾,而是欣喜:春花迟迟未盛开固然让人有些遗憾,但这穿树作飞花的春雪不也给人以春的气息吗?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盼望着春天的人们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

面对《晚春》景象,韩愈也乐观向上:“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 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的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韩愈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不写百花凋落、春天将尽, 却写草木留春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启发人们抓住时 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

,